第215章:暗流(9)
别尔乌辛公然发难与米高扬弃会而走,让众人面面相觑又深感无奈。
布尔加宁和谢列平深感尴尬。
计委与外贸系统有额外孝敬并不是秘密,只要级别高一点都能知道。
说特意用专机送礼确实过于偏激,确切地说,林冠华专机改造后,方毅等人每次去莫斯科谈生意,总会给方方面面送“土特产”。
这些在中国还真就是土特产,反正飞机来了,运力能承受的前提下,放些中国水果、蔬菜、海产品非常正常,价格在产地并不贵,横竖多增加
些油耗而已。
就算油耗,苏方也会给予加满,社会主义兄弟人情往来不是?
不要说米高扬吃点汉洲大龙虾了,厅局级干部谁谁没享受过?
米高扬又不是那种拼命多吃多贪的人,偶尔中国送多了还叮嘱交给计委、外贸、外交和中央食堂,让大家都尝尝鲜。
至于说他自己那份不要非要全给下面人享受,那确实不至于如此。
全苏维埃高级干部,只有痛恨一切腐败的谢列平连住国家分配房子需要装修都自己掏钱,但仅此而已,他不会针对该现象大动干戈。
布尔加宁也没法说,苏联军官赴华采购团、疗养团就在他建议下搞起来的,他有什么资格批评米高扬"腐败”?
从逻辑.上说,别尔乌辛指责米高扬腐败犯众怒,但一时半会主席团也没人批他。
大家都清楚,分管部分经济事务的部长会议副主席别尔乌辛之所以老与米高扬过不去,归根到底是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
别尔乌辛有两个重要领域:第一,经互会;第二,中型机械工业部门。
苏联经济管理体系条块分割,经互会和其他外贸分层管理。蒙古被中国收回,经互会少了人手;平壤之春后朝鲜全面倒向中国,朝鲜业务基本
停滞。
特色四国搞特色以来,就以挖空经互会墙角为己任,眼下传统经互会只剩下了东德、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虽亚留在经互会,但什么都需要援助,保加利亚体量太小,再演变下去,经互会就变成苏联与东德的专属通道,别尔乌辛已不止一
次放狠话了。
但这没什么卵用,匈牙利和苏联双边贸易只剩下3亿美元,1吨粮食按200美元出口,150万吨粮食就是3亿。考虑到多多少少还有点工业品,粮
食连150万吨都到不了。
这还是用汇率虚标的卢布折算出来的3亿美元,如用黑市价格衡量,恐怕只有2亿。
米高扬一说给予匈牙利乃至特色四国相等的“经贸权力”,在别尔乌辛看来属于绝对不能忍,这和解散经互会有什么区别?
没这个机制,我还怎么名正言顺吸血?
如果经互会势力大减是陆续演化,那中型机械工业部门受到冲击却是场暴风骤雨。
在苏联独特的工业分工体系下,所谓中型机械工业部门基本上就是消费工业的设备提供商。
米高扬把消费工业砍得零零落落,导致他们对设备需求一下子变成零,更要命的是,为填补贸易逆差,他还把所有相关设备一股脑儿全卖掉。
这等于在告诉别尔乌辛,中型机械部门该关停并转了。
可以转型升级为其他产业,但在计委主导一切的前提下,转型困难重重,唯一希望就是被重型机械部门]兼并投入军工或重工体系。
这对别尔乌辛而言不啻于釜底抽薪。
米高扬安抚过他,意思部门重组后,再搞些其他部门]给你分管,比如农业、电力等等....但那都不是别尔乌辛的传统主管领域,你让他空降去管这些,下面刺头不服捣乱怎么办?
一边是权力和分管领域不断受到威胁,一边是心腹部下因为被关停并转的哭诉和抱怨,让他忍无可忍。
他认为必须教训匈牙利,必须把纳吉搞下去,重新让东欧回到正常轨道。
至于用快反部队还是传统战术完成目标,他不关心,更对所谓美国干涉嗤之以鼻。
怎么滴,华盛顿还能为布达佩斯和我们在东欧干仗?
这和苏斯洛夫在理念上有共同之处,本来苏斯洛夫也不赞成动武,意思只要匈牙利回到轨道上就算了。
但纳吉发表演讲,直接认中国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旗手,认中国道路为匈牙利仿效的道路,等于在意识形态上砍旗。
尤其纳吉派出特使,要求莫斯科和布尔加宁承诺不动武,否则就要驱逐苏军和退出《华沙条约》,连苏斯洛夫都忍不住了。
他不太看好快反部队在目前风声鹤唳的前提下取得突破,但他坚信传统战术、钢铁洪流肯定没问题。
16年前,匈牙利有第三帝国帮助也没能挡住苏维埃,16年后就能挡住了?
别看纳吉整天“中国中国”的,中国在匈牙利又没多少人,以前顾问团人员连同新抵达的补充兵力满打满算不过2000号人,就这2000号人能干
啥?
别说2千了,就是2万,也没被他放在眼里。
米高扬走后,会议冷场了近3分钟,谁都没开口说话。
最后布尔加宁开了口,他先对别尔乌辛道:“这种话以后少说,会议结束后私下向米高扬同志道个歉,我们考虑解决匈牙利的分裂与叛乱问题,
主席团首先不能分裂。”
布尔加宁对米高扬与别尔乌辛的冲突心里有数:还真不一定是为了出兵的事,无非双方都在借题发挥。
米高扬搞经济还是不错的,起码在布尔加宁看来一系列措施都还可以。
剔除农业歉收不算,今年其实是苏联经济和贸易形势最好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