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末路(17)
新中国开国将帅大多不是纯粹的职业军人,需考虑的内容有很多,照顾经济是本能,这也是根据地建设的一部分,深深刻入了DNA,与苏军将领普遍不关心国民经济、只知攫取完全不同。
将帅群中,政委、军工、海军出身的将领又比其他将帅更多考虑经济与工业。
军工和海军深深懂得,没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就没有源源不断的预算和装备,不关心经济形势怎么行?
在英美强化制裁、关闭市场后,外贸肯定会受严峻影响,林冠华对此早有预案,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是市场转移。
虽然英美市场关闭了,但苏联市场比起前两年恢复了很多,法德意比荷市场也进一步繁荣,这都可以释放。
除此之外,广袤的原殖民地虽然消耗不了太多高端工业品,但中低端工业品方面,中国有明显优势,完全可取代英美出口。
第二是内需消化。
除正常的、因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而增加的市场购买力外,还需要额外安排,由政府释放购买力予以承接。
比如教育系统,校服、营养餐面向全国、全年龄段推广,成本由政府承担。
虽然这件事导致各地冒出了不少蛀虫,挤占挪用、贪污侵吞、以次充好时有发生,但这是纪委工作,可通过打靶实施清洗。
又比如以前交付安置房都是毛坯清水,只有卫生间算搞了搞,从1967年开始,成品安置房强调要有基本配套装修、设备和家具,通过统一采购完成更新。
实际上就是提示乔迁新居的家庭,那些破旧家具和摆设可以淘汰了,利用废旧木料自己打家具的风气,没起来就被压下去了。
林冠华认为,自己裁布料做衣服,自己买木头打家具,都是经济落后的表现,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自给自足的社会手工业都搞掉。
光靠行政部门命令肯定不行,必须有庞大的产能与低廉的成本才能胜出。
第三是马甲出口。
英美只关闭了中国出口,没说不允许泰国、韩国、日本等一系列周边国家对美出口,事实上,中国出口的很多劳动密集型产品是刚需,没了供应,美国自己也受影响。
这就可以借用这些国家的通道进入英美市场,无非最后几道工序安排在当地并搞份属地报关清单而已,有很多办法和空间。
除此之外,欧洲各国购买后转售也是个解决办法,幕府也准备借机活动。
第四是提高收入。
刺激消费最好的办法是让老百姓手里有钱,在严抓腐败的同时,1967年开始再次比较明显地提高国家公务人员、事业单位、军队、央企等系统收入,至于加收入来源,重点依靠人民币信用扩张和印钞机开动。
对三班倒为战争服务的军工、航运、研发等部门加发特殊补贴。
换以前,主席对此肯定不满意,但经济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斯小林越是打仗、加工资、注水印钞票,中央财政度似乎就越健康,各行各业也越见繁荣。
仔细琢磨就明白,那么多殖民地解放、新版图纳入、南亚、中东等强化人民币使用,把英镑打倒在地等等,都提升了人民币含金量。
其他不说,光那700吨莫斯科黄金,就是按140美元/盎司收来的,现在市价都涨到了540美元/盎司,当中能刮出多少油来?
对这种越花钱也有钱的思路,主席也乐见其成。
不管怎么说,给大家提高收入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上到下没有不满意的。
如果加了工资你还要贪污,那别怪纪委不客气了。苏联大概也这么想,所以觉得还是与中国勾兑能多赚便宜,黄金那件事就算了吧,就当花钱交了学费,这不又从英美骗了补贴,也算是能弥补一些。
林冠华还有层考虑是缩减企业与政府之间的收入差异,目前同级央企员工收入普遍高于政府,甚至高于中央机关工作人员。
虽然说企业收入高是因为创作经济价值多,但偏差太多也不利于平衡,多增加些政府、党委序列收入,少增加些央企序列的收入,能更平衡。
至于对外销困难企业进行转产,林冠华基本没想过。
重点面向英美出口的外贸企业大多属民生产品,总体消费档次较高,在国内也属于进一步鼓励发展的消费升级产业,转产太可惜。
退一步说,英美制裁持续不了多久,现在心急火燎转产,万一过几个月解除制裁,难道再转回来?一来一去得损失多少?
私营、外资企业自己转产、搬迁是企业自主行为,政府无权干涉,反正来去自由就是了。
最特殊的就是日本,因日本代偿债务还未清偿完毕,故美帝会优先照顾采购。
但日本转口太多,对华贸易又会失衡,所以中国在日本下了大量造船订单。
中小吨位、低科技含量的船国内都陆续掌握中,中方下单的主要是高技术产品:大几万吨的滚装船、集装箱船、油轮、LNG船等高端船。
至于国内船厂已达到80多万吨/年的造船能力,虽然还不够满足新船轮替与船队规模提升需求,但有进口渠道补充,问题不大,局部调整免不了,牺牲民用、集中精兵强将保军用是当前最大特点。
—方面集中精力把4艘航艘母赶紧弄出来,另一方面继续批量生产旅海级大型导弹驱逐舰(标排9300吨),至于旅大级(郡级,标排5400吨,满排6800吨)在1966年春节完成第18艘服役后,完全停产。
既然英美要拖时间,那正中下怀,每拖3个月,就会有1艘新旅海级服役。
旅海级相对于旅大级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相控阵雷达。相比长滩级那个硕大无朋的方脑袋,旅海级相控阵体系小得多、长滩级用了1.7万吨才摆平,旅海级9300吨就把相控阵搞上去了。
旅海级单舰综合作战性能彻底压倒了美国装备量最大的孔茨级、后出的李海级(6000吨)和贝尔纳普级(6500吨)。
对中方将9300吨标准排水量的大型军舰称呼为驱逐舰,美方却把贝尔纳普级称呼为巡洋舰,伯克着实气得牙痒痒却毫无办法。
更麻烦的是,由于中国雷达、计算机体系升级,导致美国军舰大量需要返工、升级计算机和雷达装备、追加预算、调整培训科目。
克拉克时代,这是很好的搞钱项目,可源源不断增项骗钱。
肯尼迪时代,别说巧立名目搞增项了,连现有尾款他都不是很想帮人结算。
沃金斯为什么死活要拖6-9个月,就准备利用目前要大打特打的契机,抓紧把还落后的舰载装备再升级下,提高取胜概率,伯克深表支持。
至于牛牛,在国防部宣布无力承担改郡级装备和制造后,其实基本躺平,但什么也不干似乎有失体面,最后勉强通过了82型驱逐舰方案(布里斯托级,6200吨,也算郡级变种)。
最初说好造4艘,单舰成本不超过3000万英镑(大约相当于1亿美元)。
结果英镑持续危机,国防预算砍了又砍,82驱逐舰迟迟无法定型,甚至订单最后被砍到只剩下1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