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新体系(22)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29章:新体系(22)

结束考察时,主席和大家热情握手,还给他们题词。

这次就不是“农业学大寨”,而是“办好大寨事业、发展集体经济、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随后火车去江北并取道蒙古东西铁路去蒙古看一圈再回南方。

北上途中,主席在江北市看到了新—批抵达的移民者,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各处都有……

他兴致勃勃问身边工作人员:“你们觉得,这种股份公司搞下去,会不会自发地形成民族资本主义萌芽?嗯……农业资本主义。”

汪东兴张口结舌,不知该怎么说;谢静宜也很皱眉,但乖巧道:“有一定可能,不过我记得政策说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需要团结的对象。”

主席又问邓子恢:“老邓,你看呢?”

邓子恢想了想道:“我和林老师以前也对这件事进行过探讨,他的回答我觉得很不错。

资本主义这东西取决于我们怎么看,怎么样衡量标准。如果用苏南40亩地划地主的标准,那北方很多中农也可以划为地主;外围移民,包括汉洲、西洲、瀚海等等,全是地主……

可见用亩数来衡量是否地主是荒谬的。

如果把持有一点股份、享受一点股息、分红就看作资本家、资产阶级,那不要说目前这种农业股份公司了,就以北方很多票号、商户来说,行情好的商户,年底都给店员发红利,在山西叫做身股或顶股……难道他们也是资产阶级?

他的建议是,自己完全不劳动,纯靠雇佣剥削的土地持有者才叫地主;有一点股份、享受点股息,但主要还以个人劳动为主要经济来源的,也不叫资本家、资产阶级。

他希望将来国有企业能大规模上市融资,安排普通老百姓获得股份,享受国有企业分红,拥有除工资收入外的财产性收入,这有利于扩大共同富裕基础,而不是酝酿资本主义。

他有一句话我特别赞同。

所谓劳动,并不一定局限于亲身去一线做活才叫劳动,知识分子研究技术改进、管理阶层研究管理提升、市场营销都是劳动,可能是价值更大的劳动。

如果这些不算劳动,那县处级、厅局级、省部级乃至更高级干部普遍自己不种地不养殖不做工,只落实党政管理,,难不成都不属于劳动者而是寄生虫么?

不能说政府干部、国有企业的管理才叫劳动,私营企业主、个体户、包括戏班子演出的经营管理,同样也是劳动,甚至同样是基层劳动。

毕竟基层也不等于田间地头、车间生产线,营业柜台,在办公室、科研所里协调管理也是基层。”

主席一怔,随后缓缓点头,这些观念他也听林冠华讲起过。

邓子恢显然自己有想法,但现在用林冠华的话出来回答,就是拿他顶上。

该不该顶呢?

其实好像有点奇怪,但结合《红旗》两次大讨论的场面,似乎又不奇怪。

一个政治局委员在《红旗》率先竖立起理论大旗,与其说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还不如说是一堆人的想法。

不是常委的政治局委员有没有这个分量、这个资格说这句话?

显而易见是有的。

主席说“枪杆子里出政权”是在八七会议上,这不同于当时主流观点,且中央最高层也不是他,之前是陈独秀,之后是瞿秋白;

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时,党的领袖是李立三,后来是王明,中间还夹杂了象征意义的党主席向忠发,主席的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到六届四中全会才通过补选获得,之前都不算中央领导层。

按此调调分析,林冠华在理论上拉起杆子竖旗甚至比主席当年竖旗时的地位要高。

林冠华还是光明正大说的,先给分管书记处的任书记过目,再提交常委会,再通过《红旗》放出来,还有少奇给加编者按。

所有内容都大大方方讨论、让你论证和辩论,这和背后搞“571纪要”完全不是一回事。

亲自下场讨论么?

上次李革文就没辩论过,还被刘多正借机呛了一脸。

最关键政治局、省委就没几个支持者,到黑吉辽具体基层一问,还是如此。

林冠华的回答比较巧妙:人人都持股、人人都分红、没有人拥有控制多数的股份,那这种公司就是合作经济、集体经济模式,不属于资本主义范畴。

都不属于资本主义了,就更谈不上资本主义变质了。人人平等不等于人人均等,人人平等指的是同样分数可被同样的院校录取;换人人均等,那就不是看考试,而是靠抽签、靠摇号决定谁念大学了。

林冠华本来就是通过做大增量来压倒存量,纠结“姓资姓社”,不仅增量做不起来,存量也会有大问题。

为什么中央最终决定对没有民愤的地主、富农阶层在政治上彻底松绑,也基于现实考虑。

外面有这么多土地需要开发,小地主、富农多少算农村中经营土地比较得力的人员,安排他们去边疆移民,可把国营农场之外的零散土地开发和利用起来。

要发挥他们这个积极性,就不可能不在政治上松动、宽容。

现在政审就不再填家庭成分,而改为政治面貌及直系亲属是否受过刑事法律制裁,被打倒镇压的土匪恶霸都陆陆续续根据这个精神补上了人民审判文书。

人早死了再来办这件事多少有点滑稽,但彭真认为一点也不滑稽,这叫程序正义。

要注重保护实质正义,也要尊重程序正义。

现在当事人、参与者都还在,可以说得清楚;若干年后老的老、死的死,没有档案和文书,谁说得清楚怎么办理的?

各地根据这个要求,把《刑法》正式出台前关于枪毙、坐牢等判决再补上“人民司法文书”,当地政府、公检法、上级档案馆和当事人家属一式4份。

同样道理,监察委给托派们平反,也要发正式平反文件,按一式4份留档处理,无非这次不是公检法而是监察委了,平反后再由民政部认定为烈士补发抚恤金。

中间还有批知道是被肃反,但当初完全没名义,那干脆不再平反,而直接追授“烈士”称号。

很多当事人就不在了,需要多方面考证、研究才能把情况落实下去。

没这些文件,后代政审顶着“托派后代”、“反革命后代”能通过政审才是活见鬼了。

总体而言,这一圈看下来,主席不完全认同林冠华的判断和理论,但他能看出来这些农业股份公司真是自发办起来的。

邓子恢本来还想用行政拖一拖,林冠华干脆直接让他们去贷款并且需要全部成员知悉,用更自由、更市场的手法来加以培养。如果说你搞不起来,那就干干脆脆自耕农吧。

反正就算没有农机,牲畜当家,壮劳力有4-5个,伺候100亩地也不算特别困难。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