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变阵(18)
军列拉响了汽笛,布尔加宁与马利诺夫斯基互相拥抱着告别。
轮子缓缓转动起来,马利诺夫斯基行了个军礼,布尔加宁挥手告别。
专列滚滚向前,很快消失在布尔加宁的视线中。
他帐然若失地返回,给秘书下了道奇怪的命令:“和谢列平同志打个电话,就说…··还是要顾全大局,加强团结……………”军列进入图拉州时,心腹们问马利诺夫斯基:“听说克格勃在调度军队,似乎想对您不利。
”“我知道,随便吧………”马利诺夫斯基摆摆手,“我反正要去匈牙利了,莫斯科再乱也不关我的事。
”心腹们其实想问刚才他为什么把枪指着自己脑袋,布尔加宁又亲手夺下的事,但不敢直接问,旁敲侧击道:“总书记与您有什么不愉快么?”“没有!他为人真的很好,真是为了这个国家。
”马利诺夫斯基叹气,“但很可惜他有时也不免妇人之仁。
当然,我能理解他,如果他不是这样的人,早就倒下了”众人面面相靓,不得其解。
“给斯大林当国防部长是这么好做的么?比我困难一百倍!”“但是………”有人小心翼翼道,“您把国防部工作交给了戈尔什科夫元帅,他似乎与您存在很多很分歧,我还以为您会让格列齐科元帅主持大局呢。
”“格列齐科去东德集群了。
”马利诺夫斯基笑笑,“我知道戈尔什科夫想法很多,这样也好,这样也好啊..….”众人迷惑不解。
“海王星行动确实是我一手部署的,有关战略轰炸机调遣也是我直接下令的…………”马利诺夫斯基自言自语,“你们认为韦尔希宁、戈尔什科夫等人真一点都不知道么?”众人面面相,仔细想想还真有道理,主席团不知道也就了,国防部里不可能滴水不漏的。
“戈尔什科夫确实说过对亚得里亚海的中国海军编队视而不见的话,但他被阿尔巴尼亚人灰溜溜赶走时,他就明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是多么天真、多么愚蠢可笑的事。
”马利诺夫斯基笑道,“自己躲起来,敌人就会放过他么?推演下去,你们以为放弃了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就不会蠢蠢欲动么?”大家依然没理解,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强化格列齐科的权柄而把戈尔什科夫推上去呢?毕竟前者更和马利诺夫斯基一条心。
“这次无论成败,我都要退出历史舞台了………”马利诺夫斯基惆道,“打得好,没准还能保住布尔加宁同志,那就有机会再推荐新的国防部长;打得不好,总书记也会下台,那时候就需要有人给新任总书记当国防部长了。
我现在让戈尔什科夫顶上去,起码还有人帮军队说话…···我们这些人,这辈子注定不可能像中国元帅一样进政治局了,但你们也不想换个啥都不懂的人上来给大家当国防部长吧?戈尔什科夫好互还是自己人。
和我再有分歧也是军队一份子,会维护大局,所以就他吧。
再说元帅团都在,哪个不比他资格老?能维持就不错了,还能大刀阔斧不成?”心腹们然大悟:马利诺夫斯基已做好了两手准备。
格列齐科去东德,无非还是为那个迁回包抄计划。
虽然主席团说要审议通过后才能执行,都到这份上了,也无所谓形式了。
从北海道战役开始,苏联连续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战役,各方面损失很大,内部也反复磨合,这几年开始流行起“enOBMHa"来。
大意就是“士官长制度引发的老兵欺凌新兵”的行为。
欧洲军队主要是旧德军内这种情况非常流行,同样流行的还有学习德军的日军,美军内部也有类似情况,无非病情不重。
士官长制度简单说就是由老兵带领新兵进行军事训练,掌握技术装备,维持军事纪律和进行战时指挥。
既然承担了义务,老兵们自然就要相应待遇,不论虐待新兵过把瘾,还是敲诈勒索新兵要钱,或将其作为劳动力出租或是给自己干活,总归有一款等着。
AeAOB山WHa描绘的就是士官长制度带来的阴暗面。
历史上中国2015年军改左右试图引入士官长制度,后来放弃了。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士官长们没这些阴暗面,凭啥多干活多承担责任?真是品行兼优的人才还不如通过军校和党委将其吸收成为军官或是政委。
政委制度和士官长制度之间有极大矛盾,几乎不可共存,而苏军存在的架子师制度,又比其他国家更恶劣地发展了这种情况。
朱可夫等人逼迫着放弃政委体系后,士官长制度已半公开复活了,越调整频繁,越是猬獭。
不依赖还不行,苏军非常依赖老兵和士官们的组织度,纯粹新兵抗线根本顶不住。
