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总攻(10)
“首长,前线报告,班加西已拿下来了,近1万英军投降,60万吨物资和近20万吨船舶基本完好无损,目前正陆续接管、清点并安排上岸.....”"
机要参谋兴高采烈汇报道,“敌军指挥官利斯上将率领第8集团军机关和4万多人向艾季达比亚方向逃跑并试图撤退,吴司令已派遣得力部队前去追击....…”
林彪点点头:“部队损失如何?”
“前面进攻时伤亡有些大,大概8000余人,具体数字还待进一步统计;最后总攻那下倒是不多,可能只有几百个,因为英国指挥机关—跑,断后的城防司令熬了2小时就投降了,还确保所有物资不被损坏、完整移交,前线发来电报说给他们找个好点的度假村。”
聂帅哈哈大笑:“可以可以,看在如此知情识趣的份上,给予优待.......目前前线还有什么困难没有?”
“俘虏太多了,尤其南亚人俘虏了好几万,前线不想把宝贵的兵力浪费在看守工作身上,提出能不能让哈桑的部队负责看管一二?还有,俘虏要消耗大量后勤物资,也请总前委考虑有关因素增加对应物资拨付。”
牛牛当年俘虏意大利人的难题,解放军一样也遇到,几万南亚人在正面战场给解放军施加的压力还不如他们消耗解放军后勤物资的能力。
林彪很皱眉,但没办法,虐待俘虏总不像话。你可以不安排他们去度假村,但不能随意虐杀吧?
他叹了口气:“早点拉去朝鲜送给南日同志管吧,堆前线看管确实挺闹心。”
林冠华忽然有了新想法:卖俘虏换钱。“换钱?卖俘虏?“
聂帅狐疑道,“卖给谁?总不能卖给海得拉巴吧?““卖给自由军团,或者英国人出钱回购也行。”“回购?”
“对,回购。让美泰派船把人拉回塞浦路斯去整训,下次再组成英印军派到战场上。当然,英国本土俘虏不能卖,只卖南亚人.....严格说起来,他们不是普通战俘而是雇佣军,按西方传统,赎买、交易雇佣军没啥心理负担。”
跟总书记接触这么多年了,卖俘虏换钱感觉稍微超越了心里限度,但交易雇佣军嘛,思想就没什么抵触,假设英国真把这批人继续投入下一波增援部队就更好。
都已被解放军俘虏了一次,想必下次交手,能更愉快、更果断地放下武器投降吧?
三个人意见一致,事情就好操办了:先让哈桑政权把人看管住,再考虑陆续交易。
虽然利斯上将已部署撤退,但因为班加西抵抗结束过快,拂晓时分中方的追兵就上来了。
英美也没完全放弃抵抗,英美地中海联合舰队组建后,派出一批兵力去空袭班加西港口外的中方地中海舰队。
这些攻击群照例又被中国预警机和雷达体系截获,中方不甘示弱,再次派遣战斗机掩护。
双方继续在海上大战,联军以损失39架飞机的代价,击沉了2艘中国老式驱逐舰后归队。
明摆着吃力不讨好的行为还要去做,是为能避免承担去艾季达比亚掩护第8集团军撤退的任务,英美海军都认为那是九死一生的考验,还不如去海上对付中国轻型编队更容易实现些。
结果在海上也踢到钉板,损失39架飞机后,地中海舰队终于老实了,不再提什么报复与轰炸的配合,反而一门心思去苏尔特,准备接应撤退的第8集团军。
靠班加西物资的充裕,利斯上将逃跑时,物资和车辆非常丰富,到了艾季达比亚,被十多万部队一分,就就变得紧张起来。
事不宜迟,他也只能部署撤退任务,准备一口气将部队拉回苏尔特去。
8月21日,惊魂未定的第8集团军陆续向西转移,本来想得蛮好︰交替掩护、有序撤退,尽可能保持阵型不乱。
但在中方空中力量持续绞杀、装甲单元不断追杀的情况下,设想中的有序撤退变成了大逃杀,高级军官们很快控制不住军队,变成乱哄哄的一窝无头苍蝇随意逃跑。
联军承诺提供的空中掩护,在最开始还露下脸,到后来几天几乎完全看不见了。
不是美国空军或皇家空军不讲道义,而是他们也遇到了麻烦。
8月22日夜,中方再次集结战略轰炸机群对克里特岛发动猛烈空袭。
虽然联军防空部队竭力抵抗,但在铺天盖地的巡航导弹面前,这种挣扎注定是徒劳的。
不但机场、基地、港口、兵营等主要场地遭到破坏,就连刚刚上岛没几天,本来说要要攻击托布鲁克的战术导弹部队也遭到了无差别进攻。
2个导弹营一个被覆盖了大部分兵器,所有作战使命全部报废,但人员损失不大;还有个就惨得多,正在调试装备并试图转移时被巡航导弹撞见,直接就被带走了四分之一的人员。
巡航导弹只是凑巧,并不知道下面是战术导弹部队,否则再多落几发下来,非全部报销不可。
惠勒急坏了,空军基地损失多少他不在乎,战术导弹总共没多少部队,上次派过去就有点不情不愿,认为场面不好。
结果验证了他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还没朝托布鲁克发射多少枚导弹,自己就被打了靶。情急之下也顾不上装备了,先把人撤退再说。
的黎波里和马耳他的联军基地经几天奋力抢修,勉强恢复运作,但他们上面也没多少飞机,有心无力;
克里特岛好不容易集结了剩余的备降飞机,又被空袭一波带走。
地中海舰队飞机又在陆续减少,只剩下基本完好的塞浦路斯基地,联军可不敢再造次了,承诺利斯的空中掩护大打折扣完全在预料之中。
利斯上将天天急得骂娘,但现在保守党内阁已不想再理会,舆论压力已将霍姆政权推向了最不利的境地,他们也迫切需要找个替罪羊。
把责任推卸到美国人头上,既不合逻辑又没法对华盛顿交代,想来想去,只能选利斯上将当替罪羊。
伦敦已下定决心,等利斯上将—撤退到苏尔特就解除他的职务并押送回国上军事法庭。
在这种情况下,内阁决定采取英泰建议去“赎买"俘虏,因为赎买能让战事的不利后果变得更小些。
赎买是真,没钱也是真,霍姆打算这件事继续找肯尼迪报账。
肯尼迪这两天也气得不行,腊斯克去柏林找德国人交涉,希望德国出兵30万支援联军,被德方明确拒绝。
德国表示,德国国防军目前兵力不到50万人,既要防御苏联威胁,还要帮助土耳其稳住前线,根本不可能抽调30万大军去作战。
非要这么搞,首先美国必须声明两点:第一,美国承诺德国国家地位完全正常化;第二,美国公开声明允许德国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第一条绝对突破了《联合国宪章》和《日内瓦协议》,别说美国不想允许,就是美国允许,其他各国也会反对;
再退一步说,如果德国真实现国际地位彻底正常化,那包括英美在内,其他国家不能在德国驻军。
如此下去还了得?
毕竟德国也提出说大红1师还在我们这里呢,如果联军兵力不够,可把这些部队抽调上去的。
第二点美国更不敢答应,普遍兵役制度被认为是军国主义复活的象征,德国人自己都不敢贸然恢复。统一战争时期德国大规模征召兵力,也没修改这一条,而用扩大了的志愿兵役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