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探索(17)
“就真一点兵都没有了?”
会议开场,勃列日涅夫就对戈尔什科夫和比留佐夫发脾气:“前几关说好的,至少给我3个山地师、1个空降兵师,4万人,便于投入阿富汗方向。
结果你们刚才在说什么?这些部队全调去库尔德了?4万人都挤不出?现在印度这里形势很好,当初我催新德里,现在新德里过来催我们啦!“
根据勃列日涅夫上次访印结果,苏联负责对印度提供装备、加强顾问,印度负责解决—批粮食,双方共向对巴基斯坦下手。
具体作战由印度先从东南方向进攻,等巴基斯坦从北面抽调兵力支援后,苏军出兵南下,背后进攻,夹击巴方。
—开始印度人迟迟不动,勃列日涅夫在主席团里有点抬不起头,甚至不敢多吱声,害怕被人围攻。
亚运会一开,印度大举进攻,他来劲了,准备调度军队配合。
结果现在开始轮到下面推三阻四了,国防部先是说看一看印度进攻情况,接着又得知了美国军援巴基斯坦的消息,便示意等一等。
结果,所谓的美援只是南非淘汰下来的家伙,就算巴方拿到后并装备,也无力改变战场态势。
9月19日,印军开始围攻巴基斯坦信德省首府海得拉巴,巴全国震动。
海得拉巴市不但是巴基斯坦南部重镇,且扼守着通往卡拉奇的交通要道,一亘失守,从这出发到卡拉奇只有100多公里路了。
为守住海得拉巴并保住卡拉奇,巴基斯坦一方面全面动员,另一方面紧急从北部抽调兵力南下驰援,无疑为苏军反击、进攻创造了条件。
勃列日涅夫也知道南线和东线兵力紧张,不可能抽出太多部队,太多部队也供应不上物资,亲自和契尔年科、达马德、谢列平等人商定,中央派遣4万人增援阿富汗,阿富汗地方部队抽调2万人,附近内务部及边防部队抽调2万人,一共凑齐8方兵万杀过去,与印度南北夹击巴基斯坦。
如果说吃伊斯兰堡过于夸张,那起码把重镇白沙瓦以北的地盘全吃掉,毕竟,从喀布尔到白沙瓦也就200多公里路程,中间还有喀布尔河贯穿,大型运兵办不到,弄点小船和丙河炮艇输送物资完全可以。
军费归中央开支,地盘打下来后并入阿富汗,其他军衔、晋升、勋章等适当向中央和内务部队倾斜。
方方面面都沟通好了,甚至国防部和总参谋部也答应了,结果今关二并会,增援兵为一卞学政字,司把勃勋旨漫笑急得满头夭汗。
波德戈尔内也百思不得其解:“100多个架子师呐?全没了?还要总动员?同恙们啊,战线都还在波兰以西呢,我们却摆出卫国战争到生死存亡的架势,群众怎么看我们啊?”
站在中方和主席团最高层视野里,100多个架子师全部裁撤了,但在国防部、总参谋部乃至下面基层视线里,这100多个架子师是陆续动员用掉了。
过程不是说把部队和编制解散,把人头遣散,而是真按军事命令动员起来,无非稍微宽松一点,本人不愿意服役的话,向意按退役、转业等处理。
这样调整后再填补上一线被打散后返回部队的人员、招募的新兵和预备役,编组成简编师投入战场。
100多个架子师至少编成了80多个简编师上线。
但战场损失实在太大,匈牙利战役报废了40多万,迫使一半架子师编成简编师后拉上去填补战场;苏德战场开启后,简编师连向其他部队更一茬接―茬地送上。
苏德战场损失105万,单纯按人头算就是100多个简编师和二线师报废了。
报废在国防部有特别体面的说法:番号重组。几次重组下来,很多番号就永远见不到了。
虽然匈牙利撤下来的残兵败将后续进行了休整和重组,下半年服役的新兵源源不断进入、伤员也能在恢复后重返部队,但现在没兵就是没兵。
你问原来的正常梯队?问得好!
目前在西线,苏军还有140多万大军协同40来万波军与100多万德军对峙;在南线,有30多方苏军与40多万王军对峙,前前后后近180方大军,已把所有兵力都用得满满当当。
局部动员令下达后,那些前几年退役的官兵被陆续招募回来服役,还有更多的新兵在进行紧急训练,以便能尽快投入战场。
德国号称要搞到180万以上,但不是说有人马上就能作战,同样也得整训、培训、锻炼、装备。
这种情况下,能配备武器就已令人头疼了,至于军服、后勤套件乃至便携军粮们二能进口就进口吧,顾不得这么多了,要不然那一集装箱一集装箱运的是什么?
全是原产于中国,涂满俄语标记的后勤物资。
虽然中国给物资不算少,也全部使用集装箱装车,但因苏方稀烂的物流组织写保障能力,很多货物囤积在站点上发不到部队手中。
下面铁路和后勤基层也很委屈:上面只考虑花钱把中国集装箱送过来就行,我们+考虑的就多了,装车发运、装备、弹药组合,还得操心波兰境丙的铁路和物资葆障线是不是被炸断了.....
除此之外,计委还要关心从塔林和中国送来的粮食尽快送到各夭城市,总而言之,交通体系一片混乱。
这还亏得苏德双方都比较克制,互不深入腹地轰炸对方交通线,否则场面只会更乱。
在这种情况下,勃列日涅夫想要4个完好的一线师,还要获得相对充裕的物资和装备,实在就成了奢望。
既然都在开会讨论这件事了,戈尔什科夫和比留佐夫也不能太把自己说过的话不当回事,比留佐夫就表示,目前西线、南线都吃紧,东线不是说不管,而是需要再等等,比如进入10月份后。
萨布罗夫沉声道:“和土耳其接触怎么说?”
“土耳其要求把原属土耳其的库尔德区土地全部归还,人口我们带走...…”"
葛罗米柯恼火道,“还要求我们赔偿多少多少,我警告他们,想都别想!”
“十地全归还,人口我们带走?能安置在哪?总不能挤在高加索三国吧?”
“.....…"葛罗米柯吞吞吐吐道,“土耳其人的意思是安排在从伊朗获得的库尔德区上,不过我没答应。”
众人恍然大悟,忍不住去看地图。
经过和伊朗的两轮土地交易,从伊朗获得的库尔德区和人口也增加了一些,对价是证出了很多土库曼地盘。王耳其在谈判时显然有备而来,连如何操作都帮莫斯科想好了。
现在有三条路摆在莫斯科面前:
第一,启动全面总动员,像1919-1920对付外国干涉一样,战胜所有敌军;
第二,与德国人谈和,腾出精力处理土耳其方向;
第三,与土耳其人谈和,腾出精力来增援苏德战场和阿富汗战场。
第一条看似最容易选,但最不好选,正如波德戈尔内所说,对手都还只在外围和边陲,国内就启动全面总动员,这让下面怎么看?
第二条路,经过前期谈判已失败了,目前德军已完成合围,马上要缩紧包围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