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突袭(17)
当夜,类似袭击事件发生了近20次,有成功也有失败,合计起来给苏军造成了300多辆卡车、20多辆装甲车和有关人员、物资的损失。
300多辆卡车从绝对值上来看并不大,只占当天苏军往前线运输物资的卡车数量的15%不到一点,就苏联的工业底蕴,很容易补上。
但这种四面开花的伏击造成了对作战方案的极大困扰。
本该迅猛前扑的坦克师被迫分出力量去保护脆弱不已的后勤线,让坦克调头回去压制游击队显然不是好选择,那就只有让配套的摩托化步兵去清剿。
如果把摩托化步兵全抽走了,坦克又不敢孤零零往前推进,要么放慢速度,要么原地摆出防御阵型等待。
虽然没有匈牙利小分队试图进攻坦克营,但很显然,坦克前进的速度被拖住了。
到12月28日上午8时,也就是苏军跨过国境线,发动特别军事行动后的第56个小时,苏军虽按计划分南北两路推进到距离布达佩斯不过70公里远的地方,但已遇到了极大麻烦。
坦克部队不敢再径直往前推进,谁也不敢保证在自己推进后,后续物资供应能保证抵达。
如果不能保证送达,那离布达佩斯越近就越容易出事,到时候匈牙利一个反击就可能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在利沃夫现场坐镇的马利诺夫斯基对夜间遇袭气得暴跳如雷,但下面也没办法。
隐藏起来的匈牙利小分队凭借夜色掩护发动进攻,基本上30-45分钟后就撤出战斗,绝不恋战。
除非车队有本事自己抗住,要不然援兵到来就只能给车队收户。
派更多兵力保护车队么?那样车队规模就更庞大、更暴露更容易导致风险;缩小规模呢?那就意味着输送的物资变少了,其他什么都好说,克服下能挺过去,唯独油料这玩意没法讲革命道理,发动机没油就是会趴窝!利沃夫指挥部里的参谋们也在绞尽脑汁想办法。
有人提议增加空中打击力度:有人建议出动空降兵保障干线安全;又有人建议用直升机提供夜间支援,发现匈牙利人立即扑下去干;还有人要求增派步兵加大对匈牙利居民区清剿。
但这些策略都是缓不济急的手法。
匈牙利再小,也是个有1000万人口的国家,小分队隐藏在人群中,要派多少部队检索才忙得过来?连人都找不到,空中打击根本无从说起。
至于派空降兵去保护干线安全也没什么卵用。
200公里补给线,每公里派10人,就要占用2000人编制,这些部队的物资怎么维持呢?不可能光按轻步兵对待吧?要不然他们对上有反坦克导弹、无后坐力炮的匈牙利人还不是送菜?必须配备重装备。
一上重装备,燃油需求又加大了。
眼看众人意见都被否决,一个年轻参谋生生地提了建议:既然夜间容易受伏,要么减少夜间行动?只在白天送货,然后让飞机巡逻,发现风吹草动就扑下去?这建议听起听来很狼、很示弱,但马利诺夫斯基后认为未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看着地图研究后,他又皱眉了。
正是一年当中白昼最短的季节,连10个钟头光照都不一定能保证,哪怕连头带尾算12个小时,也不够用。
随着部队继续向前开进,后方补给点距离部队将从目前的200多公里进一步拉升到300公里以上,来回一就是600多公里。
12个小时光跑路都不够,更别说还有装卸货时间。
如果不对黑夜进行充分利用,那就必须拉长补给时间、增加车队。
第一个白天,输送2000辆卡车过去;第二个白天,再送2000辆过去,然后第一天2000辆返回。
这么做损耗更大、耗费更凶,让马利诺夫斯基举棋不定。
