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绞索(11,1200票加更)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97章:绞索(11,1200票加更)

三条指示,林冠华单说第二条好办,先把对策说了,言下之意就是第一、三条有点难办。

他自己也承认:“第一条在明面上确实不好整,只能指望华人在我们暗中支持下去抗议了,中国政府出面交涉是不妥的,至少暂时不妥。

有需要去新加坡地下工作的同志,坐红队的鱼雷快艇跨海峡直上新加坡很容易,太多人肯定不行,落地必然受怀疑,只能转移小部分力量。

至于第三条嘛,有些事情真的很复杂,不可一概而论……华人在本次金融风暴上确实责任不大,纯属被栽赃;但华人控制马来亚的商业和经济命脉,平时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的事没少干。

这是大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乃至小资产阶级的另一面,不能因为他们都是华人就说这种事完全不存在了。

如果平时都没这种事,为什么殖民当局一挑拨,马来人就信了呢?

上次陈平同志发来报告,国内和华侨中的很多坏分子以为我们鞭长莫及,好多躲到了马来亚,尤其新加坡,总理要他不动声色地记下来,不要打草惊蛇。”

常委们交换了下眼神,对该判断表示认同。

随着解放军收复台湾并席卷东南亚,阶级异己分子尤其最顽固的一批,很多确实躲到了新加坡,就像刚解放时跑路香港一样。

以前他们可以分散在菲律宾、印尼、缅甸、泰国、越南等等,随着中国影响力扩张,连香港都保不住他们,栖身之地必然是马来亚且也只能是马来亚。

少奇同志道:“听你这口气,似乎不打算以马来人反华、排华为理由切入马来亚问题并发动干涉战争?”

“对,我个人的想法是希望拖一拖、等一等、耗一耗。”主席笑道:“真难得啊,你可是有一丝机会就想发挥到十成的,这次怎么转性了?不打仗了?”

“您还记得不记得,上次和英方提过马来亚分别建国与赎买方案?部分华人是赞同这个方案大,好大一批马来人也赞同,我在里面设置了套利空间……”

套利空间其实很简单:马来人可先投票赞同自己所在的区域为中国区,再接受中国移民资助转移去马来区或南马来亚,有助于中国区面积扩大又不会增加太多马来人。

只要能实现领土面积扩大,林冠华不介意多花点钱。巫统当然也能看出来,明摆着反对没用,方案对贫苦马来人很有吸引力;赞同并配套实施类似办法,巫统也不具备这个财力。

巫统只能配合英国人搞事,试图把新加坡和马来亚其他区分开表决。

南马来亚与中国交好,很想把剩余的马来区与本国合并,在能合并前提下,不介意领土大点还是小点。甚至南马来亚本身也不希望太大,北区太大在合并后容易喧宾夺主。

这是中国、英国、南马来亚、华裔、马来裔、巫统等多方交织的利益冲突。

林冠华认为,中方和华裔要旗帜鲜明反对巫统的阴谋,但在反巫统时,不要盲目排马来人,那样不但影响分区大小,也影响与南马来亚的关系。

如果中国仅仅只想要新加坡,那根本不需要操作如此复杂的方案。

林冠华方案恰恰表明中国政府绝不只满足新加坡这个点,林冠华需要马来亚—半甚至大半领土,再把马来人送出去或交给南马来亚。

“另外就是现在与英国对决不划算……”

林冠华解释道,“—来,因为英国财政紧缩,英国航空甚至坦克工业都在琢磨向中国转移研发力量和项目。

飞机方面不用说,英国有了F-4后,除垂直起降项目,已把剩余的战斗机、攻击机项目砍得差不多了,大型运输机也打算和美国同款,包括和法国谈好的美洲虎攻击机项目也因此下马了。

航空公司们都急死了,一个个跑远东来找我,美洲虎项目国防科工委接了,其他研发项目也尽可能安抚并让他们弄过来,甚至可把远东当成英国各大航空公司未来总部,英国作为欧洲分部存在就行,好些公司是很动心的。

