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席卷(22)
埃及政府和民众做梦都想拿回运河的控制权和股份,十多年前还在美国唆使下发动了对运河区的进攻,但最终伤亡过万却无功而返。
现在这么好的良机,说不想搞回来那是不可能的。
纳吉布是保守派政治家,又是军队出身,镇压纳赛尔后已稳稳当当当了这么多年埃及总统,他很清楚,五常大国是埃及惹不起的存在,更不必说还是战斗力爆棚的中国。
看着本方死伤累累却拿不下的运河区被中国2天推平,更加剧了这种危机感,所以需要双方都能接受的体面方式。
根据当初协议,英法承认运河主权属于埃及政府,实行运河中立化方针,将埃及政府运河股份提高到10%,并允许埃及每5年赎买一次股份,埃及政府拥有份额达到51%时,英法从运河区撤军并无偿移交所有军事设施,三方共建运河委员会进行协调。
至埃及政府第一次拥有份额达到51%后满49年,英法将剩余的39%股份无偿赠送埃及政府,只保留10%作为财务投资;
只不过,赎买价一直不便宜,需以最近5年运河平均通航费收入的20倍确定基数并按对应比例计算价格,纳吉布费尽心机,这么多年下来把所有分红都搭进去,才不过搞到了16%。
随着运河日益繁忙,通行费持续增长,赎买难度进—步递增。
他当然可以借助国有化契机把英国股份全部充公,但这样一来,中国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就为埃及做了嫁衣,这显然不可接受。
法国人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埃及随意没收运河股份并让埃及人把自己赶走,还要和法国人转圜。
对中国而言,打掉运河区并全面驱逐英国势力,当然可顺理成章拿下英国所有股份,但这样就真和帝国主义争霸没区别了,得有婉转的解决办法。
中国要有运河股份和控制权,但不能直接从英国手里拿,必须绕一绕,从埃及手中拿。
听说部队已拿下运河,在北京的主席特别高兴,随口问了句:“将来运河怎么处理?“
“小林给了一揽子方案,稼祥准备出发过去谈,你没看文件?”
“哦,对,是有文件上来,没想到打得这么快,还没来得及看。”
“赶紧看吧,看了我们写意见,这样稼祥在飞机上还能琢磨怎么谈.....…”"
林冠华方案共5条︰
-英国剩余的57%股份由埃及政府全面国有化;
-埃及政府向中国出售22%的股份,售价56亿美元,出售后,埃及政府持有51%股份、法国持有27%、中国持有22%;
-三家组成运河管委会,埃及担任管委会主席,中法负责运河区安全并驻军,原《英、法、埃三国协议》作废;
-运河通行费可用埃及镑、法郎、人民币或美元这4种货币进行支付;
-其他在埃及的英国资产都同意埃及政府国有化,用于补偿殖民时代损失,将来如有国际压力,中方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主席惊讶道:“打了仗不说,还出钱从埃及手里买股份,这不太像小林的风格嘛!”
“这是对外公布的,实际上埃及政府拿不到这笔现款,顶多拿些去年结算但还没分配的、属于英国部分的分红。”
总理补充解释道,“56亿美元分成4部分冲抵:
一部分用于运河下一步疏浚、扩建,这工程由我们承担,冲抵售价;
—部分用于阿斯旺大坝建设,全部水利工程开支由中法各承担一半,中方部分也冲抵;
—部分用军事设备冲抵,比如把我们拥有的J-3/J-5战斗机卖80-100架给埃及;
最后一部分将近25亿,以埃及政府加入上约并赞助非洲解放的方式,赞助我们。
也不用担心法国人不答应,本来埃及政府获得51%后,英法要把剩余的39%无偿赠与,这一把下来,法国至少可继续保留股份了,阿斯旺建设费说好冲抵我们的一半,其实全归巴黎出......
J-3/J-5战斗机已全部停产,列入出清名单,也不算很贵。”
匈牙利战争英雄、基于幻影川的J-3在基于幻影F-1的J-7问世后,绝大部分性能都被压制,被淘汰是很现实的选择,不仅中国淘汰,法国在幻影F-1稳定后也停掉了幻影I的生产。
对是否停掉类似元时空歼7E的J-5生产与后续改进,科工委和航空工业部内部其实一直有争议。
有种意见是J-5还有很大挖潜余地,可继续升级,把水平全部发掘出来,完整版J-5不会逊色于J-7;
另一种意见指出,机头进气的J-5限制了新型雷达运用,在越来越趋向于超视距作战情况下,J-5存在先天不足,这方面J-7具有较大优势,至于其他特点,基本上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由于海航基本不用J-5,空军对此有很大发言权。
空军当然更喜欢J-4,奈何J-4要优先满足海航需求,几年下来共才生产了不到320架J-4,70%都被海军搞走了,且根据协议,在J-4突破500架前,继续按7:3分配,故而空军需要在其他机型上下功夫。
考虑到J-7的综合性和发展潜力,空军狠狠心,下令押宝J-7。
如果空军不要J-7,那中法合作的J-7就彻底倒向海军。
J-7舰载型已研发成功,部分海航舰载机已用J-7替代F-5/J-9来执行任务,特别适合改埃塞克斯级这种中型航母,甚至
鲁莽级用J-7的效果也比强行用J-4更有性价比。
与此同时,空军还知道J-10的三马赫特种战机,及J-11(F-5E)、J-12/13/14/15等一系列项目都在预研。
J-12方向很明确,就是诺斯罗普公司的F-20,而J-13已初步确定,为中法联合研发的、可变后掠翼技术的幻影G。
本来可变后掠翼技术希望从F-111身上汲取,问题在于还没搞到F-111,本国实力又不足,只能中法联合搞搞。
林冠华知道幻影G不一定能成功,只能算预研,甚至考虑为J-14(F-14雄猫)打基础,至于J-15是走F-1-5还是Su-27的路子,需要进—步斟酌。
最终J-5被确定为盟国战机主力外销,自己不再装备,但认可适当发展。
这件事上,他认为空军颇有眼光。J-5狗斗很出色,但从长远来看,超视距空战、远距离用导弹点名才是未来空战的主流,必须走出舒适区,放弃刺刀见红的想法。
如果空军做了错误选择,他也不介意多养一个团队几年,在对比中进一步固化认识。
之所以要安排这么多项目,因为传统三代机(目前中国称之为4代机,多出一代是把Me-262、流星、Ta-183算进去,而不是把Mig-15/F-86当成第一代)的序幕已随着美帝招标F-X而拉开了帷幕,中国必须紧紧跟随。
林冠华知道部分军工单位和官僚的尿性,没外力催促和竞争,他们会在一个老项目上反复琢磨很久,不求有功但求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