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滚雷(⒂)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147章:滚雷(⒂)

这办法当然不是牛牛自己想出来的,而是王稼祥支的招,而王稼祥的招数直接来自于总前委。

林冠华一眼就看穿了英国人想暂时停火又肉痛对价,既想单独和中国媾和又害怕美国追究的纠结情绪,立即安排了好办法:羊毛出在牛身上,鹰来买单!

这种不能在谈判时直截了当说,而是晚餐时分,蚁美厚一起招待两巨头时讲的。

蚁美厚既懂中文又会英语,还是商业巨子,一下子就理解并沟通好了。

巴特勒到底是财政大臣出身的外交大臣,很快动心,晚餐结束后立即报给伦敦并寻求支持。

希思讨论一番,觉得这话合情合理:

联军总体停火,那包括美军在内所有人都不会再遭到攻击;

既然大家都享受了不会攻击的待遇,由西约基金出钱是不是就理所当然呢?

这都理所当然了,那英国先交船,美国承诺抵债不就结了嘛,加拿大这里好说得很,毕竟那两艘马耳他级本来也是为削减债务而硬塞给加拿大人的,要不要完全在两可之间。

加拿大要什么航母呢?他周边又没什么强力海军,要航母是准备进攻美国还是大不列颠?

希思内阁做了适当变通。

南非方向的航母直接交出来怕出事,故先交地中海里的。一方面确实是舰载机和人员损失很大,那2艘船目前只有自保之力,进攻完全指望不上,急需休整;另一方面,地中海里有美国4艘航母,牛牛又回援了1马耳他+1首相级,即便中国获得2艘航母,也不会形成重要威胁。

相反,中国获得这2艘航母也无法与主力编队汇合,暂时只能呆在地中海澡盆里。

1961年,为扩大苏伊士通航能力,英、法牵头对运河完成了一轮疏浚、扩大。

牛牛将这轮疏浚目标定为6万吨、40英尺吃水,基本可通过马耳他级却卡住美国福莱斯特级。

法国也赞同,毕竟巴黎也只有马耳他而无福莱斯特级,中方表示默许,毕竟中国当时最大也就是马耳他级。

想法很好,实际挖完才发现,福莱斯特级—定会卡住,但马耳他级如操作不好,也有部分概率会被卡住,且牛牛后来有首相级和狮级,同样过不去。

好在首相级暂时不考虑通过运河与远东,也没那么着急,两家决定过几年多赚点钱再搞新一轮运河疏浚,免得美国真以为在针对他。

想法很好,没想到黄金案后财政每况愈下,根本没钱和精力来搞这件事……

中方获得运河股份后,和埃及政府迅速敲定了疏浚扩大第一运河并新挖第二运河的方案。

第—步先在不影响正常通航的前提下对原航道实施扩大,即将原航道扩容到可容纳10万吨,吃水52英尺的水平,由法国人出主要工程师,中国人出施工队负责。

疏浚一时半会完不成,再加上送到运河的中国民工又有部分支援前线去当支前民工。直到1967年,运河与1961的通航能力完全一致,美国航母肯定过不去,马耳他级不好过。

唯一可确定的是,在1968年春节前,运河南端也就是大苦湖以南航段会完成疏浚。

由于疏浚都是中国的活,资金也由中国出资并冲抵费用,中方总包有很大的灵活权限,民工可在大坝、运河、铁路、支前等多重角色之间来回切换,合理调度,非常便利。

施工需要用到较多机械,法、德、意、比、荷卖了不少设备,很多就是拿白条或白银亚元支付的,各家非常满意。

本来这么大单子肯定有牛牛的份,但自己作嘛,那就搞没了。

由于中国劳动人民的吃苦耐劳,哪怕这样用,施工进度也没受丝毫受影响,让纳吉布等埃及高层啧啧称赞。

利斯上将不是不清楚其中原委,故意揣着明白当糊涂,把中方所有基建民工全囊括进去糊弄为“准军事人员”,然后得出两倍于己、80万大军的数字。

他也不想想,真给吴瑞林80万大军,这会儿连的黎波里都推平了,哪还有在苏尔特苟延残喘的机会?

收复失地、重回班加西后,哈桑政权信心大增,利用前线暂时稍微放松—些的间隙,和中国商量战后重建与项目开发,并表示愿将利比亚所有原油项目拿出来与中方合作。

利比亚人口实在太少了,能搞基建的人口就更少,他很眼红埃及目前的热闹场面。

石油嘛,利比亚地底下有的是,埋着的话一分钱都变不了现,早点合作能早点尝到甜头。

现在清洗了一轮投机分子,再把大饼政策积极执行下去,下面拥护度就提高了,重建王国指日可待。

中国人说得不错,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

对这种想法,总书记极力赞同,把包括利比亚为代表的非洲原油再全部囊括进入,中国对世界原油掌控力将达8成以上,莫斯科孜孜以求的原油涨价,短期内基本没戏。

低价原油持续存在而压制了开采成本,构成加拿大原油主力的油砂沥青和委内瑞拉主要储备的重油带暂时不存在开发价值,苏联很大一部分低质重油也缺乏开采必要。

如果不是为换取外汇,开挖出来根本毫无必要,售价可能还不如成本高。

毕竟,苏联出口原油都需要在中东原油基准油价上打折才能顺利销售,卖给德国这样的长期客户更需折上折才行。

几乎没人知道,目前全球石油消耗量已大幅度超越元时空,达到每年18亿吨之多;也没人意识到,世界第一原油生产大国美国已在1965年渡过了本土产量的最高峰,开始持续下滑了。

1967年下滑幅度尤其惊人,在高达年化12%的通货膨胀和超过10%的利息面前,全美各石油资本家缩紧口袋,减少资本开支、降低技术投资,使产能持续下降。

美国让出来的海外份额,轻易被中东原油给填补了。

至于牛牛,要么从美国拿不要钱的西约援助成品油,要么通过德国这二道贩子买苏联油,这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还能使用英镑买油的地方了。

沃金斯推断了英国人的心理状态、腊斯克解释了伦敦的操作手法,现在就看肯尼迪接盘不接盘了。

他气得太阳穴突突地跳,最后还是按捺住了火气,问沃金斯:“上将,您打算怎么做?”

“要不……”

沃金斯斟酌道,“以皇家海军南非舰队纳入我军统一指挥序列为前提,默许他们这么做,并给南非争取3周以上的临时停火时间?”

肯尼迪眼珠子瞪得滚圆:“然后,我们还得出这笔钱?”沃金斯没接他的话,而是委婉提醒:“2艘配备舰载机的航母冲抵款,不管怎么算都不会超过20亿美元。南非方向如果全面惨败,要想最终反攻,绝对不止20亿美元!

我们在南非的留守兵力、物资、装备都大大超过了这个数字!

南非政府还在账目上欠了我们400多亿将近500亿,一旦他们和澳大利亚那样国家崩溃、财政破产,我不敢设想国会和金融市场会有什么剧烈反应。”

连伯克也认为沃金斯的话虽不中听,但颇有道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