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削藩(5)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33章:削藩(5)

为促使德国顶住,克大帅不但亲自到访波恩,给阿登纳政权加油打气,还下场催促加送装备、物资,拼命让艾布拉姆斯和情报系统提供帮助与支持……

前几个月由于德国打很快,华盛顿暗示前方略微缩减了部分情报支援。

这么一么折腾,美方动机更加昭然若揭,但高斯等人也未流露出任何不满,反而借着克大帅来访契机,争取到了优惠条件:必要时可直接动用美国驻德部队的军资仓库,不足部分请求美军从法国、比利时、荷兰等地加速抽调补充。

阿登纳要求美方向伦敦施压,减少对苏联的物资输入。波恩有确切情报,伦敦不但卖给苏联大量航空发动机,甚至还大规模出口高等级航空燃油、发动机毛坯和其他高等级合金、机械、精密加工设备等。

有些船就在波罗的海里晃悠,大摇大摆通过德国封锁线,要不是顾忌英德关系,早就开火了。

粮食、日用产品等算人道主义物资,药品什么的勉强也忍了,发动机毛坯总不能算人道主义产品吧?

克大帅满口答应会和英国交涉,要求德国务必守住,阿登纳拍着胸脯保证了。

本来苏联用不着进口英国高等级燃油,但后来前线报告英国发动机用苏联航空燃料后表现不好,倒是随船配送过来的英国燃油效果非常出色。

这几乎是苏联炼化体系的老毛病了,二战时美国援助了120万吨高品质航空汽油给苏联,另外还提供了80万吨相当于高浓度“原浆”的纯烷烃,。

有了这些,苏联方面再用自产的70号普通汽油与和这80万吨的纯烷烃混合,最终勾兑出超过300万吨高品质航空燃油。

大战后苏联也留意提高航空燃油品质,奈何发动机升级速度更快,国产发动机好歹适配,用起来问题不大,进口发动机就水土不服,不能发挥最佳性能,只能继续进口。

好在国产发动机完全能顶住,故而进口规模不用像二战这么大,有十几万、二十几万足够用了,真要是一口气给300万吨,只怕波罗的海和北方航线全是英国油轮了。

温克、豪辛格等人又要求美国国务院控制下美国媒体,不要老散播“阿登纳独裁”、“后兴登堡政权”消息,总理大人都已对全国发表过讲话了,目前实施紧急状态是为了加速实现德国统一和德意志民族伟大复兴的权宜之计。

—旦德国统一,会马上解除紧急状态并辞去总理职务,不会有第二个希特勒上台,更不会走向纳粹体系。

陪同前来的赫脱也表示“尽力协调”。

虽然上次那150亿贷款还没用完,但鉴于局势紧张,施佩尔借机申请追加100亿美元贷款,也被美国所接受,克拉克当场拍板同意。

其实这一点在内部有争议,只有克拉克走后,施佩尔才和盘托出:现在不申请,一旦转入反攻再申请就不一定那么爽快了。

就算是申请了额度,能不能交货也不一定,还得看美国的心情,必须要打提前量。

这番话说得艾哈德等人惊疑不定:“你的意思是必须加速恢复军工,完全立足于自产?”

施佩尔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那就更危险了,高斯将军有个更好的东方策略:增兵减灶!”

高斯策略很简单,利用前线目前形势不好的契机,多报损失、加速损耗,实质把多余物资和装备储藏起来,用于大规模反攻后的一锤定音。

包括请求美国允许直接抽调驻欧美军军火库也是类似道理。

阿登纳惊疑不定,扭头问高斯:“在中国学的?”

高斯点头。

“不会有什么破绽吧?万一被华盛顿知道?”“不会……”

高斯颇有把握道,“不但美国人相信我们的战损,俄国人也会相信……

我们实际战损大约是1:4,但对外宣传、统计数据包括有意无意流露出去的情报,都是在1:2略多些……莫斯科方面对此也深信不疑。

真要是1:4,估计莫斯科早不想打了吧?”

阿登纳眼睛瞪得滚圆:“您的意思是,我看到的战报是注水的?”

“您没察觉?我一直都提示您可以参考战报,但不要全相信。”

“哎呦……”

阿登纳猛拍大腿,“我一直以为战报数字往上偏差呢,怕挫伤基层士气,不好意思说穿;你今天居然给我来个往下偏差?这套又是从中国学来的?这肯定不是咱们德国人的风格!”

“呃……怎么说呢……逻辑非常复杂。”

高斯挠挠头皮,“中美在朝鲜交手,都有战损比统计,中国的成绩更大、美国的成绩略小……您觉得哪个数字是真的?”

“折中?中国的夸大,美国的缩小,折中后就更接近真相?”

“不不不,两个全是假的。”“全假的?”与会众人难以置信。“韩国人算人不?韩军算战果不?”

高斯沉吟道,“中美在统计时普遍不算韩军战果。除了个别例外,中国基本不把韩军当胜利成果统计;

美国基本也不把韩军当本方损失统计,不但单独的韩军部队不统计,就是那些编组在美国部队里的韩军,也不统计。

至于提供辅助、后勤、维护的韩军,那就根本完全无视!

这是其一,其二还有徒手撤退……

徒手撤退算战俘还是算撤退成功?外围可以见仁见智。美国说算撤退,中国收了好处,也配合美国人说算突围成功,但是吧,中国都把美军整支部队全包围了,逼得美国人只能携带轻武器按指定路线离开战场,这还不叫俘虏?

中国统计的俘虏数和美国统计的阵亡数,都是玄学!千万别看数字,认真你就输了。

尤其当初在美国卖了很多阵亡名单和俘虏手册,很多人言之凿凿,甚至还有人拿着名单如获至宝去研究,我就在中国指挥部里当顾问,我不比他们更清楚实际?

甚至英国顾问团来时候,我就在防空塔地下室里。”

“啊……英国顾问团也去战地了?”

“去啦,蒙蒂当团长,还现场验证了英国百夫长坦克和新突击步枪的好坏,美国没敢说在战场上发现百夫长吧?事实上一个中国重装营装备了百夫长,直接捅穿了美国防线……”

被高斯这一说,原本有些沉闷的大本营会议气氛重新活跃起来,原来高斯报给大家的数字,是在脱水再脱水的前提下,还把波兰人给单独剔除的。

巧合的是,苏军报上去的数据差不多也不考虑波兰人死活。

无论前线战报还是情报系统的搜集亦或者克格勃从英美获得的线报,都在指向1:2出头的数据,这数据可以理解的嘛。

就像这次大反攻现阶段近70万伤亡里,波兰人占了20多万,苏联不到50万,再把德国损失稍微提高点,那不妥妥1:2么?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