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变阵 (12,18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53章:变阵 (12,1800票加更)

苏军离开阿尔巴尼亚基地时,中美关于武器交易谈判业已接近尾声。

美国经全面评估,认为可以把F-4舰载机项目交出去。

一方面,中国陆基航空兵有J3/J5,据说中法还在联合研制J7(幻影F-1),由此可见,在陆基项目上冲突可能性不大;另一方面,中国需要F-4,很明显是为满足马耳他级和改中途岛级的配置要求。

美方认为这两艘航母体积都偏小,F-4不是不能用,用了之后,载机量必然大幅度下降。

至于中国拥有的埃塞克斯级、半人马座、鲁莽级几乎都不能用F-4,还得继续用轻型的F-5。

再加中国使用的G4/G5攻击机,美方认为中国航母编队需要搭配4种以上的飞机才能满足需求,这对合理调度运用完全不合适。

中方搭载数量减少也有助于美方在实战中取中得优势:1架F-4并不一定能同时对付两架F-5,但3架F-4对付2架F-4比较有把握。

让对方进入自己熟悉的赛道,相对而言会更好一点。

美方隐隐约约也有点担心:目前英国需要新一代舰载机、中国也需要,如自己拦着硬不肯给,那中英可能联合起来研制一款,就会使事态复杂化。

海军系提出了新建议:向中方出售并转让F-4技术和实物后,也向英方转让,前提是牛牛必须明确不再为中方承建更大型的首相级核动力航母。

运作得好,将使中国陷入有机无舰的窘迫,这对英美重新占据海军主导地位有特别重大的帮助。

有关暗示发给伦敦后,伦敦乃至皇家海军欣然同意,并迫不及待地考虑下一阶段引入F-4并承诺不为中国代建首相级也不转让有关技术,但马耳他级后续合同不受影响影响。

至于第二项交易技术,美国没从中方开列的清单里选,而提议给中国全套U-2生产技术和配套工艺。

U-2给中国已研究了好多年了,美方猜测中国已吸收、转化了很大一部分成果,鉴于中国在侦查卫星上的进步与优势,使U-2这种高空战略侦察机的地位也趋于下降,把这项技术全交出去也不会影响什么。

最起码中国想看美国什么秘密,不需要靠U-2了,就像目前美国想看中、苏什么秘密不再选择容易出事的U-2了。

至于SR-71和后续的SR-91(曙光女神)是更先进的高速侦查机,速度是摆脱地空导弹和空空导弹的利器,故而不能转让。

看到美方最终把F-4摆上来,林冠华心里其实基本满意了,不过生意嘛,答应太快容易让对方产生怀疑。

他坚决不要U-2的技术,甚至还表示U-2已评估过了,不如侦查卫星好用,卫星照片你又不是没见过,我甚至还可以用最新的合成孔径雷达。

美国代表被嘘得不轻,合成孔径这件事林冠华在剑桥就表演过了,包括美国专家在内,所有人都认为是真的。

老教授确实合成孔径先驱,林冠华确实去过剑桥,中国确实拿出了合成孔径成果谈判在濒临破裂的关口峰回路转中方代表又道:“既然SR-71你们不能转让,要不把通用J-93最新款发动机连同技术全部转让当赠品,用于弥补U-2技术不足的问题,林副总理说了,大家都在匈牙利帮忙,货给了你们,马上能验证好不好使。

”包瑞德不敢怠慢,立即汇报给参联会。

李梅窘迫得脸都肿了,J-93是XB-70和F-108系统所要采用的发动机,体积大、推力大、耗油量高、高空、高速状态下燃油效率奇高,可谓专门为满足特定机型而研制的一款发动机。

中方连这玩意的数据、性能和研发进度都掌握了,可见对方熟悉XB-70和F-108项目并不是咋呼,真有确切把握。

克拉克也不知说什么,反过来宽慰李梅:“事已至此,就这么办吧,不要多想,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再想下去,我怕你会怀疑自己是中国间谋谍呐。

诺··你在中国待过好长一段时间,和各方面都有过交往,还配合中国对日作战,还有很多熟人,符合我们对亚洲间谍的排查思路为尽可能降低间谍影响力,所以华裔背景全部调离关键岗位,后来发展到哪怕是纯种的益格鲁撒克逊人,只要和中国有过接触、在中国待过,也要尽可能巧妙调离。

