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变阵(14)
凄厉的空袭警报响彻每处中国基地与航母编队。
“大型机空袭!”“拦截作战、舰队防空火力全面准备,损管队员各就各位!”“各编队拉开彼此间距。
”“舰载战斗机立即起飞,全甲板空优配置,准备前出构筑拦截网。
”“各战斗机全面空优配属,重复,全面空优,J-8先行起飞,服从预警机指挥……1:59,第一架J-8从发罗拉机场快速起飞,迎着黑夜,直冲云霄。
苏军海王星编队依然按既定路线向南斯拉夫纵深地带而去。
要摧毁的里亚斯特附近的中国海军舰队,最便捷的航线当然是经过贝尔格莱德,但因首都附近肯定遍布地空导弹,故需规避,航向向南偏离,从贝尔格莱德以南60公里处绕过。
偏南绕飞后能继续直行,目前航线上还有萨拉热窝,这同样是大城市,根据事先情报,下面有防空导弹阵地。
还得适当向北偏移绕飞,进一步拉近与航母编队距离,并避开萨拉热窝防空圈。
已身处地堡的铁托得知了集群从贝尔格莱德不远处掠过,继续大摇大摆向南斯拉夫纵深挺进的消息,更为愤怒。
“中国同志打电话过来,说已起飞了战斗机进行拦截,为防误击,希望您暂时下令让防空导弹和高射炮部队停止开火,保持绒默··除非对方高度忽然降低到3000米以下发起攻击。
”“我们飞机不用出动么?”“不用,中国飞机已陆续起飞了下面人小心翼翼地汇报,“F-100不够先进,更先进的幻影川我们还没拿到手。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曾经也算一代王者的F-100,短短几年便被各种层出不穷的新飞机超越,别说与目前美国主力的F-4/F-104一较长短,就连F-5也干不过,正面对抗多半会被吃掉。
为能最后发掘潜力,北美航空公司别出心裁搞了背部进气的研究成果:终极佩刀F-109。
这种奇形怪状的飞机很快失败了,除浪费数干万美元研发经费外,一无所获。
最终美国空军做出决定,F-100转行兼职对地对攻击任务,加大援外。
毕竟,世界上很多国家玩不转F-104,F-4又不能轻易出口,F-5重心在中国这,算来算去只有F-100能大规模援外。
好在美国空军库存的F-100足够多,怎么搞都能有多余。
南斯拉夫其实也知道,所以又从捷克搞了12架Mig-21过来,这不是为支持匈牙利嘛,还没热的飞机转手又送了。
下面汇报说不够先进,也在情理之中。
铁托咬牙切齿道:“告诉中国同志,我会协调好导弹和高射炮的,让他们狠狠打,不要留情,争取全捧下来!”铁托的命令立即以最快速度贯彻下去,现在就看截击机与攻击群的殊死较量了。
高翔驾驶着3号机奋力爬升,高度终于破万,这里是气温稳定在-45℃左右的同温层,J-8如同矫健的雄鹰,振翅在如墨的亚得里亚海上。
在他身后是其他战友,J-8以每60秒1架的速度,陆续升空迎敌。
高度稳定后,地面塔台告诉高翔以最快速度向320航向前进,300公里后,预警机会接管指挥。
“收到,明白!”高翔立即对后座雷达员道,“海哥,坐稳了,我准备全力冲刺了!”“没问题,冲锋吧!”引擎喷射出宝石般晶蓝色的火焰随着一声爆响,很快把噪音甩在了后头,实现了跨音速飞行。
但这并不是J-8的尽头,1.3,1.4、1.5马赫依次递增·…·座位底下的2台PS-13引擎进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推动着飞机快速前进。
J-8具备1.5马赫长时间巡逻的能力,数据仅次于米格-31的1.7马赫巡航,考虑到两者出现的时间差,性能实在非同一般。