坦克方面,知悉苏联T-62/64后,英国加快了新一代酋长坦克的研发与装备,并尝试建造原型车并与1964年开始批量装备部队并顶替百夫长的地位。

本来说好1962-1963要拨付给两家核心企业3500万英镑研发和建设费,并在1965年下达5年生产800辆酋长坦克的订单。

艾登上台后,美国怂恿其联合使用M60及共同开发新一代坦克以便降低费用,他有点动心,3500万英镑的研发费被砍得只有400万镑,800辆订单砍成了320辆,还要推迟到1970年开始。”

艾登的出尔反尔把负责生产的利兹皇家兵工厂和维克斯厂急坏了,因为他们已投资开始建设2条生产线,假设只有320辆订单,根本用不了这么多,甚至成本价都得提高;

负责研发酋长的利兰公司同样满头大汗,他们紧赶慢赶已超规格把研发费用投下去了,如果只给400万镑,前期投下去的本钱都收不回来。

按800辆估价,每辆坦克成本大约是275万美元/辆,虽然偏贵,考虑到采用各类新技术及装备普遍涨价,可以理解。

如果只有320辆,那毛估估400万美元/辆打底,可能超过440万,那就太吓人了。

想来想去,大家认为只能去远东找总监,直接出口酋长整车技术,估计内阁不会通过。好在当初中国引进百夫长有个开放式协议:后续改进型中国可以无条件引入。

这几家—扒拉,打算把酋长核心配件整体拉皮并移植到百夫长上去。

什么L11A5式120mm线膛坦克炮和配套弹药(L7的升级版)、什么斯蒂尔布鲁装甲、乔巴姆复合装甲、火控、电子设备等等,只要中国有需要,都可以用百夫长改进型名义送过来。

反正中英不可能打陆战,中英如果发展到坦克vs坦克,那大不列颠一定早完蛋了。

酋长原型车和整套设计方案不可能给中国,这是内阁的红线。

懂的都懂,中国有百夫长全套设计后,也没生产百夫长,而是和德国人搞出来Z-59,那以改进型百夫长的名义把酋长核心技术出售一遍,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中英关系虽然微妙,但保守党内阁还不敢把原来签的合同全撕毁,马耳他级国产化、百夫长型改进型都可以过关。

如果中英在马来亚问题上迅速直接碰撞,可能这些机会就没了,林冠华颇为舍不得。

从长远看,滑膛炮是最终王者,但从苏联获得的115/125的滑膛炮样炮还不够完善,莱茵金属中国总部正加速研究120mm滑膛炮。

林冠华认为,既然牛牛120线膛炮已成熟,莱茵金属滑膛炮还不行,那Z-59改进型Z-69先更换为L11线膛炮未尝不可。

总理关切道:“我们现在一年能产多少主战坦克?”

“如果只算Z-59,一年产量4个营,近200辆……刚生产时每辆大约400万人民币成本,现在已降低到275万;明后年还能再提升些产能,比如一年6个营,300辆左右,但不太可能低于200万。”

林冠华道,“全球坦克产量最高是苏联,T-62/64目前在开足马力生产,已进入战时生产模式,预计年产量3500-4000辆;美国其次,基本上每年可以生产1000辆左右,战时模式可扩容到3000辆。

先进坦克和先进飞机一样,二战那种动辄以万为单位的年产能基本不可能再有了。

就算有也负担不起,一辆T-64相当于4辆T-62,虽然苏联内部用价格多轨制胡乱定价,虽然苏联坦克一直比英美德便宜,但按正常行情估计,一辆T-64不少于180万美元,T-62最便宜也要45万美元。

苏联还在把大量T-54/55拉上战场,应对德国人手里的M47和M48,现在德国人逐渐用上M60了,苏联的T-54/55们也消耗得差不多了,该大规模上T-62了,但我对苏军大规模使用T-64依然不乐观,没有其他理由,就是太贵了……”

大家听懂了,马来亚就在中国边上,它跑不了,但核心技术和产业转移机会可能只有窗口期有,错过就是永远错过,林冠华舍不得完全正常。

“第二个因素就是英国人搜刮殖民地填补空缺的行动将一直持续下去,艾登不知道这样搞会引起我们和华裔反感么?他当然知道,但没办法,窟窿太大,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但本质上不希望和我们在马来亚直接对抗,起码现在不是。”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