所谓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好做,卫国战争好说,不用动员就有,去匈牙利打仗算怎么回事?解放军在欧洲与苏联红军对线,内部也经历了很多反弹,但相对容易理解:反对霸权、支援同志。
匈牙利既不是帝国主义,甚至也和霸权主义或侵略没关系,苏联说打他就打他,还要在匈牙利扶持政权,这就让解放军指战员看不过去。
场景和当初抗美援朝何等类似?无非就差抗苏援匈的口号了。
反观苏联这边,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不下去,为保持军队战斗力,可不就得传统体系、传统思维么?传统思维就好办了,沙俄一直是欧洲宪兵和压路机,镇压匈牙利算啥?历史上马利诺夫斯基酒后吐真言,当着总理的面念愿贺龙:“我们搞掉了赫鲁晓夫,你们也把毛泽东搞掉吧搞完后大家元帅对元帅,有什么事不好沟通呢?”他背后站着不是一个人,是元帅团,甚至是整个军官团!得势时,整个军官团都支持他:如果露出颓势,不利了呢?那就换个主席团能接受的人物上台,重新和主席团合作!就目前而言,戈尔什科夫要比格列齐科合适,仅此而已!军列滚滚向前直入乌克兰时,克拉克终于获得了完整而准确的情报。
“太棒了………他兴高采烈道,“明天想办法让媒体火力全开,通报苏联试图发动对中国舰队的空袭并全军覆灭的消息·所有轰炸机其实不是针对南斯拉夫的,是针对舰队的,我看北京还如何回避!”参联会众人附和着点头,大家确实没理解苏联突袭南斯拉夫是什么意思直到看完这份详细通报才算把逻辑授顺。
“苏联的战略轰炸能力看来严重不行,都1962年了,还在用如此老掉牙的飞机,不过中国应变能力不容小。
”李奇微沉吟道,“意大利雷达系统报告中国出动了速度高达2.35马赫的飞机拦截,苏军俘虏还说,80多公里外,中国就释放空空导弹并命中目标了李梅道:“那是原加拿大的CF-105,阿芙罗公司搬去了远东,在中国发展成为了J-8,性能上确实有可取之处。
苏联战略轰炸机太落后了,突防速度才只有0.6马赫,简直就是移动的活靶子,反过来理解也是件好事,我们进一步摸清了北极熊的成色,北美防御体系看来还是比较安全的,下一步重点针对洲际导弹应变…….”本来苏联轰炸机携带核弹头突防一直令美国比较担心,这次突袭中国舰队,还是从乌克兰到亚得里亚海这点距离都没能闯过去,给了美国底气:北极熊不过尔尔!菲克特勒问:“轰炸机速度再快点,比如达到B-52的水平,我们能完美截击么?”“F-102肯定不行,他太慢了,我们已安排做退役处理。
F-106可以承担,最大速度是2.3马赫,和J-8差不多,不过航程很大,有2200英里,加拿大人透露J-8最大航程不到1300英里,不适合在北美部署…..”李梅解释道,“从长远来看,F-106恐怕依然不够快,假设对手使用2倍音速的B-58,那必须得上F-108才行,中国进口J-93涡喷估计也有这方面考虑,我真正感兴趣的是中国这次使用的导弹..猎鹰导弹倒比中国产品打得更远但准头欠佳,经常脱靶,如果可能的话...…斯顿普忙道:“你可不要再拿海军装备去交换了啊,否则我们就得出核潜艇和航母了。
”克拉克明白李梅对飞机没啥想法,但对中国新导弹又感兴趣了,点头道:“接触并问下情况没啥了不起,反正也接触了这么多,不差这点,至于是不是交换,后续再看。
”雷福德问:“南斯拉夫下场后,匈牙利战场态势如何演变?”“那要看中国怎么打了。
”泰勒道,“最近两边都在调兵遣将,地面冲突不大,但空中打得很激烈,中国人在不断尝试新战术、新装备。
最常见的就是出动战斗机掠过,诱使对方暴露目标,然后攻击群一拥而上,重点对雷达体系、高射炮和地空导弹阵地进行突袭………莫斯科人员损失可能不严重,但装备损失是很大的。
除幻影川外,中国陆基J-5也开始上阵,无论空空导弹还是近身肉搏相对于Mig-21都有优势….·幻影走廊依然掌握着制空权,同时加大了对苏军纵深后勤的绞杀。
我个人推测,等中国物资、顾问全部到位,可能会发起大规模反攻,我让观察员们留意前线,争取拿到第一手情报。
毕竞,中国在亚得里亚海不仅有陆基基地,还有8个航母编队,实力很膨胀.克拉克和菲克特勒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确实有人秘密进言,是否中国航母编队集中在亚得里亚海的契机发动偷袭,一举摧毁中国舰队。
计划很吸引人,但克拉克不想采用。
一方面偷袭在舆论和道义上没法交代;另一方面,目前中苏好不容易打起来,如果美国偷袭,那中苏说不定马上就会联手了,会破坏全球战略大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从这次截击作战可以看出,中国实力很强,偷袭还真不一定见得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