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调研(18)
刘多正叹了口气:“弼时同志的话只管用一半,有个列宁,现在能签字停战;问题在于,停战后过两年他就能老实了么?
甚至,如果苏联真在波兰战场稳住了,还是原来那点要求么?难道不会进—步提高价码?
但凡苏联稍微有点恢复就要作妖,就算自己不亲自下场,也得撺掇着东波兰下场,甚至还得撺掇库尔德冲突。
为什么肯便宜点把土地让捷克、罗马尼亚赎回?何尝不是准备将来再反攻倒算的心态?
如果我们未来和美国对决,暂时顾不上东欧,到时候莫斯科出面煽动、捣乱、搞破坏,不就又这样了么?
随便给东欧扣个扣修正主义集团帽子就行,诸如比萨拉比亚这种地方又不是第一次易手了。
之所以现在不敢扣帽子,不是真认同我们的道路和体制,也不是觉得社会主义可以有多种发展模式,而是担心打不过我们,担心在背后打他黑枪。
本来我确实不赞同小林拿《乌拉尔方案》恐吓莫斯科,但这么多年下来,对他们估计确实不宜过高,有点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觉。
恐吓还能达到预期效果,但凡掏心掏肺试图帮他想办法,都以为你打算害他。”
这里渗透了很多内容:比如社会主义不止一种模式;
比如中国支持多打打以便为下一步减轻压力;
比如拿《乌拉尔方案》威胁是顺水推舟乃至顺理成章的行为。
这番话虽带有个人情绪,但未尝不是实情。
又不是第一次和波德戈尔内打交道了,最早那次来北京怎么说的?苦口婆心最后半点不管用,所以这次他来,中央不抱太大希望才是真的。
连张闻天这样当初以亲苏而闻名的高级干部,现在提起苏联都忍不住破口大骂。
相反,林冠华不怎么骂苏联,他就暗暗使劲折腾,因为他从没寄予过厚望,没厚望当然不存在失望,更不会破防。
在苏联问题上,他一直希望当实用主义者,而不是幻想破灭的前理想主义者。
甚至捷克、罗马尼亚也在防着莫斯科这手,虽然赎买土地已让两国背上了不小的财政负担,但杜布切克、齐奥塞斯库依然毫不犹豫组织人力物力,准备尽快在新交收地区修筑防空塔。
私底下还明确表示,要按布达佩斯那几座防空塔标准,通过武库舰级装甲钢加厚方式来部署!
哥穆尔卡的下场大家都看到了,但凡当初没那几座防空塔,纳吉连第一波攻势都顶不住!
什么钱可以省,什么钱必须花,什么国家可以信任,什么国家哪怕连睡觉都必须睁一只眼睛,东欧各国心里都和明镜一般。
中国之前哪怕说再好,也不如波兰现实场面教育人。同样道理,买毛纺业设备、捣鼓买牲畜、黑市卢布背后的猫腻连万里之外的主席都知道了,柯西金却只能装不知道,这样搞还能保住剩下的,可见窟窿是真吓人。
柯西金同意销账,但在批示时指出今后要提高可靠性,“避免损耗太大”,下面点头称是,准备将送达率从目前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左右。
主席是真担心有一天中国官僚主义发展会不会也到这程度?
苏联家大业大不怕折腾,中国这样搞那就真完蛋了。总理又问林彪:“当初有说法是德国下一步要进攻东普鲁士,现在从战报来看,一直在波兰南部折腾,是打算声东击西还是有什么特别说法?”
“声东击西的考虑应当占主要位置……”
林彪站起来道,“目前波兰前线有90多万苏军、30多万东波军,合计约120万;德军有100多万,西波军有近40万,合计是140万。德军无论在装备、数量、战斗力还是物资充裕度方面,都占据着明显上风。
为防止德军从侧翼进攻东普鲁士,苏军进行了重点防御。但德军攻击重点却放在在波兰南部,这就给苏联排兵布阵带来了很多麻烦……
多抽调兵力吧,担心德军北路马上进攻;不抽调兵力吧,又打不过对方。
东波军无法和西波军直接作战,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杀掉部队里的共产党干部叛逃。
观察团发来消息,东波军背后有苏联人充当督战队,且督战队还不是俄罗斯人、乌克兰人这种传统大族,是卡尔梅克、安南、马来、鞑靼、车臣、蒙古、回部等少数民族,每个民族1个师或2个旅。
据说传统蓝帽子部队也可能要恢复,反正刚又动员了一批安南部队。
从我们这移民过去的有个蒙古公安厅副厅长到苏联已干上副师长了……当初三区革命那班人,据说很多也在波兰。”
督战队这种说法雷翻了整个常委会,大家一直以为这是有人故意放假消息抹黑、造谣苏军,哪晓得真有其事?
当然,波军极高的叛逃率是触发督战队事件的主要因素,在此之前其实没必要搞这些。
事实证明,有督战队后,叛逃率确实下降了些,要不然按前段时间那个转化速度,罗科索夫斯基现在就变成光杆司令了。
当年国党过来解放战士还要做思想动员工作,搞诉苦大会,一般中高级将领基本不能用,还得进行各种整编处理,东波军转为西波军只要在服饰标识上换一换,马上能直接调转枪口打过去。
相比之下,蒙古公安厅、三区革命这些都是小节,都移民出去了嘛,那自然不是中国人,爱干嘛干嘛,中国不管。
反正蒙古去苏联的火车一趟接着一趟,还在继续运人!
要不是其他地区目前对移民苏联兴趣不大,林冠华真巴不得继续给莫斯科送人。
整体上声东击西战术是高斯对这阶段作战的第一个布局。他不怕苏联人主动出击,甚至等着对方主动出击,这就有更多策略和机会去反击。
德国掌握着波罗的海的绝对制海权,北路调遣兵力非常方便。
蜷缩起来的刺猬不好下手,展开来的难道也不好下手么?如果苏联继续维持这种严防死守的套路,那德军就按支援部队战术不断驱使波兰人去进攻。
进攻―—打下地盘――补充人口――补充波兰兵力――继续进攻……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德国只需要提供火力、空中支援和部分物资即可,缴获弹药足够波兰人用了,再说随着西波兰地盘扩大,工厂也多了起来,基本也能解决一部分。
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都在和上约体系陆续统—制式,原来的苏式武器弹药等等都在陆续放弃,也可以充分补充。
这布局就是继续消耗战,不急于进攻,着眼于反复消耗苏军力量。
波兰南部战役战损比是3个波兰人换1个苏联人,高斯争取武装更多的波兰人,进—步减少德军损失,
德国需要争取时间在但泽地区部署防空塔并安排防御体系,还要让波美拉尼亚、西里西亚的生产能够恢复,让人口能够过去居住。
高斯第二个布局是展开渗透作战,持续破坏苏联后方体系,这是他从匈牙利战役中总结获得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