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诡谲(17,3900票加更)
埃及很明显是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讨论,中法搞了项目,英美紧随其后。
当然,在中国出面后,大家吃相都优雅了很多,3.5%的基建贷款也不能说贵,甚至还帮埃及解决了迫在眉睫的技术、管理、物产盘活与就业问题,在埃及国内以正面肯定为多。
主席不能多说什么,因为林冠华提议完后,下一句脱口而出:这总比搞坦赞铁路项目强吧?
为帮助坦桑尼亚,在十分困难的60年代,中国出面建设坦赞铁路,还提供了30年无息的9.88亿人民币贷款。
中国计划花6年时间教会对方运营并撤退,为此在赞比亚建设了技术学校,专门培养当地人。
结果根本脱不了手,后来年年派指导组到现在累计达到十几期,教了40多年。
坦桑尼亚几十年来竟然能每年火车脱轨十几次,甚至二十几次,愣把火车开出了碰碰车的效果。
火车用完不维护,故障就扔旁边,等着用新的,偏还有冤大头接着送,三分之一火车都需大修但没人修,信号灯陆续坏掉也没人管,列车上竟然没电台,司机开火车出去等于失联。
当地人基本把火车当一次性玩具玩,中方早年培养的技术人员并未得到重用,陆续退休了,倒是铁路工作人员很多,组织机构特别腕肿。优点半成也没学会,缺点原封不动继承过去并发扬光大。
2009年,30年贷款到期,根本还不出钱来,中国只好免除50%、共计4.94亿人民币债务,再追加注资贷款2.7亿人民币,主要是新送的机车和后续延长的配套服务。
9.88亿白送不说,又额外搭上2.7亿。
最绷不住的是,中方撤走,坦赞铁路基本荒废了,杂草丛生,还没到还款时刻就崩盘了。
常委们全傻了眼,主席一句话都说不上来,这比援助阿尔巴尼亚还坑人,后者好歹把东西认真用了,坦赞铁路算啥?
当初艾德礼曾提议把坦桑尼亚卖给中国,面对这么好的土地,三个大型淡水湖环绕的优秀格局,林冠华权衡再三,愣没敢要,选择从法国手里接盘了马达加斯加。
马达加斯加黄种人出身于亚洲,经教育培训能改造好,包括移民送去北非、苏联后也基本适应当地生活,莫斯科没说什么;黑人的话,哪怕再缺外汇,莫斯科都坚决不要。
新扩版图上的黑人、黄黑混血等由林冠华强制下令,用追加对价方式,半利诱半强制送去了阿尔及利亚,不管怎么说,法国人总归经验丰富些。
文明时代了,还是社会主义中国,收了坦桑尼亚难道去开“特种澡堂”么?
退一万步说,就算特种澡堂立竿见影,若干年后就能防住无所不在的渗透?你打算往边境派多少人,给多少国家提供口实?
相比之下,孤悬海外的马达加斯加就安全得多,一般渗透上不了岸。
即便这样,林冠华还在移民工作会议上反复强调,遇到非法移民坚决清退,实行一票否决,当地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
老子好不容易花大价钱把人送走,你再把人搞过来什么什意思?
林冠华也没完全对殖民地国家无动于衷,他建议中英美大战后,如果中国获得胜利,可乘胜追击,击穿牛牛殖民地防线,并把有关利益拿出来各方面分享,换取国际局势缓和,顺带也能开拓市场。
英法殖民地体系在历史上由美苏联合击穿,苏联看来完不成这任务了,那就中美合作完成。
12月10日,少奇同志率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瑞典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典礼,这是高层协商一致的结果:总理去法国经营,密切中法关系,把埃及局面打开;少奇去瑞典展现新中国风范。
在仪式间隙,少奇和其他获奖者热情攀谈,欢迎蚁美厚去中国投资,为促进中美、中泰友好关系出力,热诚欢迎化学奖得主,德国人卡尔·齐格勒、意大利人居里奥·纳塔,文学奖得主、希腊人乔治·塞菲里斯等教授去中国讲学、访问。
在记者询问中国其他成就时,率先发现衣原体的汤非凡、获得液晶实用并化应用场景的中国攻关团队,甚至文学奖涉及的老舍、巴金、茅盾等人也都如数家珍般娓娓道来……
少奇着重介绍了中国预防医学的成就,中国已设立了9个生物疫苗生产基地,开足马力生产有关疫苗并免费接种。
根据规划,在城市对免疫对象按免疫程序进行四种疫苗(卡介苗、脊灰糖丸、百白破、麻疹)的适时接种,在农村则主要开展冬春季的突击接种,到1970年,全国适龄人口接种率要达到85%以上,费用由国家承担,全部免费!
