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变阵(13)
“齐奥塞斯库同志,齐奥塞斯库同志…...1月30日凌晨,睡得正香的齐奥塞斯库忽然被电话铃声惊醒了,迷迷糊糊接起来一听,话筒里传出了令他魂不附体的话,“……………·这里是北方2号雷达站,我们刚刚发现大队机群越境!对,全是大型机,至少30架!“哪来的?”“乌克兰方向过来的,现在怎么办?”汇报的上校也结结巴巴,大汗淋漓。
但凡有其他选择,他都不愿意三更半夜惊醒国家二号首长,且是预定几年后就要接班的一号领导。
但苏联飞来的大型机太吓人了,对方跨越国境后,最后心一横,直接拔通了齐奥塞斯库电话。
后者一直按接班人模式培养,10年前就开始担任罗马尼亚人民武装部队部副部长、武装部队部第一副部长并兼任武装部队总政治部主任,1952年4月出任最高军事委员会委员。
1950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52年晋升为中将。
他在军队中有人脉且被人熟悉。
按轨迹推演,齐奥塞斯库很容易认为林冠华就是中国未来的接班人。
同样年轻,同样大权在握,甚至同样还有军队职务…·虽然自己比对方地位更高,但很显然,林冠华的平台比自己更大。
“走·…赶紧走·……”齐奥塞斯库一脚把老婆埃列娜·齐奥塞斯库从床上端下来,怒吼道:“快走,带孩子们去防空塔·····苏联飞机过来啦!”如果平时齐奥塞斯库敢这么粗暴,那埃列娜肯定要发,一听“苏联飞机这几个词,哪还敢岐声,三下五除二就去找孩子了。
不到三分钟,两夫妇在警卫人员保护下,慌慌张张通过隐秘通道向防空塔转移。
这是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唯一一座防空塔,苏联突袭布达佩斯机场发生后,齐奥塞斯库疯了一样要求三班倒连续赶工剩余两座防空塔,又派心腹去布达佩斯向纳吉当面取经,经问匈牙利到底是怎么挡下来的,防止被莫斯科一锅端。
纳吉没说安全员报警,只说重要领导人住所要离防空塔近,除有线电话还有有无线电话,关键时刻,一线指挥官要有权限直接把电话通到你床头,要保持高度警惕·这些宝贵经验全部被齐奥塞斯库吸收了,连住所都换到了防空塔附近。
1:17,齐奥塞斯库夫妇抵达防空塔,半分钟后,罗共第一书记格奥尔基·乔治乌·德治也抵达防空塔。
德治才61岁,年纪并不大,但问题在于身体不太好,无法胜任繁重、琐碎的日常工作,否则不会早早培养接班人,此刻他也同样面露忧色。
布达佩斯好有3座强化过的防空塔,国内还有中国军事顾问团坐镇;布加勒斯特只有1座,为省钱还降低了部分配置,国内也没中国顾问团,怎么比怎么都不好使。
虽然脸色苍白,但他尽可能沉住气地问:“现在怎么办?用防空导弹打下来么?真要是突击队空降到这里,可能来不及了!”“先让部队做好准备·…”齐奥塞斯库咬牙道,“万不得已就把他捧下来,否则.….…”“问问雷达站,机群到哪里了?”电话很快重新接通,听到一号首长亲自在防空塔里给自己打电话,前线指挥官也松了口气,小声道:“不明机群飞行路线上没有防空导弹部队,只有少数高射炮,估计打不下来的不过…………“不过什么?”对面小心翼翼道:“可能也不一定冲布加勒斯特而来,我看到飞行轨迹有点拐弯………可能、似乎、冲南斯拉夫方向去了。
”听到飞机特意避开了地空导弹阵地,德治脸色一阵发苦:这肯定就是苏联飞机了,也只有苏联能知道罗马尼亚防空导弹的部署情况。
没办法,技术和设备是人家的,华约又要统一指挥,有点军事机密还不给对方看个底朝天?“具体在哪里?”“特尔古穆列什以西40公里处,速度大约700公里/小时,我听到了很大的噪音,怀疑部分是Tu-95战略轰炸机德治和齐奥塞斯库脸色有点松弛下来,只要不冲自己来就好啊,再一听到Tu-95的推断,又眉头大皱:莫斯科出动这种玩意干啥?想投放核弹么?两人对望一眼,彼此非常默契地点了点头:拦截或用导弹把飞机捧下来是不可取的,那直接和莫斯科对上了;什么也不做,放任莫斯科飞机就这样大摇大摆去南斯拉夫攻击,到时候铁托一怒,罗马尼亚难辞其。
虽然不一定怕南斯拉夫打上门来,但这种事发生后,罗马尼亚会彻底孤立无援,毫无指望了。
齐奥塞斯库亲自去打电话示警。
第一个电话打给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告知有关苏军飞机越境的事,让他提醒中国留意;第二个电话直接通过专线打给铁托。
生活奢侈、喜欢享乐的铁托此时还没睡,正和手下寻欢作乐,听说齐奥塞斯库这么晚还亲自打来电话,不敢怠慢,接过来还没来得及寒喧,对方便如连珠炮一般开了口。
