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突袭(16,600票加更)
入夜时分,放心不下战局的布尔加宁,再次来到总参谋部实地询问军情。
“部队推进还算比较顺利,基本达到了预定位置,作战正面从80多公里宽的国境线扩容到了大约200公里范围,缓解了一线梯队过度雍塞问题,到今天傍晚19时,一线部队已算完全展开了。
根据作战预案,凌晨后第二梯队会陆续跟进,波次进攻。
担任总参谋长的谢尔盖·谢苗诺维奇·比留佐夫元帅酌道,“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比如说?”“敌人采取的战术和预计大不一样,他们没在多瑙河以东采取逐次抵抗、迟滞我军进攻速度的战术,相反却热衷于破坏公路、桥梁、油库、铁路等必要枢纽并加速撤军…比留佐夫补充道:“到目前为止,我们甚至没能缴获多少完好无损的火车头和车皮,也没能搞到多少卡车,更没有充裕的汽油。
所有物资和交通工具都需要从乌克兰方面调集过去。
匈牙利境内的交通设施已修复了好大一部分,但遭遇导弹袭击的乌克兰火车站和换轨站依然还在抢修,由于缺之必要的工程设备和抢修人员,到明天晚前无法投入正常使用。
即便后天能使用,由于匈牙利这一侧换轨站还处于瘫痪状态,运输能力只能达到原先预计的60%。
通过临时调整运输体系,补上了缺口,但压力依然存在,且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加剧。
”布尔加宁也当过国防部长,当然能明白压力从何而来。
一列军列运输2000吨物资绰绰有余:同样物资交给卡车队来执行,就需要800辆载重2.5吨卡车。
卡车运输好处是能直达部队手中,坏处显而易见:增加了管理与调拨难度。
苏军标准油罐车是4000升:在油罐车不足情况下,也会使用运输卡车直接携带军用油桶运输,标准是144个20升净容量的军用油桶,总计2880升。
看起来似乎不少,但对坦克这种油老虎而言,实在捉襟见肘。
T-54在积雪路面下,百公里油耗将近300升。
而T-54主油箱连同附加油箱一共载油量不到700升。
换言之,这些家伙从乌克兰集结地出发,经过一天赶路折腾,自身油料早就用完了,甚至连配套的伴随燃油卡车也抽用了不少。
在比留佐夫看来,后勤物资消耗还不算最大的问题。
燃油消耗虽然加剧了,但因为预期战斗没怎么发生,所有弹药储备目前依然非常充足,后勤系统通过紧急调度,把原本需要输送弹药的车辆,全部换成燃油,满足了前线需求,使其不会因为缺少燃料而瘫痪或丧失进攻动能。
现在他最担心多瑙河防线这根硬骨头。
他把布尔加宁引到沙盘边,介绍道:“今天一共出动了将近400架次执行空袭任务,但对以布达佩斯为核心的多瑙河防线防空体系依然处理得不好………匈牙利人部署了大量防空阵地,高射炮、地空导弹和雷达体系交互其中,还有3座防空防塔包括其多瑙河舰队防空导弹提供支援,构成了极大威胁。
飞机为躲避高射炮而高飞,那很难命中地面阵地,不一会儿就得返航;飞得低去攻击,则会受到多路火力夹击…今天火箭军陆陆续续朝布达佩斯方向发射了40多枚弹道导弹,但根据内线发回的报告,收效一般,根本没达成预期效果。
更要命的是,我们甚至还不敢肆无忌惮使用火箭猛攻,目前敌人还没把多瑙河边上关键桥梁炸断,但兵力重心都在西岸。
旦桥梁炸断,我军装甲部队一时半会过不了河,到时候会更麻烦。
我特意叮嘱部队,无论和空袭还是导弹攻击,都尽可能要避开重点桥梁。
”布尔加宁一惊:“您的判断是,敌军主力已在多瑙河西岸了?”“不但主力已调往多瑙河以西,包括卡车、火车、飞机、坦克等技术装备也全部撤退到了西面,我认为,马利诺夫斯基同志试图用1周就解决问题的设想太过乐观了。
