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末路(10,2100票加更)
聂帅闻言不仅愕然,再细细咀嚼,又体会出更多深意。英国人首先表态站在中方一起作战,而林冠华的反表态居然是不需要英国实际上阵,你把舰队主力给我就行,且我不白要,给黄金直接买。
按一般理解,这是特别爽的一件事,即把舰队卖了高价,又不用出兵打仗,还不需要赔上损失和消耗,但聂帅全程参与谈判,能明显感受到林冠华说出这反建议后,威尔逊起初是惊讶和愕然,随后又有点释然,唯独没有狂喜。
这说明什么?说明英国虽然口口声声说要搞中英联合舰队,但会高度保持其独立性,且很可能中途会变卦或出幺蛾子。
林冠华这一手,实质性掌握了英国舰队偏你还挑不出毛病来。
都说一起作战了,那我花钱溢价买舰队不是更有诚意、更大方?
你如果反驳,那说明诚意不够,所以威尔逊没法反驳。推脱呢?
也找不到好理由,毕竟中国只说要你的船,战后允许回购,不回购也不强迫。
买了船没说不允许你再建造,都给了黄金、恢复了造血功能和英镑信誉,在你本土造船能力齐备、人员完整情况下,分分钟可再拉出一支舰队来。
难道让你置身事外并享受胜利成果不好么?
故而,林冠华这一步算把威尔逊彻底将死了,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好反对,任何反对都只能是诚意不足的表现。
“包括他一个劲问我是不是有全部授权和拍板能力、打听我要不要上船指挥、最后还借机问新武器,都算是试探的一部分..…”
林冠华笑道,“这家伙中产阶级出身最终牛津毕业,智力绝对是顶级的,学术搞得也不错,21岁就成为当代牛津大学最年轻的讲师之一(威尔逊的毕业考试取得的成绩是牛津大学历史上最高的),但他不是贵族出身,有时候容易患得患失,意志不够坚定。”
这评价听起来很有趣,如果对比丘胖子就能理解,丘胖子如果不是因为家族出身,就他那点学业成绩,别说当首相了,当大臣都难,但丘胖子认定方向后,不管艰难险阻都能闯进去,这就是贵族给予的充分底气,和中产阶级出身完全不同。
“我就告诉了他,还明白无误透露会上船并指挥战斗,战略欺骗不能一味说假话,九真一假才会让人防不胜防!”
对这一点,聂帅基本认同。
总前委怎么就没指挥了?所有大政方针都是总前委决定的,且基本上林冠华直接拍板。
总前委不等于前线指挥官,—般不怎么管战术运作,而进行宏观调度,这和一般海战指挥官根本不同。
众人又开会进行推演,假设英国继续站在美国一边,那总书记4000万盎司的重赏砸下去后,肯定会有动静。
到时候或是决战,或是变阵,都会有一定机会,比这样干耗着要强。
威尔逊返回伦敦已是3月1日下午。
果然如林冠华所指出的那样,所谓的31大反攻完全无影无踪。
英美要求苏联进攻,苏联要求英美把剩余的45亿美元好处加以兑现,并明确表示,在赏格兑现完毕且英美有切实可行的空中支援计划前,苏军不会开火。
这几乎是撕破脸装都不装了。
更让高层轰动的还是威尔逊带来的谈判备忘录,连伊丽莎白过目后都十分惊讶:“中国都答应了?还同意花4000万盎司买皇家海军主力舰队?”
威尔逊点点头:“中方很有诚意,基本上我们提出的要求都答应了,也提了他们的想法,我个人认为,对大不列颠长远未来都极好....…”
没有人说条件不好,只质疑答应得这么爽快会不会有虚假成分。
“上面有总监......哦.....…..不.....总书记的亲笔签名,足够代表中国最高层了,应该说非常认真。”
威尔逊道,“我和总监交往多年,谈过无数次合作,基本上都信守承诺。他的权力很大,不光统揽经济大权,还直接指挥部队作战。
这次会谈的万生岛就是以前的纳土纳群岛,是中国在东南亚最大的海军军港,他就在上面坐镇指挥、调遣。
结合中国历史传统,再考虑总监的地位及毛的年龄,在其已在经济上取得压倒性成绩后,如果再有部分军事功勋,足以确保林接任一把手并执政很多年......
总监比我还年轻4岁,按中共标准,如果他在下次党代会上正式接班,可执政到75岁,也就是1995年....…”"
保守党二号人物霍姆眼皮子一跳:“总监指挥部队作战?舰队出征他在哪?”
“他应该会在船上指挥。”“他在我们这里学过海军?”“没有....…”"
威尔逊老老实实道,“他不是指挥序列出身,是军工序列出身。
这次谈判我还见到了他的主要助手聂,聂元帅负责分管国防工业并担任中国军联会主席,他们两人完全属于同一派系,都是搞工业、搞经济那一批出身。”
“海军出身么?”
“也不是,没学过...…”
众人面面相觑:两个不是海军出身的指挥官准备统御海军作战,听起来着实有点滑稽!但说完全不懂吧,中国又在非洲大肆攻城略地,好像也没毛病。
威尔逊硬着头皮解释:“共产主义国家可能确实这样用人,强调党指挥枪,这绝非孤例。
你们看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也出身于军工序列出身,同样没打过仗,哪怕欧战这种时刻,连一个师、一个团都没指挥过,一直都在军工系统......也不影响他当苏联元帅和国防部长嘛!”
众人会意地点头,忽然对林冠华不要中英联合舰队,却希望购买舰队有了新解读。
如果联军打赢了,完全显示不出总监的能耐,将来国际舆论肯定会认为英国海军指挥官统筹有方,干脆—不做二不休,花重金把舰队买下来,哪怕不会开先放着也行,多少还能替补。
马耳他级中方自己也有,真要替换相对比较容易。
希思评价道:“总监思路颇为创新,把船买走了,哪怕自己不会用,美国不也少了船嘛,就和释放《中金报告》怂恿大家去抢购黄金、做空美股一样的路子
这确实是搞经济、搞军工出身的最高统帅思路,是金融化运作思路,不是一线指挥打仗的统帅思路。”
众人无不哈哈大笑。
只有威尔逊笑不起来,他想明白当时在黄金市场上的对手盘是谁了。
中国肯定狠狠发了一笔黄金财,要不然现在不会这么大方地拍4000万盎司出来!
这件事能怪林冠华么?明明自己干错了,做错方向还不肯止损,只能被市场教育,这没什么好说。
讨论十分热烈,御前会议认为威尔逊的谈判非常成功,超过了预期目标,获得了来自北京的顶级报价,下面就看华盛顿如何出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