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斡旋(11)
震惊的总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我知道了,我马上和主席汇报...让尚昆通知苏方,表达我们最诚挚的哀悼之情。情
正式消息公布后,我们将派人前往莫斯科吊唁并参加布尔加宁同志的葬礼,北京峰会建议推迟,或在吊唁期间,各国派遣代表在莫斯科先行碰头。”
放下电话再返回会场,会议气氛显得压抑而沉默。主席感慨道:“布尔加宁同志可惜了,其实他是比赫鲁晓夫要出色的....…”
少奇同志皱眉道:“真自杀么?会不会?”众人想了下,觉得大概率不像,完全没必要。
布尔加宁都已主动承担责任并辞职了,包括有关错误处分也默默接下来了,不存在以死抗争的因素。
相反,主席团还得千方百计留着他,万一还有什么未尽事宜,可方便让他背锅。
比如西德战事这件事,虽然主要是布尔加宁辞职后才大打出手,但究其源头,不就是因为布尔加宁让东德化装为苏军然后从捷克过境么?
事态还在发酵中,眼瞅着情况不妙,到时候分析责任不还得往他头上安排?把人弄死了对主席团有什么好处?反过来还得自己扛。
林彪道:“看起来,这次苏联损失确实伤筋动骨了。”这猜测基本正确,匈牙利战役,苏联前前后后出动了70万大军,除未使用核武器,基本上一线装备全用上了。
表面上人数只占全国武装力量的四分之一弱,实际却占了苏联60%的一线动员力量,如此强大的力量使用出去,非但没占到便宜,反而损兵折将,前后损失超过40万。
最精锐的坦克师、空降兵全都伤痕累累,还搭上了一个元帅和国防部长。
马利诺夫斯基灵柩归来及火化下葬后,布尔加宁的精神状态已非常糟糕了;等最后一批部队徒手撤退,返回莫斯科,尤其空降兵等一堆将领朝布尔加宁哭诉后,他的精神已到崩溃边缘。
骆驼背上最后一根稻草来自于东德战事,由于前期损失较大,以至于格列齐科的东德集群得不到有力增援,比留佐夫和扎哈罗夫只能以逐次添油的方式,筹集几个简编师部队去东德顶住。
打了一辈子仗的元帅团难道不知道这是添油战术?完全知道,又不能不这么干,不把油填进去,苏军就要被彻底赶出柏林乃至赶出东德了。
一旦西德在站稳脚跟,下一步再要发动大规模进攻就不容易了,就算若干年后想反扑,西德肯定又会在德波边境建立牢固的防空塔防线,那时候会付出更大、更多的代价。
只能硬着头皮、咬牙切齿把手头能搜刮到的兵力全送过去。
西德因为总动员刚刚发动,再加还要安顿东德民众、接管政权,打起来同样磕磕绊绊,不算流畅。
战争机器是有惯性的,不说阿登纳一句话总动员,西德的战争发条立即能如同18年前那样运作。
换当年苏联十大打击时,哪次战役不是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哪次战役不是动员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
现在德国总动员、苏联局部动员,真正在东德交手的部队其实只有20来万相互碰撞。
苏军每伤亡4-5万就会顶不住被迫放弃。
18年前,一口气伤亡40-50万都不会这么狼狈,4-5万人很多时候只是一天的损失。
在苏联国内,民众议论纷纷,说什么都有。
因匈牙利战役失败,指责布尔加宁的声音很多;因局部动员,架子师要上前线,下面更无所适从,混乱异常。
种种因素叠加起来,最终让布尔加宁走上不归路。萨布罗夫和杨尚昆通报时,其实布尔加宁已在医院里抢救了3个多小时,但安眠药剂量太大、发现太晚,医生回天无力。
苏共主席团经过紧急讨论,决定先不正式公布,只向中国通报,也算施加些道德压力。
真掰开来说,中国也没怎么难为莫斯科。
匈牙利和捷克事件,两国肯定要索赔,但中方已暗示了,真要不赔也就那样了。
关于东西德问题,中国竭力进行斡旋,还给了新方案,主席团都还在讨论,但这不是波兰和东德首先反对么?
这有什么办法?总不能让中国出兵帮东德打仗吧?那更说不过去。
西德军火是美国供应的;西德其他物资是本土生产或从北约、日本进口的,和中国挨不上边。
相反,哪怕中苏打得这么起劲,中国都没中断对苏联民用物资的输出,竭力保障了供应,为此苏联还欠了一屁股债。
土耳其发难就更明显是华盛顿发难.......
虽然下面群情汹汹,但米高扬还算清醒,牢牢把握住大局,要求不要将矛头指向中国。
他不可能为中国说好话或反过来理解中国立场,只能这样和主席团同僚交代:“把矛头指向中国,那就真中了美国的阴谋,到时候东西俄分化,乌拉尔以东都是中国控制区.....
目前远东和西伯利亚的军事力量根本顶不住中国大军,现在只能希望中国尽快把漠北军区的战备等级降下来,让中国军队尽快从东欧撤走.......苏维埃无意和中国为敌,也希望中国不要与我们为敌。”
众人这才想起中国在东欧还有20多万军队和8个航母编队,这要杀起来,日子将非常难过。
政治局讨论后,决定如果苏方正式公开布尔加宁死讯,那就派总理、彭真和王稼祥去吊唁,总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外长一起出面,也算给足了面子。
会议最后,主席又问:“对苏贸易顺差目前怎么结算?我听说积累很多?”
陈云点点头:“确实如此,总数可能已高达170多亿卢布,按官方美元汇率计,已将近40亿美元,不过,1月份的28亿顺差,双方已基本安排妥当了,下面在谈2-3月的问题...…”
“具体怎么结的?”
“第一块是金属抵偿。苏联刚给了我们3000万盎司的白银,100万吨的铝合金、50万吨的不锈钢、20万吨的精炼铜还有一些铬矿石....…”
陈云解释道,“白银按14卢布/盎司的高价结算,因为国际市场上白银就是这么贵,苏联之所以不抛售白银而按价格结算给我们,主要担心一口气抛售把价格压太凶。
目前国际各国已没人再把白银当储备货币,除我们和美国大量发行并出售纪念币外,其他国家也没如此大的消费力。”
“第二块是机器设备,尤其是苏联废弃不要的轻工业、消费工业成套设备.......
从去年开始其实就在执行,苏联局部动员后,更多劳动力进入军工、军队体系,部队控制的轻工业全面取消,我们承接苏方订单的前提就是承接他的工业设备。
这批设备有些自己用,部分对外转移,朝鲜接了其中一块,孟加拉接了不少纺织设备,当然有些可能确实不堪用,就按废钢铁直接回炉了。
下一阶段可能就是再承接一些交给匈牙利、阿尔巴尼亚等国.......
第三块是税收冲抵。
本来商品进入苏联要被征收一道税务,现在这道税弄下来的钱直接冲抵前期欠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