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诡谲(1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93章:诡谲(13)

“你的意思是,明年将进一步扩大赤字,同时安排中央-地方税收分成比例调整?”

“是的,从目前苗头看,很快就会出现一波局部结构性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产能过剩。”

林冠华坦然道,“过剩可以理解,但也要尽可能避免造成太多浪费,所以要增加投资进行消化。

为激发地方活力与积极性,调低财税分配中中央所占比重有正面意义……”

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经济震荡与调整,平滑宏观波动,林冠华在1963年预算讨论会上开出5味猛药:

-扩大赤字目标,到1965年确保GDP突破1万亿时,总债务为6000亿,但尽可能不突破负债率60%的约束线;

-提高地方财政分成比例,从目前的80/20分成改为70/30分成,这目标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用10年时间,每年下调1个百分点模式来实现;

-进—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吸纳更多就业人员,提高其收入,带动社会消费品消化;

-保持主要粮食作物收购价稳定(绝对涨幅小于2%),适当降低农业税,将目前的12%降为9-10%;

-进一步下放国有企业,把下放目标扩大到资产小于2000万的国有企业(此前为1000万)。

其中,2、3、4、5各条实施明显会加剧第一条政策。

邓子恢道:“主要粮食作物收购价增幅不超过2%,是指整体加权增幅、平均增幅还是每个大品种的增幅?”

“加权增幅……”

林冠华道,“明年小麦、稻米不会大涨了,玉米、大豆可能趋稳,且总产量进—步提高……

粮食也可能局部过剩,中储粮、中粮需年调T1F用,敞开托市,但托市不等于瞎搞,我们心里要有数。”

总理问:“明年粮食增产,价格下降,有确实依据么?”“有。芝商所粮价,以小麦为例,从最高的378美元/吨跌到340美元/吨,11-12月交割的,是324美元,后面完全空头排列,预示将进一步降低。

国内秋收粮食虽未完全入库,当从整体而言,至少在3.55亿吨以上,比去年3.43亿吨进一步增长。

当然,我们这1000多万吨增产不是决定世界粮价的核心,真正核心在于苏联。

根据外经贸部同志获得的消息,苏联今年粮食算丰收了,是真丰收,不是假丰收……目前芝商所粮价之所以跌,也因为苏联在持续抛售乌克兰粮食。”

李先念惊讶不已:“苏联一直都缺粮要进口,转眼稍微丰收点就卖粮?他不储备啦?万一明后年缺粮再高价进口么?”

“他要外汇啊……”

薄一波叹息道,“出口100万吨就是3亿多美元,200万吨就是6个多亿,除了粮食,现在去哪搞外汇?”

—波估计非常精准,从捷克、罗马尼亚获得的美元已全部被耗干了,现在要获得外汇,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卖粮,柯西金也没办法。

所以林冠华布局了空单,准备加剧打压,但坐庄这种事不适合在国务院会议场合上说出来。

苏联也不想看到自己进口什么,什么就涨;出口什么,什么就跌的格局,但急需外汇补充的情况使莫斯科顾不得这么多。

不但粮食在略低于国际行情在出售,原油也在按此办法加速出口。

换言之,只要能搞外汇,稍微吃亏点不要紧。

通过这手段又筹集了8个多亿美元,除1亿机动外,其他7亿都落到牛牛口袋里,换成急需的航空发动机。

三次波兰战役让苏联损失了2000多架飞机,虽然其中有大几百架本来就是账上的烂账,借战争平掉而已,但其他1000多架损失却实打实的。

现在苏联防空军、空军飞机只剩下3400余架,还有几百架需要借着后一阶段把烂账进一步出清。

德国也损失了好几百架,不过德国反正本来用的就是二手,耗完正好把新到货的F-5们都搬上来用。

确切地说,整个五常的常备飞机数量都在持续下降,因为飞机越来越贵了,飞行员培养也日渐娇贵,谁也折腾不起那么多。

二战刚结束,美国拥有1.7万架空军飞机和1.4万架海军飞机,仅仅不到20年就已跌落到1万出头,只比中国的8000余架多出30%而已。

苏联惨得多,从近3万架跌落到只有3400多架,减少85%以上;但不全是作战中损失的,过时退役、报销才占了大头。

苏联并非最惨,牛牛二战结束时拥有飞机1.6万余架,到现在连2300架都快保不住。

苏联在一次又一次战争中损耗了,牛牛又干什么了?明明就没打过几次啊!

克拉克提议英美装备一体化某种意义上也给了牛牛遮羞布,因为伦敦养不起这么多机型、无力再后续投资了。

光战略轰炸机就有3个型号,丰富程度都快赶上中美了。

问题是美国一年有900多亿美元国防预算,中国一年300亿(公开宣称),而牛牛只有60多亿。

这60多亿在艾登内阁手里眼瞅着也保不住,要准备砍到55亿左右。

为什么英国能接受英美一体化而不能接受中英一体化呢?其实中国很愿意帮牛牛承担部分研发开支,甚至也愿意提供军事安全保障。

这是个好问题!

但高傲的牛牛就不愿意。

不但艾登等保守党绝不愿意,就是威尔逊甚至艾德礼等工党也不太想答应。

理由嘛,大家都懂的。

如果牛牛是这样的人,那当初早从了德国,何必打仗呢?为维持战备和军工能力,苏联只能拼命搜罗外汇造重装备然后与德国手里的二手货消耗。

苏联所谓粮食丰收、国内需求足够是建立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的基础上说的。

单纯论人均粮食占有率,苏联最缺粮的生活也比中国要丰富多彩。

但这没有用,因为苏联人要喝牛奶,要吃大量肉类,这些是大规模消耗粮食的根源。

经过柯西金改革、大量牲畜出售/平账/屠宰,宰粮食使用量飞快下来了,再加上把甜菜种植转化为小麦,变进口粮食为进口白糖,苏联粮食问题至少缓解了一大部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