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动荡(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46章:动荡(3)

媒体一经报道,黄金直接站稳200美元,原油也试图上涨,但很快回落,因为海峡已不能过船,巴库油田原油根本无法通过黑海海峡输出并影响OPUC油价!

相反,随着伊朗和苏联签署有关协议,巴列维踌躇满志宣布继续扩容石油产能,争取1965年提高到6000万吨以上;1970年突破到8000万吨;1975年突破1亿吨。

之所以伊朗宣布大规模扩容而未导致OPUC油价大跌,无非因为苏德战事爆发,石油消耗猛烈加剧,德国消耗量瞬间翻了一倍。

利比亚、阿尔及利亚、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6大产出地齐刷刷向德国增加供应。

德国消耗的石油未必全是军需,在施佩尔总动员体系下,德国加速石化产品供应,以价格战扩大份额、获得更多外汇。

打价格战扩大产能未必能增加太多利润,但营收立竿见影,而德国就缺外汇购买军火。

依靠加码出口民用品获得外汇再换军需可以操办,这手法开始成为反传统、反直觉的后现代总动员体系。

相比以往,德国军工产业也在逐步升级,光那些复杂多变的弹药体系和东德军工接收就足够施佩尔忙昏头的。

“莫斯科目前什么应对?抽调更多兵力了么?”

“好像增加了6万多部队增援外高加索方向,未继续使用云爆弹。”

菲克特勒道,“收到秘密消息,本来莫斯科打算动员犹太志愿兵投入战场,但被以色列婉拒了。

以色列打算给莫斯科一笔钱,又敲定引入10-15万犹太人,还答应在中东搞事,袭扰土耳其的后方。”

克拉克缓缓点头。

自己动巴基斯坦,苏联动印度;

自己都能土耳其,苏联动以色列,也算是见招拆招。“不过安卡拉表示,希望我们和以色列沟通,他要折腾巴勒斯坦甚至全吃,土耳其除口头谴责,不会反对,将来还可签署和平条约予以承认。”

菲克特勒道,“安卡拉有怂恿以色列人在中东搞事的念头,只要以色列搞事,那些穆斯林就得往土耳其跑,安卡拉就能增加人手和兵力。

现在英国这衰样,估计不会再和以色列伛气了,没准还得找犹太财团贷款呢!”

工党和犹太财团的关系相当糟糕。

一方面工党喜欢搞国有化,杜绝犹太财团浑水摸鱼;另一方面是工党对以色列态度强硬,上次不惜用云爆弹折腾以色列。

犹太财团从来都是工党的反对者而支持保守党,这回艾登上台,以色列长出一口气,打算大展拳脚,怎么可能派志愿兵去苏德战场抗线呢?能给莫斯科提供资金,已是看着苏联不断输出犹太人帮以色列壮胆的面子上了。

“既然以色列有想法、土耳其默许,那就这么操办吧....…”克拉克叮嘱道,“尽可能不要让犹太人在苏德战场露面,这很敏感,容易诱发不稳定因素。”

“士耳其还提出请求,希望我们能像德国一样明确宣示对土耳其的核保护伞.....”"

克拉克摇头:“不能这么表态,这有点危险。”“但如果不宣布的话...…”"

菲克特勒担忧道,"一旦莫斯科真在土耳其使用,后果不堪设想。”

“解决起来也不难。”

克拉克叮嘱道,“我们不是为土耳其训练了黑猫中队么?你让李梅想办法移交2枚10万当量吨级的原子弹给土耳其人保护,但只是形式移交,实质性控制权必须继续掌握在我们手里。

移交仪式、原子弹参数、黑猫中队、投放计划等等所有秘密全通过可靠渠道透露给莫斯科知道。

倘若莫斯科真打算铤而走险,那土耳其也如法炮制,盗窃美国原子弹进行报复。

那样就是土耳其人报复而不是美国或者北约报复,这比我们公开宣布提供核保护伞要有利。

同时也坦率告诉俄国人,如果他不动用这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我们除出售点军火,不会直接下场。

何去何从让主席团自己考虑,这么大一个苏联,总不能在常规战争中连土耳其都打不过吧?

真这样的话,我们确实应该考虑末日审判计划,执行东西俄策略了.….…”

菲克特勒一怔:“但是,中国....…”

“东西俄方案结束,下一个落地目标必然是中国了.......但那可能是下下下届总统的事了,你我都退休乃至蹬腿了,操那么多心干什么?”

5月26日,波罗的海进攻战役结束。

德军以伤亡1.2万人的代价,把战线向前推进了40-60公里,继续从北翼威胁柏林,并造成苏波联军6万余伤亡,其中波兰军队伤亡近4万。

自波军投入战争以来,屡次承担最恶劣、最残酷的作战,各条战线上总体伤亡已逾15万,相当于第一动员梯队全部损失,就算这样,还在动员第二、三梯队继续顶上。

波军人数整体扩大到64万人,已超全国总人口2%,但因损失巨大,目前实际可用人数不到50万,且装备、训练程度下降很快。

为巩固受威胁的侧翼,科涅夫被迫增加兵力,包括从匈牙利战场上撤回来的部队及伤愈复出的兵力,在没休整完毕的情况下又投入了2个师去前线驰援。

即便这样,苏军依然面临兵力紧张问题,号称300多万的兵力根本没对应人头,架子师全面整顿后,实际有效兵力连200万都凑不齐。

面对如此捉襟见肘的局面,苏军再次内部挖潜,大规模裁撤各大军区指挥机关、军事医院、仓库后勤、兵工厂等各种各样原本配备众多安保力量的守卫部队,把他们全打包送入动员梯队拉去填线。

至于原来需守卫的力量,能合并就合并,不能合并就削减;不能削减就以不适合投入一线的工人纠察队和伤残军人队伍顶替.....

反正位于内地也不需要那么多守卫力量。

这把减员增效又摸出6万多兵力,也有人找借口和理由不去,基本按以前规矩取消军籍转入地方。

即便如此,局部动员下的苏军,连国防体系、后备体系和内务部体系所有兵力全加进去只有265万虚数,还需进一步瘦身。

戈尔什科夫这国防部长算倒了大霉,什么合理不合理的内容都在他手里被砍掉,就连索契高级干部度假营地的卫兵也被抽调了好几百去前线......

明确以色列的想法后,莫斯科虽不太爽,不过柯西金很快找到生财之道:追加出售波兰犹太人给以色列国。

根据协议,在接下去6个月内,波兰将向以色列迁移35万人口,苏联迁移15万人口,一共为以色列补充50万人。

以色列为此向两国提供3亿美元现金“移民资助"。

这笔钱由苏、波两国按比例分享,华沙当局肯定拿不到现钱,款子会全部注入苏联军工体,然后以武器形式"回馈"华沙当局,装备波兰后续动员的第二、三梯队再次投入苏德战场。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