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抓紧(7)
关于换届与任期,从15周年国庆后,主席就一直在思考并征求意见。
总理意思比较明确,也不赞同一、二线的划分,建议主席再干一届,并表示,如果一届干完还不放心,可再多留任一届军委主席。
但总理没直接回答接班人问题,只笼统表示给常委增加新鲜血液、补充后备干部是应该的。
有些话他不好明说,所有常委年龄都没到限,除任书记主动表态退之外,换哪个呢?
增加一个倒可以接受,但只增加1个就打破常委为奇数的规矩,虽然偶数也不至于闹到4:4,但从流程来说不合适,还得恢复,那就必须再加1个。
总理的意见是搞9常委,林冠华都教过大家了,搞增量比动存量容易嘛。
搞9个就会带来新问题:除了林冠华,还有谁上?
如果同是年轻干部,只怕服众的不多,从现有人员中选,那已是行政一级的小平与彭总该选谁?
总理个人倾向于选小平,但不考虑彭总要有合适理由。或者干脆差额选举,但差额法在上届搞过后就已有点尴尬了。
退—步说,万一彭总选上了,后续党史学习怎么办?
少奇虽然也被迫害,但他也有责任;任彭总这茬怎么解释?以彭总的火爆脾气,知道原委后非闹翻天不可。
如果不学习,很多问题不好谈、谈不深,除非大家都不学,所以总理留了活口,暗示主席征求其他人意见。
主席还没征求少奇的意见,但基本上不征求也知道他的想法是什么。
他肯定支持分设一二线的,且自己上去主持中央工作,但主席很清楚,当二把手和一把手不一样,其他人什么想法呢?
你看,任书记不就不赞同么?说不定林彪和陈云也不赞同。
现在任书记的意思很明显,常委名额也不用扩,自己退下来,让林冠华顶上并明确接班人地位。
这样对内对外都可以交代,包括对其他两个行政一级也可以交代,常委作为公器当然不能私自授予,但至少推荐总没问题吧?
林冠华的年纪和资历这次倒没人说。
林冠华今年已45了,再过5年就是50。英国首相威尔逊、美国总统肯尼迪担任一把手都比这年纪要轻,单纯再以年纪小论断不合适不是理由。
退一步说,遵义会议上主席被确定为核心也不过40出头,50岁正好是年富力强、锐意进取的时候。
任书记虽然和总理—样都建议主席再留任一届,但他没提这届任满再任一届军委主席的事,他比较干脆:退就全退,拖泥带水不好看,就像他这次退休,连中央委员等头衔也不要,准备彻底退休。
主席又问:“那你看还有什么年轻同志能和小林搭班子呢?”
“那必须陈云同志啊……”
任书记笑道,“陈云同志资历虽老,但人其实年轻啊,他才60岁,他和小林彼此非常熟悉,磨合很多年了,只要我们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综合国力搞上去的指导思想,陈云同志和他搭班子挺合适。
虽然陈云经常谦虚地表示也看不懂小林的操作,但最近15年以来,他一直支持小林的工作,查漏补缺干了很多事,我不管他是真没看懂还是谦虚,最起码15年来没认错人、没有让国家翻车值得称道吧?
陈云同志经过大风大浪的考验,比较稳定,能团结同志、顾全大局,又长期担任小林的领导,他们如果配合搭班子,我觉得不会有太长磨合期。
另外就是林彪,他比陈云还小2岁,身体没问题的话,与粟裕搭档,军事上应该能稳住,小林对这几个老帅都非常认可和尊敬,军委的同志也很感谢他为国防现代化所做的工作。
尤其面临新一轮战争考验的情况下,这局面至关重要。至于更年轻的同志,那恐怕十一大再讨论也不迟,培养应该循序渐进,搞火箭干部不妥,立不住还得再退回去;
完全论资排辈、只看年龄、资历也不行,如果那样,林彪也当不了元帅,南昌起义他才是排长,比他职务高的不知道有多少。”
主席道:“如果让陈云接班小林配合他当总理呢?这样会不会更稳定呢?”
“这个嘛,你可以再和陈云同志谈谈,我个人感觉他不太会接受。不过我们都是共产党人,应该服从组织的合理调配。”
眼看护士要给任书记来打针,主席中断了这次探访,准备过些日子再来看他。
基本不出任书记所料,主席后来又找了陈云、林彪谈话,两人意思差不多,希望主席再干一届。
陈云坚决推掉了让他接班的想法,表示自己不合适,更愿意做大管家与查漏补缺的工作,明确表示,如果任书记确实身体难以支持要退下去,他赞同让林冠华进入常委并明确培养。
林彪意思和总理差不多,同意明确林冠华为接班人,但希望主席至少再干一届,如实在不放心,可再干一届军委主席。
彭真态度介于两者之间:既可以服从划分一、二线的设想,也赞同主席再干一届,他也表示,从还有一场战争的角度来思考,一、二线与贸然班子更迭,也是不利的,对这方面表达了担心。
谈完这些,主席心里基本有数,打算再思考思考,过段时间和少奇谈。
九届八中全会将在5月份召开,这次会议开完就要明确十大召开的时间、主题以及安排全国党代表选举,也要陆续考察各中央委员、候补委员、中央纪检委员、监察委员等候选名单了。
政治局当然负责整体政治工作,但少奇分管的组织线任务同样不轻,现在就要未雨绸缪考察起来而不是等会前几个月再临时手忙脚乱操作,那样人治味道太重。
有一点主席大大松了口气,大部分人,包括林冠华本人在内,都希望自己再干一届。
虽然各自有不同的出发点和立场,但话里话外意思很明确,这对主席而言也是极大鼓舞,只有把总方向确定下来,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
时间缓缓推进到1月20日,肯尼迪就职仪式终于正式举行了,在身为总统的最后一天,克拉克一口气签署了74张出口许可与12份总统特赦令。
媒体没怎么报道那些出口许可证明,而解读了那些特赦令。
第一张特赦令是给马丁·路德·金及有关民权代表人物,大选揭晓后,《平权法案》最终获得了通过,克拉克也愿意把其当成是自己任内的成就,干脆利落地赦免有关代表;
第2-4张特赦令都针对违反《忠诚法案》而被逮捕的有关重量级人物,其实克拉克知道很多人大概率是冤枉的,但没办法,该抓还是得抓,抓了再特赦处理;
第5-8张特赦令是针对有关“金融操纵”的,其实都是各财团推出来的替罪羊,有些当初是替幕府工作而被弄进去,有些干脆是某些大案的白手套,签发这些无非就是示好,顺带再把自己人放出来。
第9-12张特赦令是针对军队内部有关贪腐犯罪的,特别是后勤系统的混乱管理,包括核弹案也有人进去,这次一并赦免。
这都是克拉克和五角大楼的基本盘,因为替上面办事而顶缸,无非有些人永远消失,有些人需要蹲监狱。
很显然,顶级军头出身的克拉克不会让大伙吃亏,这不特赦令就来了嘛。
这些人以后也不敢重用,克拉克也怕塞进幕府后又给自己来这一手:挖国有企业墙角和给私人企业打工可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