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变阵(3)
苏军变阵后,下一步作战计划变成两翼齐飞、四路过河、迁回包抄。
杨得志接招后,下一步作战计划变成了半渡而击。
当然,杨得志的半渡而击只能说是小方案,北京的才是大方案。
两者最本质的区别就是放多少人过河。
林冠华认为新的战术体系下,放2-3个坦克师、1-2个摩托化步兵师,5万以内都可以吃掉;杨得志则从谨慎的观点出发,认为最多只能放两个师的大部分兵力,即最好不要超过2万人。
之所以有这么大分歧,不是杨得志不想歼敌,而是现在指挥的不是解放军也不是志愿军,全是匈牙利军队,顾问团最多只能派到营一级。
协助指挥与自己带兵是有差距的万一饺子包大了咽不下去可怎么办?漠北演习成果他知道,包括本方拥有电子信息优势他也明白,但演习归演习,实战归实战,他认为谨慎点为好。
主席听完汇报也明白其中差异,劝林冠华适当减少胃口,援外作战首先要确保胜利,积小胜为大胜。
当年那么牛逼轰轰的春醒战役,涉及几十万人,苏军最后永久损失也就1万人上下。
林冠华道:“先吃2万也可以,不过呢·…·如果一口气吃5万,这场战争估计就能停下来了,主席团可以改组,苏联还能多保留点元气;只吃2万,我怕莫斯科还会变本加厉增援呐!”主席对此很皱眉,又不得不承认林冠华考虑是对的:2万损失只会刺激得北极熊发狂,接下去再被暴打一轮,不如5万来得干脆。
就像中央发布对王明的双开决定本是最严厉的警告,结果王明不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猬狂攻击。
为胜利与保险又不敢真要5万,最后还是定2万。
拍板时,主席叹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2万就先2万,随布尔加宁怎么想,我帮不了他更多了。
”说前半句时,几个常委的目光“刷”地投向林彪,后者感觉莫名其妙:看我干啥?我又没说什么。
2万有2万的把握,握5万有5万的考虑,林老师也就提个建议,没说一定要这么办,最终不还以前敌指挥员杨得志的要求为准么?再说,我也没一定赞同林老师啊。
想半天依然不得要领但内心又十分敏感,疑神疑鬼地觉得主席可能在敲打自己当年关于锦州还是长春的问题,尤其最近罗帅病重,主席亲自去看他,看着看着眼泪都下来了,还提到了东北野战军的往事,就谈到了旧事。
虽然不会在罗帅面前批评林彪,但总归会有点情绪在里面。
林彪想了半晚上还是不踏实,又不能和叶群商议,最后干脆心一横,又找林冠华去了解。
等得知具体什么意思时,他整个人在风中凌乱,最后嘀咕道:“这书上也没写啊,为什么他们都知道?”“还看过几次电影,有个片子是关于总理的,有这么段镜头……”林冠华解释道,“主席应该不是不肯给你看,可能忘了,可能另有考虑。
这样,我想办法找机会劝主席再放一遍,毕竟彭真同志也还没看过”这一说林彪就释然了,感激地朝林冠华点点头,心想让叶群把黑材料直接转给林冠华最正确也没有了。
心中惊疑不定的人除了林彪还有康生。
在得知罗瑞卿提审戚本禹后,他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并想方设法打听。
不管怎么问都找不出戚本禹被关押在哪里,包括曹秩欧也摸不到线索,而按常理推断,往西洋的民航一周一趟再慢也该回京了。
费了很多天功夫,康生终于忍不住开始旁敲侧击,意思这也是陈案的关键一环,需要审问。
罗瑞卿知道他想问什么,大大方方透露:戚本禹已被押解回京了。
“押解?没看到他人啊……话一出口,康生又感觉说太着急了,仿佛自己一直在町着,连忙补救道,“我的意思是,没在秦城看到过他,案卷里也没有任何信息。
”他这一说,罗瑞卿更断定他心中有鬼,不动声色道:“他还在路上,是坐船回来的,我派了4个同志押解,轮流看守、轮流审讯·估计到北京时,所有情况都该摸清楚了,到时候把材料和审讯笔录一起放进去。
”康生暗暗着急:从西洋回北京,坐船大约20多天,有这么长时间,还有4个人轮流审讯,该说不该说估计早就都说了。
但又不能反对公安部办案,毕竟从流程上说也合理,坐船远比坐飞机更安全。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到时候提前弄到有关审讯笔录再见机行事,毕竟根据陈伯达当初说法,戚本禹不知道他把提纲拿给康生看的前因后果。
后面从中办把材料秘密复印出来,也是王力、关峰背着戚本禹所为,这两人已表示会守口如瓶,康生又销微放宽了点心。
如果真牵扯到自己,刚才追问时罗瑞卿就该绝口不提,现在能说出来,可见对方只关注着陈伯达案而不是自己。
除此之外,现在办案又多了个王明,监察委也得想办法搜罗证据,移交司法并提起公诉后办理。
真要把王明押回国内送审,估计又是场腥风血雨的地震。
歼敌2万的方针定下来后,杨得志大致讲了段兵法给纳吉听,至于具体作战部署倒没怎么说,反正纳吉也不懂。
听说打算歼灭对手2万人马,还是精锐的坦克师或摩托化步兵师,纳吉十分高兴。
中国地大物博,不觉得2万兵力算什么,放战前兵力只有8万出头的匈牙利军,那就是四分之一的军队编制,哪怕现在扩军到11万以上,也占2成呢。
如果匈牙利一口气损失2万精锐那基本就崩盘了。
他甚至和杨得志暗示,歼敌2万如果没把握,1万甚至5千也可以…····当前最重要的是打个大胜仗鼓励人民,毕竟从战线上说,匈牙利政府在节节败退拉科西政权控制的领土比自己大得多了。
为让纳吉放心,杨得志表示秦基伟、皮定钧会亲自指挥两路作战,一路攻、一路守,另外安排王宝再带一支偏师从布达佩斯方向杀出,搅和个天翻地覆。
这都是指挥过大型战役的将领,对大兵团作战富有经验,并不害怕对手的机械化。
从1月6日开始,苏军开始在多瑙河一线架设浮桥并大规模部署防空力量。
为掩护地面部队不受空袭干扰,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频频短促突击,试图夺取多瑙河沿线的制空权,压制匈牙利一方的防空体系。
中方毫不示弱,联系后面的战术导弹部队,给定目标方位,然后猛烈覆盖压制。
这些导弹就不是飞毛腿了,而是美国库存的红石、上士等旧款短程导弹这些旧导弹销毁舍不得,放着又没用,技术在一天天进步,想生产新的国会这里不好搞钱,参联会和陆军灵机一动,通过观察员和驻布达佩斯武官前来兜售问要不要。
要肯定是要的,但参联会提出能不能自己负责发射,让匈牙利人掩护,位置就安排南斯拉夫-匈牙利边境,打完美军就撤。
说白了,华盛顿想借这茬给本国战术导弹部队再练练手,又不想公然派兵闹出更多问题。
杨得志不敢怠慢,立即和中央汇报,没想到也批准了。
美帝想放导弹就放呗,反正那是匈牙利人和美国之间的事,是在美匈牙利后裔为祖国做的贡献,与中国何干?于是乎,从1月7日到10日,根据匈方提供的坐标体系,美帝一口气往多瑙河浮桥架设阵地附近和纵深防空阵地发射了140多枚战术导弹,干脆利落地销毁完了所有库存。
被炸得受不了的苏军被迫出动攻击机群报复,面对幻影走廊依旧一筹莫展,最后只能让火箭军动用宝贵的中程导弹予以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