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降维(1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51章:降维(13)

听到这一连串名字和解释,李成栋眼睛瞪得滚圆,脸上表情十分丰富,心想,这也是我能知道并参与的?林老师怎么接了这么多烫手山手?难怪刚才一直眉头紧皱着圈圈圈。

好半天后,他迟疑道:“首长,这....…些人全归你管?好像是不是有点那啥.…..”

全国革命形势发展很快,为给新中国培养建设人才,1948年初,中央决定抽调一些能力突出、政治可靠的年轻干部去苏联接受正规高等教育,培养我们技术专家,回国后建设祖国。

为确保万无一失,绝对可靠,派遣工作由东北局负责。

经慎重筹划,东北局决定将派遣人员的范围定为烈士和高级领导千部子弟,共21个人,代号4821,,要求全部学理工科。

想得倒挺好,也纷纷学成归国了,并在这几年中陆续成长,但目前中苏这局面和他们的身份造成了很多尴尬,也需要协调。

总理考虑再三,把所有人员管理权全交给林冠华。少奇同志也同意,并亲自和安子文打招呼。

某种程度上也是林冠华向地方“交流”干部的等价交换,要不然,凭什么林冠华可以把工业委系统的干部大规模推出去交流?

中管干部交流是中央和中组部的权力,非中管干部级别的交流,而且还是单向、大规模的“交流"那就不是一般场面所能办妥的。

当然,话不能说得那么明显,彼此心知肚明就好了。为确保交流渠道能畅通,再难办、再难管、身份再复杂的人员,林冠华也得接下来。

当然,4821只是个总代号,其中人员后来进行分化:比如罗炳辉之女罗镇涛去世、主稼祥之义子朱思洪失踪,另外还有3人因病、因事提前回国。

实际上除了4821这21人,背后还有无数高干及烈士子弟,这可不是独生子女的时候,往往背后牵扯到很多人。

林冠华笑笑:“没啥,再难管也要管,儿子们都管不住,怎么有资格管老子们呢?越是高干子弟、越是烈王遗孤、越是想继承父辈志向,我们就越是要严格。

当然,如果摆明躺平,不想奋斗,只想靠老子的牌子混日子,那我也要提前知晓,给他们找个好点的地方享福,免得霍霍了国家产业。”

这话说得很豪气,让李成栋一下子肃然起敬。

对嘛,林老师还要继续进步的,老子们都得管,先从儿子们这里开始管起。

“高毅的身世和家庭情况比较复杂,安西太过接近苏联,他不能在那里长期任职.......”

林冠华道,“和机械部打个招呼,安排他去汉洲九汽任职,当车间主任或分广广长,级别不动;

江泽民同志去武汉机械研究院当院长是可以的,但没有特殊情况,最好不要兼党委书记。

今后我们各专业研业究院、研究所包括各大型企业,行政线、技术线、党务线三者可以轮岗,但最好不要一肩挑

目前已一肩挑的机构,后续根据实际情况陆续完成调整,这不但适合机械部,也适合工业委、发改委等各下属分管部委。

当然,理解这件事不要机械,比如一个小单位就几士号人,党员人数暂时也不多,那就不必因人设岗,单独搞个党务出来。”

李成栋听明白了,然后又问要不要和高岗本人说一声?

林冠华点点头:“你和他打个电话,他会明白的,我就不单独说了。”

高毅提前回国的情况很复杂,但与高饶问题联系反而不大。

李鹏当时作为中国留苏学生总会主席,受中组部常务副部长安子文委托向高岗报告高毅的学习情况,说他没通过苏方入学考核,苏联建议保留学籍并回国补习,这让高岗非常恼火。

但也没办法,后来还是接回来,1951年再去苏联学习,这次进的是莫斯科动力学院土木专业。

高毅对土木建筑没什么兴趣,申请调换专业被苏方拒绝。

闷闷不乐的他学了不到1年就选择回国,进入哈工大学习机械专业,还未毕业就受到了高饶事件牵连。

本来按历史轨迹,受牵连的高毅会被取消学籍、中断学业并下放工广干活。

不过,在这件事上林冠华讲了话,所以高毅得以继续在哈工大把书念完。

毕业后,在林冠华安排下,高毅去安西工作,还带上了他在哈工大读书时认识的、中苏混血、化学系的宋丽达,两人后来结婚。

高毅在安西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高岗要求,把安西那条遗留一半的摩托车生产线给恢复起来。

从技术上来说,这条摩托车生产线并不是太难,主要麻烦点在子配套广分希在苏联各地,高毅发挥出了他俄语娴熟的优势,很好地协调到位,最终确保摩托车下线。

当然,高岗高毅两父子关系也相对复杂,高毅的生母杨芝秀写高岗属于包办婚姻,并无太多感情,两人后来离婚。

因父母感情不合,高毅从小与高岗在一起的时间很少,为避免难堪,1939年他与总理养女孙维世、刘少奇之子刘允斌一行人去往苏联求学,就读于第二国际儿童院。

在那里他掌握了流利的俄语,甚至和妻子后来在家里都说俄语。

所以当李鹏汇报高毅没通过考试时,高岗内心相当恼火,一个在苏联呆了十来年,接受了完整苏联教育,流利使用俄语的学生,你们说他通不过考核;而你们这些刚刚过去,连俄语都不太会说的人全能通过考核?

他本能认为这是对他有意无意进行的打击与排挤,更认为背后有刘少奇的阴谋,无非面上没直接流露而已。

这是内心的一根刺,再经过高饶事件刺激和安西的所见所闻,高岗从亲苏派转变为反苏派就很容易理解了。

所以,要排除亲苏派的影响,不光是意识形态的调整,在很多具体领域都要考虑。同时,亲苏这件事不宜公开放到台面上来说,因为苏联留学归国的并不只有4821人员,从1949-1953,每年都有不少留苏人员,很多还是高千子弟。

只有到1954年以后,中英留学、中德留学形成体系后,才有了更多选择。

而且从流程上说不再像以前那样整体选送,而要接受考试、遴选,哪怕你是元帅、大将的孩子也―样。水平不够的,先在国内大学、预科培养。

当然,如果有人愿意替你担保,那开后门还是可以的。

让高毅个人理解这些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林冠华决定把他送到汶洲丢,尽可能摆脱苏联影响。

要摆脱苏联影响的何止是高毅、高岗,少奇也一样,1949年10月5日,他在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大会上说:“我们要建国,必须以俄为师,学习苏联人民的建国经验.…...苏联有许多世界上所没有的完全新的科学知识,我们只有从苏联才能学到这些科学知识..…..…."

现在如果再翻开这套历史纪录问他,估计他也想给自己两个天耳刮子:话说太满了!

这次名单调整中,除江泽民晋升正厅外,李鹏被任命为丰满水电广总工程师,由于丰满级别是正厅,所以现在是标准正厅级干部了。

听着35岁当正厅有点快,但考虑他1948年他就是哈尔滨油脂广协理(副广长)、党支部书记,相当手从副处变为正厅,15年来有副处晋升正厅,也比较正常,

又比如邹家华,去苏联前就哈尔滨市宾县常安区委书记(正科级),这次也提了职务。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