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抓紧(9)
肯尼迪忙着新政府筹建,暂时顾不上南美,确切地说,CIA负责南美方向的情报机构和组成人员已陆陆续续被杜勒斯安排得差不多了,就连美国驻中美洲、南美各国的大使、各商务代表也全都是克拉克的人,自然不会通报太多。
他们未必会跟着克拉克一起去幕府,但至少马上亲近肯尼迪是不可能的。
一朝天子一朝臣,肯尼迪手下也有一堆人要安排,都瞄准了那些好职位。
1月22日,新政府公布了大致名单,在很多人劝说下,原陆军参谋长马克斯韦尔·泰勒上将还是担任了国防部长部,柯蒂斯·爱默森·李梅上将担任了参联会主席。
随后一周内,参联会进行走马灯似的替换。
56岁的厄尔·惠勒从远东盟军一把手位置调任陆军参谋长,原副参谋长莱曼·兰尼兹尔上将被肯尼迪安排退役。
公开理由是莱曼·兰尼兹尔年纪偏大(66岁),实际上肯尼迪就不想用一个与克拉克、艾森豪威尔关系密切的副总参谋长。
莱曼·兰尼兹尔干脆利落地办理了离职手续,三天后举家前往累西腓定居,公开职务是是军团顾问、幕府农业公司安全部负责人。
目前担任欧洲盟军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的哈罗德·基斯·约翰逊上将既未当上陆军副参谋长,也没捞到远东盟军总司令这样的肥缺,反而被肯尼迪提名担任荣誉高但实权有限的西点军校校长。
他气得发了一肚子火,最后干脆连校长也不当,主动表示身体不好,退役休养,肯尼迪象征性挽留两句,也随便他去了。
约翰逊上将同样跑路去了幕府。
西点军校不能没人,还得提名新校长,本以为板上钉钉能当上欧洲盟军一把手或最起码是地面部队最高指挥官的艾布拉姆斯上将最终什么也没捞到,反而被提名该职务。
在一瞬间他也差点气得吐血,很想甩手不干,关键时刻克拉克打电话让他“相忍为国”,先去干吧,我这里位置给你留着,你将来要是觉得实在不舒服可以再过来,“从纽约到累西腓不过10小时飞机,很快的,你周末可以来度假”。
艾布拉姆斯感激涕零地挂断电话,硬着头皮去西点上任了。
一直与艾布拉姆斯有竞争的威廉·威斯特摩兰上将成功上位欧洲地面部队指挥官。
之所以他能得到这个任命,一方面与李奇微推荐有关,另一方面是肯尼迪和他谈了一次话,发现和自己的想法比较合拍,对克拉克一系的将军们都表示看不惯,肯尼迪果断拍板,就他了。
懂的都懂,威斯特摩兰属于传统派军人,在克拉克用人层次中一直位居艾布拉姆斯之后,包括匈牙利、苏德等战役期间都是意见不统一。
现在很多人就琢磨出味道来了:和克拉克一系的将军基本都要遭贬;只有不和他一个路子的才可能脱颖而出。
更匪夷所思的事情出现了。
1月29日,肯尼迪以远东盟军总司令部“已完成历史使命”为由,宣布整体裁撤,用于优化指挥层级、减少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改组后将以“驻日、韩美军司令部”的名义行动,统一管理驻日韩美军的军事行为。
从道理上说不算无的放矢,远东盟军本来统辖那么多地盘,到现在连菲律宾、台湾等等全是中国的控制范围,盟军只剩下美国一个光杆司令,确实没有必要。
从实质上讲,是肯尼迪认为整个远东盟军系统已被克拉克一系经营得针扎不进、水泼不进,试图靠几个人换血完全不可能,最好整体裁撤。
不但新任国防部长泰勒、新任参联会主席李梅劝他慎重,就连李奇微也觉得动作太大,但肯尼迪坚持了自己的主张:一刀砍掉。
基本只有20%的人员可以留用,80%都要退役、遣散、裁撤。
这完全冲着克拉克系统而去,累西腓收到了无数的电报和电话诉苦,克拉克安排美泰董事、副总裁袁殊去日本安抚,让大家“站好最后一班岗”。
克拉克的心意肯定带到了的,只要是离职人员,上到中将,下到上尉,袁殊都用信封送了一批亚洲美元/亚洲英镑,并热情招呼他们方便时也可以去幕府任职。
与其说是安抚,不如说是火上浇油。
既然都准备裁汰了,丘八们就啥也不管了,库里的军械、后勤物资全都乱七八糟往外卖。
本来说实话,经过苏德、匈牙利、澳新等多次战役,远东烂账已基本抹平,是完全可以顺顺利利交接的,肯尼迪这一搞又重新乱套了。
搞乱后,大把军械装船往南美送,有部分船去了中国,驻日部队惶惶不可终日,就连日本政府也慌了手脚:解放军就在关西华盛顿的,这美军要是不给力,岂不是直接一锅端?
