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尖锐(7)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7章:尖锐(7)

关注林冠华的履历,似乎算是火箭速度,但如果观察李成栋的轨迹,同样堪称飞速。

刚认识林冠华时不过一个公安分局副局长,算副处,到十大闭幕已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国务院排名第二的副秘书长(正部级),候补委员的排名甚至比纪登奎还高。

第一次见高岗时,他毕恭毕敬喊首长;现在再见高岗,对面隔着老远,热情招呼"老李”的声音就先飘过来了。

他喊—声"高主任"都能让高岗特别高兴,说明是发改委时代过来的故旧,不过“高主席"是不能再喊了,就算老李喊起来没负担,高岗自己首先受不了。

很多人认为老李接下去还能升,没准很快要进中央办公厅、书记处,堪称炙手可热,但老李自己非常低调。

李成栋蹿升首先基于林冠华地位的快速上升,但这16年当中如饥似渴地强化学习同样密不可分,各种各样的领域他都要涉猎。

林冠华经手的各项工作他要管;林冠华不经手的迎来送往、安全保卫他也要管;更不必说还得帮林冠华梳理各种各样的人事和干部信息,牢牢将高级干部特点记在心里,便于在林冠华需要时直接调用。

甚至林冠华去大学上课,也得当半个助教触类旁通。

单纯从这方面而言,想走总书记门路,先走李副秘书长门路是最好的,但林冠华的秘密李成栋很清楚,总书记从不会只看那些表面功夫,对选人用人有着别具一格的理解,他只提供资料佐证而绝不越俎代庖。

林冠华的记忆力已相当惊人,李成栋公安出身的辨识能力更吓人,若干年后磨合下来,根本想不出林冠华不同于这个时代的特征而完全相信报纸介绍的公开履历。

国外情报机构则充分认定:中共情报体系在国内的最高领袖是李克农;在国外的最高领袖依然神隐,工业总监应该是国外情报系统出身的重要干部,可能是3-4号人物。

他回国后就和情报圈断掉了关系,转而分管经济工作,但中国在海外的情报圈继续保持高强度节奏的运转,甚至持续加强,说明总监地位很高、牵扯很深,但绝非主持者。

他具有较高地位并能公开曝光,正好说明已脱离体系,而他在国外的活动身影一直若隐若现,恰好说明中共中情报工作的强悍。

克格勃的间谍抓了一波又一波,中国间谍尤其够分量的组织人物始终不曾露面,这是最令人感到恐惧的地方。

林冠华的言传身教对老李来说堪称高强度提升,他也痛并快乐着。

有些事光林冠华说不行,还得其他人认可;光上面知道也不够,还得让基层明白。

今天这种场合让李成栋适当表现两句,显得他能当正部级副秘书长可不是靠服侍领导、吹吹拍拍、迎来送往就行。

果不其然,李成栋说完后,一堆人松了口气:总书记不是反讽,还真有几分道理。

更重要的是,李成栋说印花税、契税、不动产交易税大规模上升还真是事实,跑路肯定要变卖资产,不动产找人接盘必须经过政府监管,可不就得大规模纳税么?

做下属最怕揣摩错领导意图、会错上面意思,谢富治就是典型的例子。

自以为屁股底下没有多少屎,还有主席吹风支持,再加平时听到的小道消息和揣摩的心态,认为哪怕说重些也是基于监察委重点,果断押宝放炮。

这通猛烈的发言显然超过了主席需要的强度,也没得到其他人认可,甚至一起参加吹风会的其他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纷纷切割关系,搞到最后被撤职的境地。

亏得林冠华一直收着政治斗争烈度,否则怎么可能给这种处理?

这妥妥现行反革命么!

反过来说,谢富治确实不存在贪腐行为,仅是政治投机也治不了他的罪,砸烂公检法是异时空问题,现在他根本没这权力。

说好的吹风变成点炮,林冠华不问就可知:投机的毛病犯了。

吹风有啥功劳啊?要提拔也只能下一届;点炮才能把水搅浑,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哪知道高层群起反对,6个常委表态呵斥呢?哪怕主席开口都保不住他,只能散会吃饭拉倒,最后让少奇去宣布处理结果。

杨尚昆上次大讨论顺着暗示走,搞众人皆醉我独醒,早就被记住了,这次林冠华把他保送去监察委,还点名让他完成谢富治遗留的问题,特别要把李韶九涉及的问题处理干净、平反完毕。

杨尚昆不想在风口浪尖接这个活,但没办法,主席都发了话,他敢不去?硬着头皮去折腾李韶九那个烂摊子。

干好是应该的,干不好就别怪斯小林不客气了。

他一走,福建情况就活了,林冠华可以从容调度、部署。

“香港回归后,以英资为代表的外资企业大幅撤离,华人资产阶级也往泰国跑,这中央心里有数。既然说了来去自由,那就真的来去自由,不要加以干涉,也不必给予太多干涉.......

也不能任由资本全跑光导致市面萧条,上次我就和中金、中行打了招呼,让秦邦礼同志组织适当收购并由国资委居中调度,这方面情况怎样?”

秦邦礼道:“怡和、会德丰、和记与太古这四家洋行明面上是英国人在香港设立的公司,实质控制权在四个英国财团家族手中,以这四家洋行为核心,把控着香港的商业市场。

目前已完成对怡和、会德丰及和记大部分基础产业的收购,太古这里碰得相对较少,据悉太古不忙着撤走,还想留下发展一二......

根据总书记指示,我们对三家洋行的收购共动用了1.1亿英镑又7000万人民币,基本上等于当初港币储备金和贵金属的对价部分。”

本来洋行确实可以不走,但因牛牛涉及抽逃港币储备金,被林冠华抓住痛脚狠揍,不但所有军火全收缴,还给了伦敦一张欠款清单,意思必须补上。

香港洋行们要说不慌是不可能的,所以得跑路,免得资产被中国扣押冲抵缺口。

虽然中国现在说自由,万一哪天"不自由"了呢?再退一步说,现在走还能拿英镑,万一哪天走只给人民币呢?故而纷纷甩卖。

著名的和记黄埔,回归前市价至少4亿港币,最终买到手打了7折,由于叠加英镑下跌,按人民币汇率算打了55折,其他产业也大致如此,

不过中金付钱蛮爽快,签完走流程到付款不超过15个工作日,一点不耽误他们去泰国炒地皮。

走得快的洋行甚至在泰国把香港、新加坡损失的部分赚回来了部分。

除此之外,中金还买入大量香港房产、地皮,会同军管会没收了有关不动产。

这批没收的不动产就是香港此前低价售卖的产业,中联办当初派人公开警告过:中国政府对此完全不予承认,买者责任自负。

有不少人贪图便宜,觉得哪怕回归后没收还能用十多年,所以也买。

这批投机客已亏得血本无归去跳九龙湾了,他们动作最快的只到手不到3年,最慢的才3个月,本以为香港会在70年代回归,哪晓得66年枪炮一响,解放军就开过来了呢?

中国政府最讲信用,说无效就真无效,直接没收。

出于人道主义,允许你掏钱继续从政府手里购买并获得优先权;如果不想买又确实新建了些建筑物,中方还给点建筑物成本补偿。

懂的都懂,那才几个钱?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