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斡旋(1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36章:斡旋(13)

与共产党国家打交道久了,克拉克很容易理解他们的脾气、行为风格与内在逻辑,很多与西方国家截然相反。

比如领袖地位问题,放北约阵营就是谁国家实力强谁牛逼,和元首个人资历没太大关系。

如果肯尼迪嬴得大选当上美国总统,尽管他在二战时还是小小的鱼雷艇艇长,戴高乐是法国将军,艾德礼当时是内阁核心成员,肯尼迪还是不折不扣的西方阵营领袖。

放在社会主义阵营就不一样。

铁托感觉当初他是要和斯大林扳手腕的,从横向对比而言,二战是南斯拉夫抵抗运动领袖,论年纪、论资历、论军事水平,并不逊色于主席,南斯拉夫建国还比中国早呢。

就算他谦虚一点,考虑到中、南两国体量差异,不和主席比地位,那对上其他各社会主义阵营领袖完全一派老同志模样。

实际上,南斯拉夫到底是不是特色阵营二哥是存疑的。林冠华的策略就是阳谋,利用铁托的心理因素请他出面办事,后者毫不推辞,欣然答应,甚至觉得北京比莫斯科要能理解人,当年俺和季米特洛夫是说要搞巴尔干联盟来着。

在捷、罗、匈看来,这件事就可堪玩味,阿尔巴尼亚霍查却一脸皱眉:你搞巴尔干联盟,那我阿尔巴尼亚怎么办?

刚因总理调解而有所缓解的南、阿关系,又发生了微妙的心理变化,无非没在明面上流露出来而已。

为与巴尔干联盟相抗衡,捷克和匈牙利迅速接近,很有奥匈阵营的模样。

合并是不可能合并的,哪怕邦联都搞不起来。

克拉克与南斯拉夫打交道多了,很清楚这国家的弱点:完全靠铁托个人魅力维持的架构体系,内部比当初奥匈还混乱,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马其顿谁也不服谁。

铁托的招牌还能管几年?他完全不看好。

目前美国还不能完全放弃南斯拉夫,让土耳其退一退,先让保加利亚和南斯拉夫搅和搅和,看莫斯科的脸色再说。

“让土耳其人再准备准备,北极熊受了重伤,忙不过来,库尔德区也可以打的嘛....…”

克拉克又道,“我已让赫脱去巴基斯坦了,推动他们也动一动,把阿富汗的地盘抢点回来。

当初印巴战争时苏联是怎么纵容阿富汗越境的,巴基斯坦人现在就可怎么报复回来,不要怕,就是干!

看看还有啥过剩军火给巴基斯坦人搞一批,国内要加速更新换代,促进生产。”

小克拉克心领神会。

随着苏德战事打响,大量二手美械,大到飞机坦克、小到突击步枪,都一窝蜂朝德国送。

为的就是腾出空间好让军队升级换代,也给军工体们搞乐子。

F-102\104们送走了,空军才能更多、更快地装备F-4;M-14送走了,陆军才好装备M-16。

没错,M-14发展到现在,不仅盟友怨声载道,连美国陆军自己都受不了天天被FN-54嘲笑,德国借总动员机会,不但从匈牙利搞了一批AK-47,还把东德的AK-47生产线原封不动搞下来,大力扩产。

一副老子宁可用AK-47也不要M-14的架势。

只不过德国人嘴上不承认,大是大非面前阿登纳很清楚,现在德国有求于美国物资和军火供应,有求于美国核保护伞,万万不能得罪华盛顿。

他的话是"武器紧张,有什么用什么,AK-47能打击对手,也可以用"。

克拉克岂是什么也不懂的文官?一看M-14配属在新动员部队,AK-47给一线梯队,德国还借机从比利时搞到FN-54就完全明白了。

正好M-16也定型完毕,口径更小、技术更有优势,起码克大帅亲自验证后觉得很不错,便下命令。

一方面把M-16送去苏德战场接受实战检验,另一方面再把库存M-14尽快出清。

就算德国不要,土耳其、巴基斯坦、意大利总不能不要吧?巴西、阿根廷、古巴和中美洲各国不能不要吧?

机枪倒好办,德国现成有MG3,是MG52的同—翻版,无非使用和M-14—样的北约弹,现已进入大批量生产,三班倒连续作业供应前线并满足扩军需求。

虽然德国大型装备生产还未复苏,但在总动员和接收东德军火、军工体系前提下,阿登纳借机恢复了不少弹药生产能力。

反正以德国的技术和工人储备,搞点大口径炮弹还不是手到擒来?

美国也没限制,毕竟意大利方向弹药库都打空了,德国再不生产怎么供应得上?

事物要抓主要矛盾,重点是让德国把美国不要的重型装备全清空,没钱不要紧,美国借钱给你打仗!

当美国怂恿完土耳其又继续怂恿巴基斯坦时,中国政府吊唁专机也穿行在云层之上,向莫斯科方向飞去。

连续奔波让总理显得有点憔悴,但还是努力硬撑着,谁知道忽然有这茬事呢?

王稼祥叹气:“莫斯科这一手动机不良啊.......我以为他秘密向我们通报布尔加宁同志自杀,对外正式公布会用重病等理由掩饰,谁知道他演都不演,居然直接就公布了。

这不是把我们架在火上烤,把矛头都指向我们么?”彭真也道:“这场面很有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气死周瑜,还得去吊唁的场景...…”"

总理没直接接话,问他们:“尚昆看到了布尔加宁遗嘱没有?具体说什么?“

“没看到,问对方也是吞吞吐吐,尚昆总觉得不是啥好词。”

王稼祥道,“张闻天同志去问葛罗米柯了,后者说布尔加宁确实留下了遗嘱,里面没直接涉及中国的,让我们不要误会,具体内容没有细讲,也没把原件给我们看。

只说布尔加宁同志对目前现状很失望、很痛心,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打倒所有敌人,努力捍卫卫国战争成果,并坚定捍卫共产主义。

但我觉得这句笼统的话里有很大情绪。

遗嘱是人家内政,目前不给我们看,也不好逼着要。”总理沉默良久后叹气:“就莫斯科而言也只能如此了,要不然主席团更撑不住....…”

众人—想也是。

首先,布尔加宁作为重要人物,一段时间不露面,肯定要被怀疑,他的死讯完全遮掩不住;

其次,布尔加宁身体没问题,马利诺夫斯基下葬还亲自去抬棺了,如此场面下,突然说他得重病去世,基层免不了胡思乱想有人谋害他,主席团扛不住这压力;

最后也是最重要一点,目前苏联局面整体不利,主席团未尝没有借布尔加宁之死号召并鼓舞一波的用意,故直截了当地宣布是自杀。

至于遗嘱可能比自杀本身更敏感和棘手,主席团既不能完全否认,也不敢公开,只能这样含糊处理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