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诡谲(15)
会议随后又讨论了就业问题。
按常规统计,中国就业人口应该涵盖16-59岁群体,这样近5亿,略占全国总人口60%出头。
之所以比后世偏高,是因为当前人口结构相对年轻,老龄化门槛一点都摸不上边。
但不谈老龄化不等于没有老年人就业,农村60岁以上还在地里干活的人比比皆是,哪怕在城市,60岁办了退休手续就四处闲荡的人也很少,都在想方设法找事情做。
再加中国还有大把高小毕业,压根没满16岁就出来当学徒的人群。
实质劳动参与率可能在70%甚至更高,那意味着5.6亿以上的劳动人口,且一时半会还降低不了,因为6年制义务教育都还没完全普及呢。
一说起这数据,各方都万分头疼。林冠华开了三个药方:
-加速教育,延长平均受教育时间;
-扩张基建,吸纳更多富余劳动力;
-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容纳更多人口就业。
第一条显而易见需要中央多投钱;
第二条也差不多的意思,更诡谲的地方在于,基建越发展,吸纳的劳动力不一定是线性增长,要有超常规投入。
谷牧举了例子:“刚建国搞海河、长江工程,都没什么现代化工具,人拉肩挑,有板车就很不错了;随着时间推移,大把汽车、翻斗车及各种各样的工程器械上了工地。
好嘛,机械上马一个顶几十个,这人不就无形中少用了?必须新开其他工段才能消耗。
机械还在不断发展,比如铁路开秦岭隧道,那十多公里长的铁路隧道,过去靠炸药、洋镐掘进,三班作业轮着上,没几年功夫想都别想;
现在换成盾构机掘进,2台盾构机,估计用7-8个月就能完成任务,大大节约人力、提高效率。
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好不好?那当然好,但好的背后,发现劳动力又富余了。
如果我放着先进机械不用,一方面会被人说傻,另一方面,基建都不用,那工业化生产出来的机械谁用?
建设是这样,种地一样,各建设兵团种地用拖拉机,收割用收割机,甚至摘棉花都有专门机械,一开始拼命要人,后来拼命要机械……”
众人都报以理解的苦笑。
中国渴望工业化,但工业化提升却给原本就过剩的劳动力市场施加了更多压力,工业化越迅猛,这种压力就越大。
要知道工业本身还在不断改进作业,不断产生更多过剩人口。
解放前玉门油田最高年产量不过8万吨,职工却有7000多人,后来追加投资、设备,产能持续上升,到80万吨时职工已突破1.2万人。
林冠华认为这种效率还是不行,只能解决有无,谈不上国际竞争力,甚至连国内竞争力都堪忧,大庆油田实现500万吨年产量时职工只有2万出头,3万不到。
接收南洋油田、中东油田后,大庆的效率又受到严峻考验,这些外围油田上千万吨产能也不过万余人出头。
你可以说玉门、大庆、胜利等油田质量偏低、地址结构复杂、效益不好,必须使用更多劳动力才能确保产量
问题市场不考虑你这么多特殊因素。
市场价格是以满足需求所需的那部分产品的平均成本所决定的。
像苏联这样完全自搞一套,关起门来折腾无所谓外界影响,中国如此开放的场面下能不管么?
别说原油成本高、煤炭开采成本同样也很高。
中国劳动力便宜不等于大宗产品生产价格就有优势,这完全两回事。
好在中国有国资委、有发改委,可实行统筹调度,在扩大现有油田产能、开拓新油田过程中,不断从效率低下的老油田抽人外派满足需求。
玉门油田有很多人到新疆参加了塔里木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建设,无形中减轻了压力,降低了过剩人口;
大庆油田持续扩产,年产量从500万吨突破到2000万吨,产能增加3倍,但人员只增加一倍略多,为6万人。
之所以用这么多人,也和国产设备稳定性水平差有关,国产机械动不动要出毛病,需要更多人关注、更多修理队伍配备……
假设只从油田考虑,全部用最先进的美国进口设备体系,林冠华估计4万余人就能解决问题,但能全用进口设备么?都用进口了,国产设备给谁?可见很多事都牵—发动全身。
试图压缩过剩,最终就导致不知道什么时候问题全冒出来,只有继续保持扩张、扩大,才能把低水平阶段的过剩在提高水平后加以消弭。
所以还得有第三条:通过第三产业吸纳人口。
教育要吸纳,医疗卫生、铁路、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都要吸纳……说白了还是要不断投钱。
不投钱,教育服务、医疗服务、运输服务等等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光有人,没设备、没场地、没物资,啥也干不起来。
说到底一句话,工业化最终能提高生产力、消灭过剩人口,但这两件事从来不是同时发生,最大概率是快速提高生产力,阶段性加剧人口过剩,特别在工业化早期,有关特征表现尤其明显。
林冠华这次也特意强调要多发展文化产业,不但各类传统戏剧要多活跃、演出,其他新戏剧、流行音乐、各类游戏等等要加速发展;旅游事业到了新阶段,也可以安排提升了。
国内干部职工疗养,海外游客参观访问都可以搞起来。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在政治和社会上要有更宽松的氛围,不要一谈音乐就是靡靡之音,一谈游戏就是玩物丧志,一谈旅游演出就是好逸恶劳,要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合理安排工作、休息与娱乐。
明年基建项目中要优化电影院、剧院、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布局,提高产业占比。
工业不能搞五小分配到各县,但文化娱乐活动可分配到各县,每个县城都应该因地制宜地拥有这些东西,中央落实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比例提高,也希望地方能发展些第三产业,搞精准滴灌。
各方面意见总理都听明白了,他把目光投向陈云,征求对方意见。
“我基本赞同冠华同志的意见,按他的要求调整预算和产业发展思路,重新编制方案、策略与预算,在11月25日前提交政治局讨论。”
陈云道,“按此方案实施下去,如果被实践证明不行,按实践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说法,那就说明调整后的方案确实存在问题,决策者负有责任,我们要勇于负责。
如果出了问题,我承担一大半责任,林副总理承担另一小半,财政部、央行、发改委等按方案执行的同志,无责。”
“好,既然陈云同志这么说,那我也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