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席卷(4)
“主席,勃列日涅夫同志的专机快降落了,彭真同志已去迎接,您还有什么要强调的么?”
“让总理、彭真和稼祥和他好好谈谈,务必摸清楚对方底细和突然来访的意图,然后再考虑下一步方案..…”
少倾,他又问,“前线情况具体怎样?”
“北线会战结束后,双方正式脱离接触,彼此间距都在200公里以上。”
粟裕汇报道,“林遵编队补充完毕后,又从新加坡离开继续增援北线。这次预定走吉达港登陆,补充北线西翼,补充兵力大约是1.2万余人,空军也完成了调度增援,我军在北线的作战飞机增加到了240架;
南线方面,康志强编队和第4批增援部队已在坦桑尼亚开始登陆,刘华清编队在返航途中;
3天后,饶守坤同志将率领运输编队(核心主力为5艘科芒斯特湾级+3艘桑加蒙级)出发,进—步增援前线,吴信泉、洗恒汉同志也在上面上....…”
由于战事向西南非席卷,距中东战区越拉越远,为减轻中东战区指挥负担,也为强化前线统一指挥与调度,总前委提议增设非洲战区,初步考虑设在桑给巴尔岛上,中央和军委同意了这一要求,委派吴信泉上将为司令员、洗恒汉中将为政委,负责全权指挥非洲战区。
同时增补吴信泉为总前委成员。
主席点点头,又问:“鲸湾基地的同志情况怎么样?”
“他们向内地纵深后撤了70多公里并坚持游击战,英军、南非军出动近2万人围剿,但收效甚微,由于物资可获得空运补给,坚持作战基本不成问题。
拿下北罗得西亚,再增援鲸湾支队就比较容易了,不过还需要时间,预期要到11月末。”
粟裕补充道,“皇家海军主力确信已从鲸湾方向离开了,今天卫星报告说他们分布在南非的开普敦和伊丽莎白港.....
目前好望角这里还有我国民用船队经过,除攻击鲸湾基地,敌人暂时未对民船下手;作为对等,我们也正常放行经过红海去苏伊士运河的英国民用船队.…”
牛牛当然也考虑过对民船下手,但一想到自己还有那么多船队在远东,最终不敢乱动。
“没有美国海军的出动消息?”“没有....…”
粟裕摇摇头,“截至今天上午,美国海军大西洋舰队主力还在诺福克基地,没有行动;
太平洋舰队主力也还在夏威夷附近,不过有几艘主力舰组成的编队出港,从航线来看,似乎朝西南而去,有可能去新西兰方向......
至于去新西兰后到底是增援印度洋还是考虑进攻汉洲,目前还不能判断,总参意见是保持跟踪,在其不对我们开火前,我们也不做任何敌对动作。”
“现在看来,勃列日涅夫来得颇为有些微妙,也罢,先听听他的想法。”
库纳耶夫的明确表态在主席团会议上遏制了激进派冲动。
中国在中东投放力量其实并不多,这点苏联通过侦查卫星大致能明白中国主力还在本土。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远东和中亚才有多少实力,一旦中国推过来报复就麻烦了。
目前除俄罗斯,就是哈萨克与中国密切连接,要是打起来还不得首先遭殃?
苏斯洛夫、谢列斯特也主张慎重。
至于趁机去进攻土耳其的建议,倒被一致否决。
已有多次历史经验了,明明中美之间打得厉害,结果苏联一碰土耳其,华盛顿就和中邪一般,放弃与中国对峙而转头和苏维埃死磕。
哪怕中美在前线打得再激烈都能停火、妥协然后再从北极熊身上找回存在感。
这时候去打土耳其,莫斯科害怕重蹈覆辙而再次被英美集火。
面对僵持格局,勃列日涅夫自告奋勇,提议由他跑一趟中国访问,名义是对中东局势深表关注,实际就是询问中国能给什么好处。
毕竟,中国都同意法国搞优先解放权了,还同意达喀尔-阿尔及尔-摩加迪沙纵横线,莫斯科又不是傻子,当然明白两家肯定进行了不少勾兑。
四常都已下场,英美开出了价格,再听听中法价码也没问题吧?
因为他是最高苏维埃主席,出于对等,得彭真去机场迎接;不过谈判让总理一起上。
总前委也知道了来访消息,林彪冷笑道:“莫斯科消停了两年,又开始不安分了..…”
林冠华道:“这次倒找了个不错的时机,就看能不能把握住了。”
“你的意见是?”林冠华拿出了对策:
-暗示中国支持库尔德人民族自决,伊拉克库尔德区在"手续完备"的前提下,可内附苏联库尔德加盟共和国,但库尔德区不能扩大到波斯湾;
-中国默许莫斯科扩张在叙利亚的利益和影响力;
-怂恿莫斯科继续去进攻土耳其乃至君士坦丁堡;
-同意将苏联也适用非洲新独立国家的16字方针,唯独不允许莫斯科租借领土建设军事基地。
4条政策听下来重点是稳住莫斯科的中立地位,至于莫斯科要和英美搞点生意、卖点军火或其他什么物资装备,悉听尊便。
除此之外,林冠华还建议与巴列维加强沟通,把英美与苏联接近的消息通知德黑兰,让其心中有数。
英美可以和苏联妥协、勾结,伊朗怎么敢?如果这一幕真实现,巴列维只能投华!
该内容不属于总前委决策范畴,属于常委会讨论,只要他和林彪沟通就行。
看到林冠华提交的对策后,主席叹了口气,最后没说什么,原封不动批转给了总理。
作为旁观者,少奇很明白主席的复杂心理:互相折腾来折腾去,以划拉中东国家利益满足大国对价类似于帝国主义行径,主席内心其实是不赞同的;另一方面,国际局势和地缘政治就是如此,和莫斯科打了这么多年交道,实在不能估计过高。
主席最后还隐隐约约有点幻想,希望莫斯科是真来调停而非索要好处的。
4小时后,这一幻想再度破灭。
勃列日涅夫不但明确挑明了要好处,甚至隐隐约约暗示,如中国不给个好价码,那就不得不“深表遗憾"了,甚至为增强说服力,还故意抱怨中美联手让苏联在黄金一节上吃了大亏的事。
总理和王稼祥没有发火,反而大度表示:“这些都可以谈...今天天色已晚,明天下午彼此再好好地谈谈中东格局与民族解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