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末路(9)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71章:末路(9)

第一部分中方主动提出的要求,基于上述合作内容实现后,第二部分是英方开列的核心诉求:

-英加合并及赞同英加联合王国在北美/加勒比海地区占据主导影响力;

-国际(中、英、法牵头)共管苏伊士运河及巴拿马运河并承诺永久中立化;

-敦促各国给予所有殖民地有序独立地位,中、英、法三国在有关范围内实行全面门户开放、互相支持政策;

-支持联合王国获得各国对已国有化英国资产的合理补偿(马来亚、香港除外);

-中国恢复履行对英欠款及其利息支付义务,英国不再要求追加停止支付时期的利息,中国不再要求进行项目损失赔偿;

-赞同免除英国对美一切负债,中美债务战后另行协商。“这是大交易啊,威尔逊想干什么?“主席问,“你相信他的诚意么?”

“总前委认为英国人诚意不足,很可能要打中国牌对华盛顿施压。小林主张将计就计,给一份我们力所能及的、最大限度让利的报价。”

总理道,“既充分显示诚意,避免伦敦误判,又能加剧英美间的离心与内讧。

威尔逊本来提议英国站在我们这边,一起组建军事同盟的,但小林不相信皇家海军会老老实实作战,认为还是把舰队先买过来比较稳妥。就算我们暂时用不上,也削弱了英美的实力;同时弥补了我们暂时不能造大舰的缺憾。

即便前线有部分军舰战沉,也可及时获得补充。虽只涉及到11艘航母/武库舰和16艘大型驱逐舰,但一来一去,相当于美国阵营少了2倍。

就算美国全力以赴造舰,因时间缘故,他不可能短时间内憋出这么多,黄金溢价部分就给了这个要点。”

主席点点头:“小林还是很有魄力的,战时买军舰和平时买军舰,当然不可能一个价,尤其我们这样自我造血能力严重不足的国家,能买到马上可用的主力舰,更弥足珍贵。

黄金情况怎么样?给这么多后,会不会对国内经济、财政造成重大影响?”

陈云汇报道:“国库和燕山基地实有黄金储备1.5亿盎司,交出3800万,大约近200亿美元,正好是四分之一,交出四分之一还剩四分之三,小林把国家的本钱搞得很厚,比第一次花黄金买舰队时好多了。

我觉得,单纯从黄金上来说完全没问题,财政和金融也不用担心,前几年我们的黄金储备连6000万盎司都没有,也运行得稳稳当当。

支付欠英国债务也没什么问题,我们本来也没想赖账。”“那你是赞同这个方案的喽?”

“我认为可以赞同,当然也要有两手准备.......比如美国开更高价码收买伦敦的问题。”

主席道:“这倒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决策时就是考虑连英美—起打的,无非强调先打击英国。能把事情折腾成这样,已大大超过预期了。可见,帝国主义内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远没想象中那么团结。”

总理道:“大体意思我基本赞同,不过个别措辞要写得更温和些,淡化攻击色彩、凸显共同合作与民族解放,顺带解决国际债务问题.......同时也要有预案,如果这份协议又达不成,该怎么办的问题。”

主席点点头:“总前委具体什么意见?”

“先推动非洲全部独立解放,如果英美还不上来那就进军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并根据民族自决原则建国......”"

总理沉吟道,“小林提议请稼祥同志适当时候联系荷兰人,谋求在南非恢复局部的布尔人国家,逼迫英美舰队决战。

在此过程中,西洲持续采取守势,以游击战和运动战与对手周旋。

如果连这都不敢决战,那非洲全部解放后,该去南美了......但我感觉如果英美连南非也不救,国内基本也崩完了。”

主席看了看作战态势地图,预定目标大致上都已有了着落,就剩下南部非洲与安哥拉了。

“彭真同志有什么意见?”

“如果能让英国站在我们这边,那是非常好的,给黄金及战后合作都可以谈,但要提醒总前委,不能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中英合作上。我有种感觉,英国人因为被我们打击少,没直接吃过苦头,傲慢情绪比美国人只多不少....…."

美国连续和中国交手失利,都形成了度假村派系,牛牛前面15年都逃掉了,不知厉害,还有点茫然。

最后主席拍板:同意这份谈判纪要,用最大努力争取英国人加入中国阵营,最起码让他脱离美国阵营。

下午时分,威尔逊-林冠华会晤重开,林冠华拿出了修正后的条款。

威尔逊仔仔细细阅读过去,发现措辞和表面意思虽都有所改动,但内涵基本不变。

他长长地舒了口气,林冠华给的报价比预想得还要好、还要慷慨。

也不能对方说什么就是什么,比如黄金能不能再多给一点?又比如交割方式,能不能再改一改。

他试探性把3800万盎司提高到4200万盎司,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确定为4000万盎司。

交割方式上,如果英国人不放心,可分离交割:即英国把舰队安排在香港,中国把黄金送去锡兰;也可分批交割,牛牛给一批军舰,中国给一批黄金。

总的来说都是细节问题,容易处理,中英又不是没交易过军舰,这一点互信还是有的。

谈到下午接近傍晚,措辞终于敲定了,威尔逊提出要签署备忘录便于回去汇报,毕竟涉及面很广、影响十分深远,不能再用君子协定这种口头方式了。

林冠华大大方方应诺下来。

“您不需要再和北京汇报么?”

聂帅也笑了:“林总书记在中国分管经济,200万盎司就是10亿多美元,这点直接拍板的权力他还是有的。”

“不是,我的意思是...….”"

威尔逊扭扭捏捏道,“我在备忘录上签字是我拥有特使身份,并把官方授权书交给贵方登记了,但贵方的话.......我声明不是信不过,主要我现在身份比较尴尬,不是执政党也不是内阁成员,万一保守党内阁抓住某些细节不放。”

聂帅哈哈大笑:“冠华同志是我们党的政治局常委和总书记,是最核心领导人之一,对外天然代表中央,他负责出面谈判,也显示了中国政府的诚意,这可比一纸特使证书重要多了,让他在备忘录上签名比什么证书都好用。

如果你非要不可的话,那我给北京打个电话,让他们加急送一份过来....…”

“那倒不必了。”

威尔逊笑笑,“我们合作过很多次了,有林签名就行,我也会签名,大家一式两份。”

威尔逊并不是真纠结证书问题,连正式签署协议都能堂而皇之撕毁,何况备忘录呢?

他主要向旁敲侧击知道林冠华的决策权和拍板能力,等发现后者基本上能做最后决定时,他差不多就放心了。

用过晚宴,心事重重的威尔逊连夜返回,林、聂亲自把他送到码头。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