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定力(14)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20章:定力(14)

短期内长江干流一座大型发电站也不建设,但长江流域并非一座发电站也不搞,电力部、水利部和发改委经会商,决定在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乌江建设大型电站――乌江渡水电站

设计安排3座25万KW水轮机,综合装机容量75万KW,既有助于改变贵州缺电且落后的局面,也有助于改善华中、华南电力供应情况,毕竟贵州本省用不完这些电,还得批量对外输出。

项目启动期定为1964年,1970年前一期工程竣工,同时也作为500KV高压外送的南方样板。

总理点点头:“你们这么考虑还是比较谨慎的,沿海地区电力建设怎么说?”

“沿海各省以火力装机为主,因为建设速度快、经验成熟;以小水电为辅,因当地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大电站不好搞,小水电还可以……

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福建、河北、广东、安徽、广南各有火电厂项目通过审批,华中各省也有。

沿海各省缺口比较大的省份新建电厂项目,一般拥有2-4台进口超临界机组,单台容量30-40万KW,以美国西屋、通用电气、法国阿尔斯通的设备为主;

缺口较少的省份新建电厂一般是2台国产机组,单台容量15-20万KW亚临界机组,余留后续发展空间。

预计二五结束,国产30-35万KW超临界机组也会仿制成功,届时国外会达到60万KW单台机组、超超临界水平了。

在全面建设过程中,根据林副总理指示与工业委、发改委统筹安排,还对老旧机组进行淘汰和更新。”

刘澜波解释道,“前年已淘汰了全国所有1920年前生产的老式火力发电机组,他们服役已满40年,且技术落后;

去年开始,我们陆续淘汰1925年前生产的机组;

预计到1965年,服役满30年机组全部淘汰,并顺带淘汰虽未满30年,但单度电耗能超过400克标准煤的高耗能落后机组。

总体方针就是以新换旧、以大装机容量置换小装机容量,以低能耗取代高能耗。”

这是林冠华主导工业委后发展思路不一样的地方,历史上中国工业设备少、缺口大,工业化无法自主升级,长期在低水平打转转,以至于到90年代还有大清时代的机组设备,被人戏称为“活的电力博物馆”。

林冠华现在要求加速更替、置换、升级。

淘汰动作不是一帆风顺的,主要表现为置换下来的机组安置存在问题,本来考虑重点向朝鲜方面转移,结果转移太多,朝鲜电力也相对充裕,后来也婉拒。

婉拒原因一方面确实足够了,另一方面朝鲜也不希望安装太多落后机组,哪怕便宜。

能因为朝鲜不要就不淘汰了?

发改委火速在东南亚启动询价,最终都陆续成功转让了出去。

无他,够便宜、不用现金。

这些机组只是单位耗能大、装机容量小,不适合中国快速发展需求,但对其他国家而言却刚刚好

非要给米南加保这样的国家上个60万KW装机容量的大型电站,就算能耗降低到300克标准煤/度,就算按成本价转让设备并提供施工,对他来说还是浪费,电力发出来又不能存储,用不完全是浪费。

相对于这些国家,朝鲜工业化水平确实要强出不少,朝鲜看不上、用不着的东西,给他们或许更合适,这也是雁式发展的逻辑。

现在中国倒可以说自己工业化程度比朝鲜高,15年前,朝鲜平均工业化水平远超中国,单独比发电量和装机容量,朝鲜一隅之地甚至超过中国全部。要不是金日成瞎整,怎能变成那个鬼样子?

东南亚小国可承接中国设备,包括从苏联这里获得的抵债设备基本也做类似安排。

技术先进、规模大的,自用;

技术一般、规模一般,问朝鲜、海得拉巴等相对发达一点国家要不要,当然价格肯定要实惠;

再下一层的,问其他落后国家;只有实在没人要,才按废钢铁回炉。

不痛下决心淘汰,那国产化成功的新设备就找不到发展空间了。

随着中朝关系正常化并转暖,在朝方刻意奉迎并拍马屁情况下,部分高层头脑又开始发热,打算“援建”朝鲜,不是以输出淘汰、落后、二手设备为主,而考虑最新设备。

历史上类似情况发生过很多次,在中国钢管也需从苏联进口的情况下,总理依然答应给朝鲜提供一半。

60年代初朝鲜提出的10万纱锭,由于中国确实没能力拿得出来,不惜让朝鲜拆除了位于河北邯郸地区刚刚建设完成的第三、第五棉纺织厂。

当时,两个新建工厂12.6万锭棉纺织全套设备刚刚建成投产,被全部拆除运往朝鲜。

林冠华不允许这种事重演,又扮演黑脸,卡住不批,上常委会也没用。他不同意签字,就一定走不了。

强行要走就是谁提议谁收账,要援建可拿你个人工资去援,拿其他赞同援建干部的工资去援,没人敢拍这个胸脯,也没人真拿个人工资去援助朝鲜。

出口设备可以,正常估值;

无偿或低价援建不行,发放贷款可以,有关贷款必须约定利息、还本付息渠道和冲抵商品。

既然都要明算账,那朝鲜婉拒二手旧货,中国也并不生气,提高部分资源商品出口关税后,也是给朝鲜让出部分市场,让他能向日本、韩国出口更多货物。

朝鲜想和苏联多做生意也极好,当然先提醒账目风险。总而言之,两国关系基于正常贸易水准开展,不搞神秘色彩,亲兄弟还得明算账呢。

就像中国刚帮匈牙利打赢会战,但重建贷款就是标准商业化流程,双方都毫无芥蒂,也不觉得“革命友谊不够浓厚”。

其实主政的南日也不想搞得庸俗化,架不住下面有人折腾,这样弄清楚后,双方都能避免误判和尴尬。

刘澜波继续汇报:“在燃料供应上,除通过大秦铁路输出电煤外,主要依靠海运。

广南、南洋、汉洲煤炭以海运形式送达南方各港口,通过铁路送去各电厂;安徽可用淮煤,相对损耗较少;

华中各省如湖北、湖南,目前以长江内河运煤为主,价格也不高……山东除本土煤炭,还吸收朝鲜输出的部分电煤。

当然朝鲜煤炭主要往东北输出,我们再把朝鲜缺乏的冶金焦炭反向卖给他。

考虑到煤炭运输会占用较大运输能力,目前加紧考虑建立坑口电站,用高压输电模式把电力而非煤炭输送出去。

主要承担试点的是山西、蒙古,作为产煤大省,全靠铁路运煤太吃力,还得用电输出,接收方向主要是京津唐和东北,目前也考虑在山西、蒙古就地部署高耗能产业。

南方试点省份是兰芳,考虑利用当地丰富的煤炭资源新办火电站,输出电力给吕宋、望加锡、新港等周边省份,将来考虑输出给广南。

兰芳煤炭虽然储量大、露天矿又容易开采,但褐煤比例很高,现有机组烧褐煤还不够稳定,污染也大,需进—步优化升级,一方面改善燃烧效率,防止堵塞;另一方面增加脱硫脱硝装置,减少污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