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末路(3)
末了,蒙巴顿不死心道:“那到底需要我们怎么做,才能让贵国把全部的经济、工业、军事实力发挥出来与中国作战并保卫自由世界呢?”
肯尼迪刚想开口,腊斯克已抢先道:“目前让美利坚对华宣战是不可能的,缺少合适契机与借口......
我们可以拿历史做参照,目前场景如同欧战爆发后、美国参战前的时期。
由于我们事实上已对中国实施包括停止贷款、军事产品制裁、军民两用禁运等方针,相当于越过了现款自运阶段;
我们已向贵国提供了700多亿资金并金承诺提供更多,相当于《租借法案》持续生效;
这次按原价收购贵国债券,相当于强化版的《租借法案》;
美国派遣武装力量介入中东事务,甚至比当初的大西洋反潜与护航走得更远.......
要想把全美团结起来并投入一场与中国的全面战争,或许还需要一个珍珠港事件。
从欧战爆发到美国最终参战,当中过了2年2个月又一周!
哪怕从新加坡事件开始算起,目前也还没满1年,我们希望贵国放弃幻想、充分动员、捍卫主权......
您要知道,北京其实拉拢过我们,允诺在摧毁大不列颠殖民地体系后由我们介入调停、斡旋,这些独立的殖民地都执行门户开放政策,欢迎美国资本去投资、赚钱.......
我们拒绝了这种拉拢,坚定不移站在大不列颠身后,这其实已导致国内很多有识之士不满。
很多人甚至赞同中国解放殖民地,只不过考虑到英美传统关系而没有开口,包括前段时间泄露的联苏设想,也遭到了持续抨击。
所以,我国政府也很困难,无法再向前迈步,除非....…”"听完这番话,连肯尼迪也不知道该说啥。
如果他来表态,那肯定会比腊斯克更积极,但腊斯克说的有错么?也没错!
殊不知腊斯克之所以赶紧表态,就是防止肯尼迪说些乱七八糟的话出来,到时候又导致牛牛充满不切实际的幻想。
腊斯克表态简单明了:在中国进攻美国本土或中国进攻北约主要盟友本土前,美国只能提供武装支援而无法宣战。
澳新战役后美国海军近乎全军覆灭的场面遭到了普遍批评,抨击杜鲁门政权行事太过孟浪,只不过那是事后诸葛亮,也不用多扯淡了。
现在面临近乎一模一样的时刻,当然要慎重。落在蒙巴顿等人耳朵里就变成这种局面:你要和中国打,美国支持你;
你不想和中国打,美国也无所谓,反正战后好处也会有;
你想要美国为你两肋插刀帮你打就难了,美国甚至在琢磨从中东脱身,把中东交给以色列来管。
说来说去,还是前面打得不好,美国面临压力也很大。牛牛再不自己支棱起来,那美国也懒得救了,反正再怎么衰,英伦三岛总归会有口饭吃,求个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的地位不难。
正冷场间,雷伯恩宣读了CIA最近收集到的汇总消息,但绝不是什么好消息。
-中国西非战区已完成对英属多哥兰、黄金海岸、塞拉利昂和冈比亚的攻略,4国在法国“指导"下独立;
-中国正兵分两路,一路去解放葡萄牙殖民地几内亚比绍,一路去进攻尼日利亚;
-可靠消息显示,由于西班牙进攻上约盟国,故西班牙在非洲的殖民地,如西撒哈拉、赤道几内亚也被列入“非殖民化"范畴,整个非洲地区能不受影响的只有法国和比利时;
-前线情报显示,中国仍持续向非洲和中东派兵,大量主力部队从中国国内南下,陆续集中到孟加拉湾与马来亚,兵力、物资、装备,一船接━船向西输送,马来半岛上的解放军依然有15-20万之多,中美、中英贸易减少后的过剩运力全转用于军事目的。
雷伯恩合上报告,平静道:“目前还没发现中国动员盟友力量,包括与他们的贸易也基本维持正常,说明这是比我们预计要长得多的长期战争;
贸易禁运暂时看不出有什么不利影响,中国几乎拥有所有的战争物资,这与第三帝国面临的原料窘迫完全不同。
远东情报部门报告,中国国内舆论目前并不怎么宣扬这次战争,苏伊士运河这么大的事也就放了条消息而已,清查资本家偷税漏税、假冒伪劣、官商勾结反而是舆论焦点,不时有大案爆料;
中国国内民用物资供应充裕、物价稳定,除了贵金属,没什么显著上涨的东西,也完全看不出转入战争配给制的迹象,部分出口受阻的产业开始大范围转为内销或调整出口市场,德法意比荷5国对华贸易有较多增长,中日贸易增加许多.…”
—想到这里,蒙巴顿的心情格外沉重。
英镑汇率暴跌、殖民地体系陆续崩溃与海外产业全面消失,对英国经济打击很大,甚至可以说被捅到了大动脉上。
大量需要进口的物资在英镑贬值后价格飙升,比如英国本土不产原油,所有石油制品几乎都需进口,相关物价涨了4倍;
英国粮食需要进口一大部分,有关粮价(以英镑计)涨了3倍。
虽然英镑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但因几乎所有产品都依赖进口原材料,原料暴涨后的竞争优势没那么大。
保守党政府为稳住国内局面,要求增加工资并印钞放水,由此带来物价、工资交替上涨,虽然英镑国债在贬值过程中被持续消弭,但因殖民地体系崩溃,尤其英资企业基本完蛋,外围过剩的英镑全都拼命向本土涌入而过剩。
英镑贬值和当年发行太多、充当国际结算货币密不可分。
都不要英镑结算了,自然只能回流。
甚至连OPUC组织也以“快速贬值"为由暂停了英镑使用。总的来说,这轮狂暴贬值中,背负英镑债务的都发了大财;持有英镑现金或准现金资产的,都倒了大霉。
最惨烈莫过于食利阶层:英镑存款和国债每况愈下,持有的海外资产对应股票或者理财产品全盘清零,而这些又连带着金融机构大规模破产,导致更多中产阶级返贫。
人还在,钱没了,很多人接受不了这一事实而自杀。蒙巴顿有气无力道:“情况我大致明白了,我会向伦敦充分报告,并提请王国政府予以更多考虑.....…”
这一天,英国外交大臣希思结束了在加拿大的访问转向华盛顿。
加拿大人承诺支持伦敦并提供—定的经济和财政帮助,但明确指出:大不列颠可能不得不做好殖民地体系全面崩溃的准备,应该尽快实现经济转型,要向意大利、德国这样早就丧失殖民地的国家学习如何继续生存与发展。
毕竟底蕴还在,大不列颠本土未受破坏,稍加调整后还是能稳住的。
这都是发自肺腑的建议,但落在希思耳朵里却是不折不扣的讽刺,加拿大现在都敢爬到大不列颠头上指手画脚了么?
到了华盛顿,蒙巴顿先把联席会议内容一讲,后者不禁呆住了,下意识吼道:“阁下,您疯了么?动员100万人到非洲参战是什么场面,您考虑过么?”
蒙巴顿话语凄凉:“我考虑过,但现在一点办法也没有。美国拒绝反攻埃及,甚至连中东也考虑放弃。要么我们考虑投降,要么只能去非洲反攻..…”
“非洲反攻解决不了问题。”
“美国人没指望能解决问题,他们就想让我们和中国互相消耗、互相削弱,等差不多时再跳出来捡便宜。他们口口声声说从欧战到珍珠港间隔了2年多,但何尝不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