很多人想方设法找路子去幕府进言,意思请克拉克想想办法,无论如何得阻止这么搞。
首相池田勇人还以访问巴西、看望侨民、探访将军夫人病情等理由,万里迢迢跑去累西腓觐见。
克拉克也看不懂肯尼迪想搞啥,你要觉得不放心,换自己人去不就好了么?为什么非要整个砍掉呢?
既然对手出如此昏招,自然毫不客气,克拉克暗示日本政要,幕府对此不会坐视不理,但目前不是硬碰硬的时候,盟总毕竟是美国的下属机构,不是幕府下级,指挥权在华盛顿。
建议日本单独发展自卫队,地面部队比较敏感的话,是不是可以多搞点空中自卫队?
听说日本国内发展受到阻碍,你们也可安排移民来巴西,幕府会负责安置,保证大家有田地、有就业岗位、受安全保障。
多不敢说,安置300-500万人口可以办妥。
我现在退休了,完成了对美国人民的义务,今后一心—意为幕府和军团服务了。
池田勇人等政要立即向克拉克拍胸脯保证:将军称号永远都是克拉克家族的,这不是给美国总统的兼职,是日本国民为感谢克拉克大将军在北海道战役中的“不世功勋”而由衷敬献的。
不要小看如此表态,这是幕府法统最重要的源泉:到底给克拉克本人及其家族还是给美国总统。
日本意见很明确,克拉克受封将军时并非美国总统,也不是因为美国总统位置而受封的,与华盛顿的人事变更毫无关系,将军和幕府,我们只认克拉克家族!
驻日美军的动荡不可避免地传递到了驻韩美军这里,白善烨━边安排朴正熙、丁一权等实权人物去累西腓看望将军夫人与韩国海军上将,另一方面又亲自去北京拜见总理,表达了韩国扩军2个师团、3个空军作战联队、1个海军作战大队的想法,但这些都部署在韩国东部。
中央很爽快同意了韩方请求,并表示可优先采购美械,如果美械搞不定或太贵,也可以买我们的库存。
韩国确实买了美械,不过从德国走的路子,那里目前量大又便宜;至于军舰,包括几艘美制护航驱逐舰、护卫舰等都是从中国买的。
美国海军的便宜军舰早让美泰包圆了,正陆续往幕府送呢;除了美国,全球海军系统第二大便宜军舰的供应商就是中国。
白善烨圆滑的功夫极好,他还出钱从牛牛这里买了2艘米诺陶巡洋舰。
战后牛牛一边甩卖旧军舰,一边加速建造了多达17艘的米诺陶。
时间转眼间就来到了1965,不但郡级开始升级,米诺陶级陆续过时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买得起米诺陶的国家基本不需要这个型号;需要这个型号的基本买不起,部分急需要又有钱付款的国家如德国,牛牛又不想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