他在记者面前掷地有声地表示“国家承担、全部免费”、“中国愿向有需要的国家以成本价提供疫苗”等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内容,赢得了热烈掌声。
这也是林冠华拉动内需的关键一环,只不过把1990年才实现的目标提前到了1970年实现,总体非常震撼,展现了中国在生物医学领域的优势。
活是下面人干的,钱是林冠华整的,风头是少奇出的,主打一个配合,要不然常委会上也没那么多人给林冠华打配合不是。
诺贝尔奖的热闹只持续了2天,12月12日,华沙起义猝不及防爆发了。
大批已被渗透、转化的东波兰军队联合市民起义,不但调转枪口向周围监视的苏军开火,还释放各个城防关卡放西波军入城,毫无防备的苏军被打得晕头转向。
由于华沙已直面战区,原本设在华沙的总指挥部已转移到布列斯特,未与一线部队待在一起,罗科索夫斯基一时间也被切断内外联系,根本没法调度军队。
葛罗米柯气急败坏指责参与谈判的艾哈德不讲信用,但后来发现德国人也一脸茫然,似乎不知所措,看样子柏林当局不知情的说法不像伪装。
但不知情比知情还糟糕,意味着不但东波兰当局失去控制,甚至西波兰当局也努力挣脱苏德试图安排的东西分裂局面。
最后,葛罗米柯勉强从德国人那里获得了一点默契:
如果苏联从波占东普鲁士领土上后撤,那德国不会派兵帮助波兰,也不会趁势追杀苏军,毕竟德国关于谈判是真心的。
考虑到前线—片混乱,崔可夫所部被拖在卢布林动不了,朱可夫手上兵力不足、防线太长、东波兰军处处都是漏洞,华西列夫斯基在征求主席团同意后果断调度。
北翼苏军先解除波兰军队武装,不管其是否赞同华沙叛乱;朱可夫调集兵力向华沙挺进,务必进行保住,至于波占东普鲁士领土暂时让给德国。
高斯抓住机遇,一方面快速挺进扩大控制区,另一方面想方设法把缴获的武器送给波兰人。
“不派兵”是承诺,但没说“不能提供武器”,再说都是缴获的东西,本来就要移交波兰人。对苏联人有承诺,对波兰人也有啊。
德国人只提供武器不派兵正中波兰人下怀,他们也不想华沙被德军控制,到时候德军如果开火,华沙很可能被夷为平地,死的可全是波兰人!
对朱可夫解除东波兰军队武装的动作,罗科索夫斯基万分愤怒,认为这是把人心往外逼,朱可夫哪还听得进去这些,命令罗科索夫斯基必须立即镇压:不但要干死渗透进来、反叛的军队,对“附和叛乱”的波兰人全部格杀勿论。
收到这种电报,罗科索夫斯基整个人都傻了眼。
“您看到了么?元帅阁下,俄国人压根没把我们当自己人看,您也响应起义吧!我们将拥戴您为统一的、神圣的波兰共和国总统……”
他的副卫队长、科尔·波斯基声嘶力竭地大吼,还没等罗科索夫斯基回过神来就听见周围一阵激烈的枪响与喊声,在猝不及防下,卫队发生火拼,波兰人出身的官兵把苏联官兵和潜伏在内、负责监视的克格勃人员全打死了。
“我不会这么干的,我不会背叛社会主义、不会背叛波兰,也不会背叛苏联……”
“然后你就成为镇压波兰人民的刽子手,眼睁睁看着他们血流成河?”
科尔·波斯基歇斯底里地大吼,“上次华沙起义你袖手旁观,注视30万波兰人无辜送死;这次你打算变本加厉,准备用波兰人的鲜血染红你的军衔和地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