既然说是尽快冲刺,那显然不会以1.5马赫为满足,1.7马赫、2马赫、乃至2.1马赫转瞬而过,但速度还在持续升。
高翔一直将速度拉高到2.35马赫。
按双25标准设计的J-8,理论最高可飞到2.5马赫,实际极限测试中飞出过2.57马赫,在俯冲且轻油条件下,能飞出3马赫来。
技术上将2.5马赫作为热障,低于这速度,机体材料只需常规处理,高于该速度,常规铝合金根本扛不住摩擦带来的大量热量,必须改变材料。
J-8在机身上采用了大量钛合金,这进一步推高了造价。
这架重达20多吨的庞然大物,到目前为止只成功生产了24架,单架成本超过2000万人民币。
为避免诱发不必要的故障,一般要求飞行员适当收敛,开到2.35马赫属于足够快且又能保证安全的速度。
加力也不能持续开,既有发动机寿命考虑,也有燃料制约因素。
极限情况下加力可搞到275秒,但维持150-180秒就够意思了,足够让彼此间距迅速拉近。
2:10,预警机联系上了高翔,并通报了目标方位,通过刚才飞行,与对手编队的距离缩小到了近250公里。
队友一架接着一架的根据指示往前飞,地面塔台在指挥时,每架J-8的飞行航线依次减少一度。
这不是怕飞行员在空中相撞,而是目标集群向西不断移动,截击需深入计算,每分钟调整一个角度最为合适。
进入预警管制区后,机群陆续关闭加力,让发动机获得了喘息机会,并以超音速巡航方式继续接近。
“已通过贝尔格莱德防空圈了………….听到这个汇报,叶甫盖尼上校不禁脸有笑意,让电讯员联络后方基地。
2:17,就在海王星编队汇报完有关情况时,苏军预警机终于发现了高速逼近的高翔座驾,彼此差距已缩小到145公里。
听说有飞机拦截,苏军一阵骚动等预警机报告只有1架时,众人又松解下来,上校甚至还有心思和副手开玩笑:“南斯拉夫人还不错了,居然能这么快反应并升空拦截…………”副手显然不解风情,嘀咕道:“但他还在朝我们不断逼近………”叶甫盖尼上校一咬牙:“根据预定战术,让编队一分为4,快速分离。
”“海哥,锁定目标了么?”“30多个目标,锁定哪个好?”后座的郭海达满头大汗,“我在看能不能找出预警机或电战机……”光从屏幕上肯定看不出来,连本方预警机一时半会也分辨不出来,但必须尽快做出应对,对手已开始分散,说明他们也知道截击机在飞近。
1分钟内,彼此间距又缩小了将近40公里,中方预警机快速通知:“高度下降到8400,打最西面的突前编队,其他交给你身后的战友!”“明白,准备进攻,目标已锁定,申请开火指令!”“指令通过,允许攻击!”预警机话音刚落,郭海达已按下按钮,J-8腹部硕大的弹仓瞬间开启,一枚PL-12拖着长长的尾焰,以5.4马赫的高速猛扑过去。
J-8定位为重型截载击机,全重27吨不但远远凌驾于各类战斗机之上,也超过了很多战斗轰炸机、攻击机乃至轻轰炸机,定位很明确:拦截并对付重型轰炸机的。
相比一般战斗机,弹药携带方式有些特别:弹仓!根据CF-105原始设计,可携带休斯公司研发的,8枚长达4.6米、重360公斤的猎鹰空空导弹。
中国没有猎鹰,但有性能指标更高的PL-12与PL-15。
林冠华的想法是携带6枚最大射程120公里的PL-12,但因技术进步和电子元器件不断升级,到J-8/B型问世时,PL-12/C已能装入8枚,重量、体积都和美国猎鹰差不多,但推进效率和引导模块上更具有优势。
PL-12距离不死鸟导弹还是有差距的,这需要交给PL-15来实现。
为追求命中率,郭海达在90多公里的位置上才发射PL-12,嗖嗖嗖嗖几下,弹仓里所有的PL-12都发射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