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动荡(4,3月3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47章:动荡(4,3月300票加更)

1962年6月6日,端午节。“加油,加油....…"...

永定河畔人头攒动,挤满了无数观众,为河中龙舟赛事奋力呐喊。

1960年春节后,经身兼中航大、中科大两校副校长的林冠华提议,两校组织校际龙舟赛,于端午节在永定河比赛。

林冠华亲自帮他们制定了规则,规定一条龙舟包括1名鼓手、48名划手、1名舵手,共计50人。

参赛的50人需全为在校正常注册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女生不少于24人,进修生、培训生、特训生等临时在校生不涵盖在内,以免学校为争取成绩,临时特招。

从场面看,和牛津-剑桥的皮划艇赛格调差不多,但因融合了龙舟、端午、屈原等因素,迅速变成一项爱国主义和体育运动项目。

1960-1961年搞了两次,场面红火,打响了品牌。今年开始,清华、北大等也要求加入,两校对抗变成了4校角逐;

与此同时,天津、上海也办起类似比赛,天津是南开和天大的对抗,上海由交大、复旦、同济和华东师大4校共同参与。

看风向是官僚的毛病,谁让林老师既是副总理兼政治局委员,又分管教育部么?

他亲自抓的项目,不用催,很多人就揣摩着意思开始办,章程、规格、要求、赛事组织,全与北京一模一样。

甚至东北也摩拳擦掌准备搞龙舟赛,被林冠华劝阻了,让他们搞点不一样的东西,比如高校足球联赛。

有林老师明文批示在先,下面就知道该怎么办了,屁颠屁颠地走了。

有些时候,林冠华觉得中央集权下如臂使指也挺不错,只要确信自己的方案是对的,搞集权可比分权见效要快。

比如大学要多办理工科,少办文史类,主席有过条子,林冠华给过制度,再不愿意也只能继续下去;

又比如公派留学生名额,林冠华定下章程,要求必须参加统一考试及面试,如特殊情况需保送,须有中央委员一级干部亲自画押担保并公示,走后门的不正之风被有效遏制了下去。

大家都明白,万一保送者表现不好,上面真会追究中委连带责任,就算不追究,这一公示推荐人,直接就予以了绑定,犯不上为这点事搭上前途。

又比如留学生招生与奖学金招募,林冠华定下章程,必须参加统一高考并以中文答题,按分数录取并与中国学生一起竞争奖学金,非国家统招院校不得招募任何形式的留学生或开辟进修班

额外优待、宽宥、滥发奖学金和补贴的路子又被堵死了。

正加油助威中,李成栋走到身边低声道:“甘肃情况基本摸清楚了,虚报种植面积几年前就有,被张仲良知道后,授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造假体系。

根据纪委方面调查,他倒没中饱私囊,而是把多套取的钱用于搞其他政绩工程了.......这案子可能上上下下牵扯到不少人,处级以上干部超过200.…”

虚报面积最开始从县里开始,因为任务比较重,又想拿好排名,采用了这种地中海方式的种植法,赌的就是检查组不会深入最核心去看,四周验收一圈基本差不多了。

果不其然,赌博成功了。

成功后就是传授经验,但临近县不服,人手差不多,时间差不多,为什么能比我们多出这么多面积?

仔细了解就懂了,眼看上面不管,一堆县纷纷效仿并多拿资金。

张仲良知道后,起先也有点不安,后来发现农林部、中央检查组也大致走走看看,外围晃荡一圈,并不会一直捅到底,胆子越来越大。

种植不仅涉及到人工和补助,还涉及到转移支付,本能地有做大数据多拿资金的倾向。

一开始他还嘴硬,认为这么短时间不可能一个个山头核心清点过去,直到把航拍照片摔在他面前时才傻了眼。

调查结果认为甘肃方面主要责任人是省委书记张仲良,省长汪锋虽然在一些场合、一些情况下表达过不同意见,但这是一把手圈定的事,再加上张仲良把套取出来的资金拨出很大一部分给省政府系统,汪峰未能很好抵制,也没向中央系统汇报。

唯一表现较好的地方是调查组下去后,他没像张仲良这么嘴硬,一五—十地交代了情况。

常委会经过讨论,决定撤销张仲良一切党内外职务,进一步审查,形成明确证据后,按渎职罪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至于汪峰,主席本想党内警告、谈话后将功补过,但大部分人都不同意,认为他先是疏于管理,后没能及时报告,错误性质和陈丕显基本一样。

种植案与宝钢案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经济损失没那么大而已。

最终定性为负较大责任,免去省委副书记、省委常委、省长职务,改任排名最后的副副省长,行政级别从6级降为9级。

陈丕显的处分是全党公布的,大家都清楚,中央全会、监察会上也说过这点,还有高级干部置若罔闻,那就算损失稍小,也只能依据条例处理。

随后是甘肃省委人选调整,任书记提议由陕西省长赵伯平调任甘肃担任省委书记,被普遍接受。

讨论省长候选人时,主席想把去年被降职的曾希圣安排过去。

曾希圣问题由来已久,最突出的情况就是不顾客观实际蛮干。

搞农业、水利时,摊子圈得很大,胡乱拍板;搞工业时,不顾客观条件希望一口吃成个胖子。

去年国资委对下放地方的各企业进行回头看检查,安徽在各省中情况是属于比较糟糕的,故林冠华在常委会上建言并将其拿下。

当然,只撤销了他的省委书记职务,没拿掉中央委员,毕竟他与柯庆施、张仲良、舒同等有显著区别。

如果舒同是因为懒政、庸官、不作为而被免职,那曾希圣就是过分积极地瞎搞。

他与李井泉还不一样,李井泉搞移民、搞外迁,不管手段怎么乱整,至少最后把事办妥了。

而在工业领域,李井泉知道自己不会,在林冠华事前警告“不要瞎整、多听专家意见"后,老老实实放手让下面人搞,地方工业也算磕磕绊绊往前走,小问题不少,大问题没有。

这和山头与人际关系有关,林冠华是二六系少壮派,他发话李井泉不敢不听;曾希圣原是军委情报系统,与邓小平等留法派关系密切,搞经济其实不擅长。

也因为这层关系,总理去年帮他说了好话,今年也赞同主席的意见。

少奇明显不同意,但不好直接出口反驳,毕竟接替曾希圣省委书记职务的是曾担任过他的秘书、后为农业部第一副部长(正部级)的廖鲁言。

于是转头道:“小林,你有什么具体意见?”

“曾希圣同志在军委情报、安全系统都有很大功劳,搞了十多年经济和地方产业建设,人虽然不坏,也一心—意为党的事业着想,但一直磕磕绊绊交学费,放上海,体量大经得起折腾,没事,而且上海外资、外国专家众多,间谍不少,做好安全、保密、反谍工作,能有效发挥他的特长;

再放去甘肃,我怕当地经济那小胳膊小腿经不起折腾,甘肃是大西北倒数第二的清苦省份,论人均GDP甚至不如青海,我们得为老百姓着想,安排个优秀的省长给他们做主....…”"

林冠华认真道,“我觉得有位同志比他更合适当甘肃省长,比如说,杨永福同志!“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