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绞索(12)
“林总的问题比较复杂,我尽可能长话短说。”
林冠华剖析道,“首先,从绝对额来说,80亿美元不是个小数字。
英国GDP按全年均衡汇率折算,大约是1100亿美元;按现行低汇率计算,大约是1000亿出头。
但不管1100还是1000亿,80亿相对而言都不是小数,等于今年增长部分被完全吃掉不说,还要倒贴些。
其次,从相对额而言,80亿美元不但是外汇,还是现金类资产,对金融体系非常有杀伤力。
我们很多企业资产高达几亿甚至十几亿,但流动资产,尤其银行账户只有千把万现金,这是应付日常周转用的,假设把这笔资金瞬间抽走,那企业正常运行就会遇到极大障碍。
外汇更不得了,全世界除了美国,大部分国家外汇储备都不高,英、法、德充其量也就是百亿美元级别,还分布在很多项目上,一下子挤走80亿,非常困难。
苏联最近又是卖黄金、钻石、古董、艺术品又是和芬兰、伊朗交易土地回笼资金,全部净外汇收入还没到80亿呢。
我们内部统计有200亿美元外汇储备,但让陈云同志短期拿出80亿美元现金,他也得头疼很久。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流动性抽走后引发连锁反应,造成了整个估值中枢动荡和英镑体系混乱。
我们向美国、英国、欧洲申请了工业贷款,利率都是标准的2.5%。
美国最简单,借物资、还美元、记美元、企业兑付美元;欧洲相对复杂些,借物资、还美元、记美元、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兑付美元和本国货币。
英国是最复杂的,借物资、还美元/英镑、记美元/英镑、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兑付英镑。”
英国的美元/英镑不是说是双重记账,而是说从英国获得的工业贷款融资,美元和英镑都有,以英镑为主。
“最开始英镑形势不好,艾德礼希望多搞点美元支撑英镑,故最早一批都借入物资,美元计价,美元还款,我们同意了。
后来英国情况好转了,英镑汇率稳中有升,英国方面就要求以英镑计价、英镑还款,我们也同意了。
南非矿业危机发生后,威尔逊紧急找我们沟通,再次转为美元计价、美元还款,我们依然同意……”
林冠华道,“有时用英镑,有时用美元的奥秘就在于,如果英镑处于升值周期,那借物资还英镑对英国人最有利,反之,那就是借物资还美元对他们有利……
不过,货币在交易中一经确定,中途不得转换,因为汇率短周期变动而选择长远调整,其实风险很大。”
经林冠华耐心解释,林彪算摸清楚了。
所谓英美欧发放给中国3000多亿贷款,其实质并不是国家间债务,而是中国政府向欧美金融体系借款,由双方政府予以共同担保的一笔债务,或者可算是中国的准国债。
欧美金融系统的钱基本是储户或投资者的,自有资金很少,追根溯源下去,是欧美财团和民众借钱给中国购买本国商品。
表面看中国支付的利率是2.5%,实际利率并不止。
各企业出售商品和设备后收到的回款其实是张双方认可的长期承兑汇票(年息2.5%,由中国承兑,欧美金融机构经手),如果你有足够资金,不等钱花,完全可一直持有,每年收利息直到届满清账。
事实上没企业选择这么做,大家都等钱周转。
这时候要钱怎么办呢?把这张长期汇票贴现给银行,获得现金,用于偿还债务或支付其他欠款。
贴现就要收贴现费,基本稳定在2-2.5%的水平,等于中国长期汇票隐含利率是4-5%水平;利率高低和信用无关,只和流动性和市场需求挂钩。
为什么欧美企业愿意接受这种贴现,因为中方订单量足够大而且稳定,有效扩大了市场并提高了营业收入。
接受这种生意模式,稍微打点折就把商品卖出去了;非要求中国出现款才能买,那除非货物真无可替代,否则中国也不会选。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非你不可的生意?连这种稳定汇票贴现生意都要抢破头,国家购买虽还是商业汇票信用,但其实算准国债,档次只比中国发行的红美元稍微低点。
欧美银行自身也没钱,常规经营模式会把这笔4-5%的生意分拆后卖给民众,向他们支付3.5-4%左右的收益。
折算下来,金融体系利差收益大概是0.5-1.5%,一般来说平均利差在1个百分点比较正常。
一个百分点毛利润看着不多,比一般存贷利差要低,但架不住量大,更架不住低运营成本后的加杠杆,因为对手方只有中国政府一家,管理很容易。
稳健的银行基本7-8倍杠杆起步,稍微激进点的,12-15倍也有,特别激进敢放到20倍;最激进的法国人甚至在利差只有0.7%的情况下干到200多倍!
200倍杠杆下,只要有0.5%坏账,就破产。
不过,中国工业贷款到现在平稳运行好几年了,在林冠华操作下,别说0.5%了,1美元坏账都没出现过,纯纯刚兑。
别说坏账,连延迟付款甚至技术性延迟都未出现过,从来都提前3-5天交割到期资金,稳定得像中国出产的石英表,日常也不问对手银行索要各种各样明规则、潜规则好处,信誉在欧美列强处有口皆碑。
这算是最优质的金融资产,出口货物就能收到大量现金,还是美元交付。不管本金能不能如期兑付,至少利息雷打不动给你送了过来。
上海地方提前面向外商征收房地产税,总监介入调查处理的消息披露后,整个外资群体一下子就踏实了,这就是信用的力量。
与其说外资认可总监的个人魅力,还不如说大家认为只要总监在台上,中国政策就不会轻易变动,大家都能发财。
在中国带动下,整个欧洲大陆,包括德法比荷对华贸易都通用美元计算、支付、交易、流动,故美联储格外高兴,这等于强化了美元的地位并赋予了贸易结算中心地位。
再加人民币事实上执行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策略,进—步放大了美元优势。
这点上中美有共同利益,哪怕双方舰队还在珊瑚海打仗,美联储都不说亚洲美元是“非法美元”要予以没收并处罚,最多表示和自己无关。
动亚洲美元,就是动美元自身,就是和联储过不去。世界上敢和联储直接对着干的人还不多。
等中美建交、有关协议一签,亚洲美元统统都是合法证券受美国法律保护了。
英国在这就出了问题:当初为博升值周期,大把工业贷款记账为英镑;等南非矿业大爆发,英镑从最高的1:3.45跌成1:2.55时,相当于贬值率超过四分之一,哪怕银行会操作些外汇期权对冲操作,也不可能预见到这么大损失,那是什么银行理财产品都兜不住的。
中国虽然继续刚性还款,但因英镑含金量在下滑,形成自发挤兑与理财、投资损失,形成全面紧缩与挤兑,并进而影响存量资产价格体系。
就像黄金从45美元/盎司拉高到200美元过程中,实际交割的头寸不到4000万盎司,只占世界黄金总量的零头而已,但因为期货定价达到200美元/盎司,所以其他没交易的黄金储备,甚至埋在地里还未开采的黄金矿脉,都可以按这个标准实现重估。
这叫价值发现与价格体系重构。
林彪和常委们差不多算理解了,很多人一直有误解,以为3000亿工业贷款是国家贷款,其实只是伪装为国家贷款的商业贷款而款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