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新体系(21,900票加更)
主席在心里推演过很多遍,最终得出结论:还是行不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大政方针主要是经济工作,党的领袖只专注于研究政治和理论问题,免不了会在实务中陆续脱节并进而被架空。
场面能维持,大体相安无事,算垂拱而治;场面维持不住,局面就上下脱节、倒翻天罡。
就老实人的水平和资历,一旦没有主席撑腰的光环,哪是元老派的对手?
反过来说,水平到位了,哪怕没自己撑腰,事情都能办下来。
否则政治局杀手是怎么运作而成的?是怎么在自己眼皮底下干翻4个的?
主席一直以为,革命胜利后,打天下的干部能转变为坐天下的干部,结果发现,老话说得不错,很多人能打天下却坐不了天下。
更麻烦的是,那些他看好的,从基层一线出来、有实践经验的劳模、先进人物也撑不起场面。
兔子厂的王洪文在他看来顶天是厅级干部,陈永贵大概只能算处级,其他如王进喜、吴桂贤、倪志福都够呛,或许孙健可再培养培养往上走一走,但39岁当副总理也太急于求成了……
林冠华这条件当副总理都41岁了。
强行用外力提上去,最后站不稳还是要摔跟斗下来。
反过来,靠自己能力站稳的,就算一时半会把他拽下来,只要人不死,他最后还得上去。
选人用人最好当然是又红又专,可怎么提防蜕变、变质,主席对这件事非常警惕。
林冠华对各地的投资运作也很警惕。
老实人在西洲现在虽然管一大滩事,但主席知道,西洲经济调用大权并不在他们手里,重点设备引进需要报批;项目建设需要发改委论证,不是说天高皇帝远你想干啥就干啥。
以前可能需要飞机往返递送公文,现在方便了,信息化办公,写好了用卫星线路一送,发改委第二天早上就能看到。
总结起来,林冠华面对的场面比历史上复杂得多,但把通信线路假设到位后,作奸犯科、偷奸耍滑的难度就大多了。
主席参观完大寨相关产业后,意味深长道:“你们现在搞了这么多产业,如果兵团也办起来,有竞争怎么办呢?”
贾进财道:“还没特别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暂时没竞争,薄副总理来视察时重点鼓励差异化发展,我们的理解是,如果兵团也办起来,那我们船小调头快,可以先转变……”
主席有些奇怪:“为什么兵团不办多种产业呢?他们难道没这个意识?”
“主要还是缺人手,忙不过来!”
贾进财分析道,“整个黑龙江有耕地近4亿亩,上级分配给兵团指定一期开发的是1亿亩,其中3000万亩是熟地,4000多万是半熟,剩下需要开垦。
不全是耕地,有些是草地和牧场,需要放牧,有些是林地,需要砍伐林木。
本来说好按复兴农场配置,1200亩地配1个职工,这样8万多、9万人就够用。
实际上发现,就算给予全套机械化作业,因为冬季封冻期比河南长得多,一个人对应1200亩完全不现实,指标调整到900亩/人,也就是需要11万多人。
除此之外,兵团陆续接收各城市、苏联同志留下来的产业、加速各项基建项目,修桥铺路,到处都需要人。
上次兵团首长来,说所有产业全部接收并正常运作,再把一亿亩全开发利用,至少需要100万以上成年劳动力。
结果现在整个兵团连周边移民全算进去只有25万出头,26万不到。
江北岸原来苏联叫犹太州,听说只有12万人口,显得特别地广人稀,很多地方都没利用起来……
上次开会通报,截止到五一,整个勃利专区只有7万多人,连山西老家一个县都比不过。
整个黑龙江一共2200万人,但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牡丹江这4个地方占了近一半,其他地方就很少了。
2200万比我们老家山西多2成人口,但黑龙江面积可是山西的4倍多,近5倍呐……
领导都说让我们好好干,尽快富裕起来,到时候根据社会主义原则,先富带后富,再把老家的穷乡亲们接过来……这两年我们每年回家探亲,都能接出少则几户,多则十几、二十几户人家移民。”
主席转头对邓子恢道:“人口还是不够,移民工作需要进—步加强啊……”
邓子恢乐道:“主席,我们工作力度够可以啦。您想啊,勃利专区被沙俄割让走了快100年,总共才发展到12万定居人口,我们彻底接手还没满6年,就有7万人,成效很显著啦。
整个黑龙江都要移民,海兰泡、江东、兴凯湖等等,可不光是勃利,光库页岛得填多少?
苏联时代库页岛上有30多万、近40万人口,我们至少填20万进去吧?
库页岛单独管理,并不属于兵团,目前移民了14万。
库页岛都要14万,整个瀚海要填多少人呢?不少于300万吧?
刚才说建设兵团25万多人,那是累计数,您记不记得,最开始兵团利用驻防黑龙江的部分部队改编的?
战士、干部每年也有退役回老家的啊,每年移民还得先把这部分缺口先填上,前几年每年也好几千,这两年才逐步减少,另外,外迁……”
主席懂另外的意思:黑龙江有少数民族陆续外迁,匈牙利战役前每年都要走掉好些人,移民得先填补缺口。
目前净得数和实际移民间有较大剪刀差。
随着土地赎买和人口进一步集中,苏联远东局面也好转了不少,整体人口密度差不多提高了一半。
开始大家都削尖脑袋往欧洲跑,后来听说去欧洲很容易被征兵,反而在远东被招募的概率不大,暂时又不动了。
就生活水平和物资供应丰富度而言,远东地区,尤其外东北地区情况可能是最好的,源源不断可从中国获得供应。
恼人的物流和供应链问题,对近在咫尺的距离而言都不是什么大事,反过来出口也很容易,陆上是中国,,跨海就是日、韩、朝,极为方便,除了军工业,其他整个经济链都和东亚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而与欧洲部分渐渐脱钩。
主席团特别头疼,又不知该怎么办,目前只能装鸵鸟,反正轻工业、消费工业基本都进口,亚洲部分进口,欧洲部分也进口吧……
对中国而言,就是从960领土上把人口撒出去扩散到3200万,既不能用苏联的强制民族迁徙法;也不能用知青上山下乡法,甚至都不能用组织动员的“湘女上天山法”,那只能以“先富带后富”的实用主义来引导了。
主席总体上对参观比较满意,农业股份公司和自己想象中场面不同,又似曾相识。
最后他问众人:“公司成立后有没有退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