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辩论(13)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543章:辩论(13)

美联社记者一愣:“您很看好并支持尼克松先生当选?”“理查德,你们记者现在这么直接么?”

林冠华转过头对尼克松调侃道,“当着你的面说不看好你,下次你挑记者随行,必须先预审一遍呐……”

“没有没有,我的意思是……-呃……”

记者满头大汗道,“我没有不看好副总统阁下,我只是好奇副总理阁下为什么特别看好副总统阁下。”

“他现在是在中国访问啊,是客人啊,中国是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

林冠华乐道,“他参选我肯定预祝竞选成功,如果今天马丁·路德·金先生在,我也会预祝民权运动能取得丰硕成果、开出自由之花。难不成这也算干涉内政?

如果你认为也算干涉,那干涉就干涉了吧,反正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指手画脚的事也很多。

要不然,如果我不说这话,你们回去后发稿的消息风格就该是这样的:林副总理认为副总统阁下的选情不容乐观,甚至在其访华期间拒绝讨论大选前景和未来双方外交事务……对吧?”

尼克松被逗乐了,他当然知道林冠华的真实态度,这么说无非和记者拉扯。

记者一脸瀑布汗,一下子不知该怎么接,他采访过不少共产党领袖,说话用词非常谨慎,言语斟酌了再斟酌,简直就是惜字如金。

像总监这样直接连珠炮放出来,甚至都不需要翻译的架势还是震住了他,就连旁边其他人都被逗乐了。

随后两人哈哈大笑,热烈握手、合影。

等两人上车走后,记者才反应过来,我刚才明明是要采访有关阅关兵感受的啊,怎么话题被绕到大选上去了?现在人都走了,看起来只能回程时再问了。

回程时,尼克松脑海里始终着盘旋林冠华的“建议”,理性告诉他那是危险的政治操作,潜意识又在提醒:总监支招其实很管用,可以方便得把水搅浑。又不用真让肯尼迪去蹲监狱,只要让他负面新闻缠身就行了。

总监不愧为“知美派”,对美国门清。

现在谁要是再怀疑总监在美国待过,尼克松一定给他两白眼:你当我傻么?

肯尼迪负面新闻其实挺多,包括与玛丽莲·梦露、赫本等女星之间的不正当关系都有媒体陆续披露过。

支持肯尼迪的选民多少也知道点小道消息,并不太当回事,反而认为那是肯尼迪有魅力的象征,只有克拉克、尼克松这样的老头子才会对性感女星不感兴趣。

其实他们不懂,克拉克也有侍妾,主要来自于日本,服侍将军大人的一切。除此之外,私人女秘书与克拉克关系也非同寻常。

无非克拉克平时一般不太暴露,第一夫人莫琳·多兰不太管这些,毕竟从整体而言,克拉克对她不错,包括她患癌症后场面变得很难受,克拉克也没计较。

肯尼迪是寻花问柳,克拉克是寻找生活慰藉,这完全不同。

尼克松认为,单凭花花公子这点打不倒肯尼迪,必须安排点猛料,比如说,玛丽莲·梦露其实是共产党特工,泄露并刺探消息,那场面就轰动了。

兹事体大,决定先回去和克拉克汇报。

等见了克拉克,后者已帮他把“平权法案”搞定了。

所谓搞定,不是说在国会正式通过,而是说已提交上去进行严肃讨论并三读,无论通过还是不通过,至少共和党诚意摆在面前。

反而是民主党有些成员在杯葛,这就和共和党无关了,就连马丁·路德·金也不能公开抱怨。

不过,尼克松还是能敏锐地察觉道,克拉克目前非常恼火。

一开始以为是关于阅兵和先进武器乃至于潜艇信息泄露的事,再仔细一问恍然大悟:民权法案后,眼看克拉克予以应对,肯尼迪坐不住了,开始把矛头指向幕府。

肯尼迪及其竞选团队暂时没有表态,但亲民主党舆论,最近在大规模报道幕府体外运作的事,还通过采访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相关人员,把幕府在南美的布局慢慢抖出来。

甚至连《纽约时报》这样对中产阶级和知识分子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也报道了“幕府基金”产业。

根据他们估计,幕府基金控制的资产高达400多亿美元,其中净资产在200亿美元以上。

这些净资产包括巴西、阿根廷的土地;重要的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各转移到南美或者已被幕府基金收购的各类工业;在日产业;南非矿业股份;各能源公司股份。

甚至明确暗示:美泰与幕府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种关系超越了简单的国防承包商和物流服务,其实是代理运作制,差点就把“白手套”身份点明了。

记者们无从知晓幕府的产业资本具体从何而来,但反过来推测更糟糕:既然说不清楚资本是如何增值的,看起来更像全部凭借非法手段获取。

除此之外还有从英国来的消息,一些破产的金融机构指责美国当局在禁止黄金兑换的命令下不恰当地推高了有关黄金指数并从中谋取暴利……

最简单逻辑就是:幕府基金作为设立不到10年的产业基金,是如何从最开始区区几亿膨胀到目前这格局的?

克拉克当初说是捐赠,谁承认捐赠了400亿资产和200亿净资产呢?

大型捐赠都是公开的,全部捐赠者累计金额不超过7亿美元,虽然这已很多,远远超过这个时代基金会的规模,但7亿与200亿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媒体又把幕府里的重要人员描述一通,披露的都是公开职务,给人感觉仿佛就是:与其说是贪污,不如说幕府基金和产业都是靠内幕消息运作后急速扩大的,国防与自由贸易扩大了这个怪物,所有的头面人物都是政府和军方高层。

这件事确实令克拉克很伤脑筋。

他的合法收入与家族遗产就那么多,自己又是公职,幕府基金在他担任政府官员期间建立起来的,怎么解释都不可能说幕府基金是私人财产。

律师和华尔街设定逻辑是:幕府基金是海外信托基金,最开始由“国际自由主义者”、“反共产主义拥护者”、“克拉克总统拥护者”和“大选剩余基金”共同组成。

克拉克以幕府将军身份和主要核心成为基金受托人和管理人,美泰和一众华尔街机构是其日常运营机构。

幕府基金和洛克菲勒基金一样,是独立运作、用于满足捐赠者愿望的、全球公益性基金会组织,不属于任何个人和组织的私人财产,克拉克没有私有份额,美泰也没有。

基金最高架构是理事会与合伙人,除克拉克本人充当永久受托人之外,其他执行者与运营官都由理事会决定,而理事会的理事提名权掌握在永久受托人手中。

只有这样才能既确保克拉克等人获得支配和受益权,又能避免贪污、挪用、侵占、不当得利或其他各种各样的乱七八糟的指控。

更有意思的是,为运作方便,幕府基金一开始就没注册在美国,初始注册地在日本,后转移到澳大利亚,在澳大利亚全境被中国控制后,临时转移到了古巴。

表面看起来有迹可循:成立在日本,澳新战事紧张时转移到澳洲;古巴问题紧张时又把实际运营中心转过去………

理论上注册地悉尼的合法政府对幕府基金拥有管辖权,问题现在“托管”着悉尼的合法政府是中国,而美国司法仍然坚持认为澳大利亚是悉尼的合法政府。

这里卡了个Bug:目前没有适格政府能管“幕府基金”,中国政府托管范围不含这个,澳大利亚在斐济的主权政府工作不含这块,等于基金会是完全独立、自主的主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