按此规则,其实李梅是要下台的,不过克拉克会给予部分人员豁免,卡门就豁免了。

李梅目瞪口呆:“总统,您不会真怀疑我吧?天地良心,我天天都琢磨为兄弟们报仇,我..”“好了,好了,我就说嘛,不要多想。

”克拉克拍拍他的肩膀,“我是相信你的,理查德也是信任你的,我还在想,马修年纪也上来了,他比我还大一岁呢。

等我退休后,如果理查德能竞选成功,他还需要你帮他管理参联会呢!”李奇微已67了,其实已算超龄服役,是克拉克用特别条款让其留任的。

从目前行情看,基本上克拉克退休后,参联会要换一大批人。

李梅只比林彪大一岁,比其他人年纪都小,一旦尼克松上台,很有机会当参联会主席。

克拉克的拉拢意图很明确:希望空军继续支持尼克松,作为回报,同意让李梅当下一任参联会主席。

李梅心领神会,表示会竭力配合。

其实军队也喜欢目前的政府,在克拉克和肯尼迪间,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现在就看惯性能不能传导到尼克松头上。

白宫点头后,这笔生意最终敲定。

美国提供F-4全套技术资料和24架样机、U-2全套技术和4架新型号样机、J-93涡喷技术资料和12台成品发动机;-中方提供48枚风雷-2反辐射导弹和全套技术资料:提供36枚长剑-10巡航导弹和有关激光制导套件(分手执、机载两种)技术。

中方提供的版本和自用的略有区别,但比起百舌鸟肯定更先进。

中美紧锣密鼓谈判交易时,捷克高层也召开秘密会议,讨论是否要仿效匈牙利和阿尔巴尼亚,宣布退出华约和经互会。

东欧特色改革后,捷克同样感受到来自莫斯科的压力,之所以能压下去而未成为苏联首选目标,主要得益于两个因素:第一,担任捷克一把手的古斯塔夫·胡萨克向布尔加宁额外疏通,意思捷克会根据苏联的原则“深化改革”,态度比纳吉好得多;第二,捷克的军事实力和工业能力要比匈牙利更强,主席团认为杀鸡孩猴还是纳吉更合适。

布尔加宁最后也忍了,他把胡萨克看成和自己差不多的人物:既想要深化改革,又“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抵制“全盘中化”。

胡萨克确实缓和与苏联之间的冲突,并巧妙隐藏在纳吉后,使匈牙利人首当其冲,帮捷克拉扯了一大片仇恨。

但他忽视了其他人的想法,与斯洛伐克一把手、捷克四把手亚历山大·杜布切克为代表的少壮派及改革派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大的裂痕与矛盾。

胡萨克以为自己掩饰得很好,但林冠华早把他看穿了,历史上布拉格之春后,清洗改革派的代表其实就是胡萨克。

虽然不知道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转变,但很显然,胡萨克热爱权力超过热爱改革与国家治理。

特别军事行动发起后,胡萨克虽和其他华约国家一样拒绝出兵匈牙利,但也没做坚决抵制。

苏联能利用捷克境内的各处基地和设施,从容调整并安排进攻,捷克还根据苏联的要求,中断了对匈牙利军火供应,本来按当初约定,是该由捷克供应匈牙利飞机的。

捷克执行的是一条片面有利于苏联的中立,激起了党内极大不满。

如果说这种不满还因为华约因素的话,那马利诺夫斯基在制定方案,打算进一步扩大捷克军事利用,甚至暗示有“借道”的想法并迁回包抄匈牙利时,不但杜布切克这样的改革派不能接受,连卢德维克·斯沃博达大将这样担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的人物也觉得十分荒谬。

东德社会主义再好,那也是德国人,怎能允许德国人进入苏台德区呢?20多年前的教训难道不够深刻么?本来要讨论捷克的立场与策略,阿尔巴尼亚和霍查这么一闹,变成了新诉求:是否仿效并退出华约与经互会?胡萨克当然不敢退出,他害怕遭到苏联的军事报复,但以杜布切克为代表的改革派则认为,华约和经互会大体维持不下去了。

匈牙利将来肯定要退出,阿尔巴尼亚更不用说,霍查都用军队强迫苏军撤退了,如果捷克还留在里面,今后负担就会更沉重。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