也有其他参谋受到启发,建议物资集结地前移!既然都在尼赖吉哈佐建立“革命政府”,也有拉科西了,干脆把后勤兵站设置在这片附近。
从这出发到布达佩斯也就是200多公里路,利用白天往返依然有机会。
不管怎么说,白天视线良好,头顶有巡逻飞机和直升机,总归能对游击队形成震慢。
尼赖吉哈佐临时兵站就多派点部队进行保护,这比漫无目的去找游击队来歼灭要靠谱多了。
综合权衡后,马利诺夫斯基下定决心,决心采用三管齐下的方针:一变尼赖吉哈佐为临时兵站,由拉科西部队和苏军一个摩托化步兵旅看管;增加飞机和直升机部队巡逻,增强对游击队的威慢,使其不敢冒头;一剩余快反部队和空降兵在乌克兰待命,准备紧急出动压制匈牙利小分队。
刚部署完这些,指挥部电话响了,主席团要求马利诺夫斯基立即返回克里姆林宫参加会议。
等他下午心急火燎赶回去后,才知道情况又发生重大变故,昨夜滞留在尼赖吉哈佐的葛罗米柯也匆匆忙忙赶回来了。
谢列平通报:“今天上午9时,纳吉政权向上约组织提交申请从观察员国变为正式成员;30分钟后,中方启动特别程序,宣布接受其申请并正式通告。
10点,纳吉政权提请将匈牙利纳入上约集体安全体系,45分钟后,获上约理事会紧急通过。
自布达佩斯时间12月28日12时起,匈牙利全境纳入上约集体安全体系,这为中国正式出兵匈牙利扫清了法理障碍。
现在中国派兵不需要用中国解放军这个名头,可直接以上约安全部队的名头参加战事。
几乎与此同时,在南斯拉夫的情报员报告,中国军火在的里亚斯特快速卸货,意大利方面表示默许,南斯拉夫提供了军列车皮,铁托派遣了足有3个师的兵力保护运输线。
目前军列已运行在斯洛文尼亚境内,预计今夜会进入匈牙利境内。
从官方报道可知,随同物资而来的中方高级将领为杨得志、秦基伟、王宝和皮定钧。
杨得志大将是澳洲战役陆军最高指挥官,秦基伟是印度战役陆军指挥官、王宝是中南战役-埃塞俄比亚陆军指挥官,皮定钧是菲律宾战役陆军指挥官,全是中国最富有实际作战经验的陆军将领。
除此之外,纳吉政权还宣布接受美援并对美国政府表示感谢。
第一批美援物资已从意大利紧急启运,通过意大利铁路线向的里亚斯特输入后再深入匈牙利…………由于中国在的里亚斯特有专用码头,有关物资需经过中方控制区,再加联合国投票时中国与英美法态度一致,据此充分认为,匈牙利接受美援是中国默许甚至明确同意的。
在匈牙利问题上,中英美法结成了反苏统一战线,中国可能会加大派兵力度,与我军正面交手……”米高扬叹了口气:“中国输送给匈牙利的军火大概有多少?”“中方基本使用集装箱封装,细节不得而知····假设按1个集装箱25吨计算,那可能有1000多个,估计在3万吨以上,由于匈牙利不缺粮食也不缺燃料,甚至不缺一般普通枪支弹药。
”谢列平脸色凝重,“可能全是技术装备,但再进一步的细节也没了。
前方情报员传递信息后,有部分已失去联络,估计不是被速捕就是被枪决了……….美援武器比较容易判断,美国人说2.25亿,估摸着有1.5亿到位就差不多了,且不会是很先进的部分,还有条通道可能会先送到贝尔格莱德,再走多瑙河水路到布达佩斯。
”米高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一言不发。
情况很明显了:中美给匈牙利送几万吨物资像玩一样,但苏维埃要给前方送几干吨物资却非常不容易。
要想遏制甚至解决这个威胁,要么用最快速度拿下布达佩斯,消灭任何抵抗;要么就只有扩大作战范围,把南斯拉夫也纳入进攻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