”比留佐夫低声道,“从目前情况看,哪怕中国、美国丝毫不介入,单凭纳吉手中的实力和部署也可以周旋2-3周,如再算上中美支援,恐怕时间会拖延得更长,您和主席团对此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其实马利诺夫斯基在制定计划时提的要求是3-4周,但布尔加宁认为时间太长,逼迫国防部强行制定了快反部队定点进攻与多路包抄的策略,意图用7-10天解决问题。
快反部队没成功,钢铁洪流撞上了物资墙,更要命的是多瑙河防空体系还这么硬,第一天就损失了近百架,这一切都预示着7-10天解决问题的评估过于乐观。
布尔加宁沉默了。
别说7-10天的政治压力了,今天联合国投票消息传出后的政治压力就差点没抗住。
西欧各共产党、左翼组织包括享有崇高知名度的社会人士,如雪片般的电报发往克里姆林宫,指责苏联政府侵略、粗暴。
在国内,一堆知识分子包括部分官员,也毫不隐嗨地提出批评,认为布尔加宁简直在发疯。
欧美纷纷爆发示威游行,向苏联大使馆投掷臭鸡蛋等,形成了强大的国际舆论压力。
甚至东欧其他各国也爆发了类似声援匈牙利的游行运动,除东德外,各当局态度非常暖味,一个劲表示安抚,并竭力向民众保证会向莫斯科提出批评,规劝行动快速结束并尽快坐到谈判桌上来。
罗马尼亚齐奥塞斯库就用这个理由,婉拒了通过罗马尼亚铁路向匈牙利方向输送燃料和物资的请求:捷克态度也差不多。
在主席团内,虽然米高扬没说什么,但能清楚看出来,萨布罗夫、柯西金、波德戈尔内等人非常不满。
尤其联合国两个10:1的结果,弄得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灰头土脸,借口要和拉科西多谈谈工作开展,留在匈牙利革命临时政府不肯回来。
葛罗米柯很清楚,回来就可能要面对主席团其他人的批评意见。
当然他也没办法,联合国他又控制不住,美国人要给匈牙利提供支援更是拦不住。
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让苏斯洛夫做文章,把美国提供美援与纳吉“勾结帝国主义”联系起来。
但连伏罗希洛夫和勃列日涅夫都认为别费那个劲了,塔斯社和《真理报》再扯淡也是空,还不如闭口不言,没准还能少费点心。
现在只有两条出路:第一,敦促马利诺夫斯基迅速在战场上取得战绩:第二,立即让拉科西组建“革命军队”,然后与纳吉交战,变苏匈战争为匈牙利内战。
革命军队组建岂是那么容易的,拉科西身边只有极少跟随者,连临时政府的架构都搭不起来,还是葛罗米柯加上苏军想办法,临时把州政府里的一批官员拉进来凑数。
同时对那些愿意效忠伪政权的人给予快速晋升。
总有人愿意冒险一搏博,尤其一个以前的科长、处长摇身一变迅速成为副部长后,终于有人动了心思。
除此之外,在苏军枪炮逼迫下,很多没来得及撤退的警察被迫换上军装并对拉科西宣誓效忠,成了第一批“革命军队”。
你非说葛罗米柯工作没成效也不见得,最起码匈牙利革命人民军一下子拥有了2个旅番号,考虑到人数太少不好看,苏军除强行抽取壮丁外,还从民间搜罗地瘩流氓,又从监狱里挖出犯人,凡愿意当兵的马上赦免罪行并紧急入伍。
滑稽的场面发生了:原来的警察和小偷们摇身一变,成了拉科西领导下的“革命战友”。
为防止这支部队变,葛罗米柯让苏军派出精干力量进行充填。
这时候他想到了那些架子师,拼命给国防部打电报,让他们至少派遣3个师的架子师官兵来,帮拉科西撑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