铁托顿时急坏了,下意识反问:“真的?苏联人疯了么?”“元帅阁下,大半夜有什么好开玩笑的呢,我都躲在防空塔里了,你让自家雷达站赶紧看一看啊我先说明,其中没有任何一架罗马尼亚飞机,你将来可别骂我!”铁托怒气冲冲地把酒杯一摔,一边心急火燎命令下面赶紧做好迎战准备,一边带上武器跑路去地堡了。
贝尔格莱德没有防空塔,但为预防核战争,修建了三防地堡。
走前还不忘再让人赶紧通知中方。
按正常流程,消息传递不可能这么快,哪怕发报、收报、译电都要好一会,但谁让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全球卫星电话系统呢?1:31,驻罗马尼亚大使许建国心急火燎地把告急电话通入军委,报告紧急军情。
4分钟后,驻南斯拉夫大使也向国内提供紧急报告,并明确告知南斯拉夫雷达部门发现飞机已逼近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边境了。
军委应急系统迅速激活,一方面联系在亚得里亚海的舰队主力,一方面紧急联系在发罗拉基地驻扎的张爱萍。
苏军退出阿尔巴尼亚基地后,中方由张爱萍牵头接收,同时与阿方明确有关范围、圈定特区地址乃至于扩大基地也陆续确定下来。
接收基地时,众人发现那些不能带走的固定雷达等等设备都被苏联人直接炸毁,文件资料什么全被烧毁,现场一片狼籍,看得出来内心很愤。
张爱萍一边派人接收清理,一边悄悄叮嘱下面:注意遗留的地雷、定时炸弹和其他破坏物,迅速做关防护,先把雷达预警体系搭建起来,任何角落都要注意到风险。
听上去似乎有点不可思议,却非常现实:苏军是被赶走而不是自觉自愿离开的,换言之并不甘心,万一中方把设备、飞机等安排上去,对方来个釜底抽薪怎么办?难不成到时候你还找他?找阿尔巴尼亚人也没用,阿方根本管不了。
大部分物资船队并未停留,还是在舰队掩护下向的里亚斯特方向而去,尤其上面搭载的J-3/J-5们,都在南斯拉夫卸货并加入一线作战。
发罗拉基地配属的飞机和军舰并不多,也就是20多架J-5、8架J-8。
3天过去了,残骸基本清理干净、雷达、通信、指挥系统也部署起来了,预料中的破坏或定时炸弹也未发现,估计苏联人走得忙顾不上,总体而言一片太平。
连轴转的张爱萍最近累得够呛,很早就休息了,直到被栗裕打来的卫星电话所惊醒。
“我明白了,不管敌人意图是什么,进入南斯拉夫空域的不明飞机全部击落!”1:42,苏联机群进入南斯拉夫领空后,发罗拉、的里亚斯特、奥西耶克基地和亚得里亚海上的中国航母编队警铃大作,所有飞行员飞奔着扑向座驾漆黑一片的深夜中,叶甫盖尼上校冒着凛例的寒风,带着30多架重型轰炸机,根据事先制定的路线努力向前飞行。
多瑙河战役两个近卫坦克师被围歼、海军地中海舰队逐出发罗拉海军基地两件事,被苏联军方强硬派视为奇耻大辱,憨足劲要报复,马利诺夫斯基亲自主持并制定了报复计划:战略轰炸机携带反舰导弹突袭,击沉在亚得里亚海的中国航母编队。
这几天里,一方面利用克格勃搜集、打探有关消息,另一方面干方百计把各地的重型轰炸机集结起来组成突袭编队。
本来把战斗群部署到保加利亚能更加接近并压缩对手反应时间,奈何动静太大,容易走漏消息,最后马利诺夫斯基决定还是从乌克兰境内起飞,直插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领空后入海,回程再去保加利亚降落。
罗马尼亚领空无所谓,反正华约体系里利用就是一句话;南斯拉夫领空也不要紧,你都派兵、提供基地并提供物资介入匈牙利事件了,装什么中立呢?该打就打。
前所未有的大胆计划很快成型:调集24架Tu-16,10架Tu-95,2架Tu-95RTS(巡逻与电战),携带近140枚反舰导弹,试图仿效中国一举重创对手海军编队主力。
为确保重创大型航母,还挂载了仿自中国YJ-8的重型反舰导弹。
这计划压根就没往主席团送审,因为马利诺夫斯基觉得意义不大:既然中国可用航母编队打击我们在匈牙利的目标,那苏维埃自然也可出动飞机打击中国航母编队。
路途遥远,不可能有战斗机护航,全靠轰炸机编队自己闯过去。
Tu-95虽然航程足够,但速度偏慢,别说与近两倍音速的B-58相提并论了,连Tu-16都比他快不少,挂满弹药和设备后,更跑不快。
为保证编队有效性,最终采取了720公里/小时的突防速度。
为避开地空导弹体系,编队一方面沿着复杂的航线飞行,一方面尽可能释放干扰,确保不会被导弹命中。
马利诺夫斯基的要求就一个字:快!在对手反应过来前就发动饱和突袭!安然无恙通过罗马尼亚领空后,编队上下大大松了口气,只要穿越南斯拉夫领空,基本上大事就成功了一半。
考虑到目前既没无地空导弹炸响也没任何战斗机拦截,可见航线很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