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滚雷(8)
既然各方面都已勾兑好,那事态就加速往前发展,伦敦上下也松了口气,以异常复杂的心情安顿马耳他号、巴哈马号两艘航母以最快速度向的里亚斯特驶去。
根据协议,英方要为航母配备完整的舰载机才行,但事实上无论是F-4斯贝还是布莱克本掠夺者都已不足,为能尽快停战,不给中方任何拖延时间的借口,牛牛找意大利人中转、帮忙。
最终中方予以答应,短缺的17架F-4斯贝由意大利提供21架美版F-4(陆基)顶替,放弃所有掠夺者,由意大利提供78架F-5舰载机作为冲抵,两者间价值差异,英方另行交付48台斯贝发动机。
上述产品可在停火生效后72小时内交付,不算违约。对美国明着默许停战,实际却背信弃义进攻的里亚斯特,中、英都有所提防,伦敦也怕夜长梦多,希望中方补充完毕后尽快转移到发罗拉去,那里算是中国全权控制的海军基地并可停靠。
最起码可以减轻伦敦的责任,免得将来连伦敦一起骂。中方对此钳制就是在南非方向继续保持强大的进攻态势,毕竟3天内美国最多只能往南非增援2万兵力,这还不在中方的眼里,随时能推下海。
放任美军上岸是中方的既定策略,在停战生效前最后几小时,南非战区也没急于压缩对手活动空间,而是让各支部队保持相互衔接、占领并控制赛德伯格山脉、开普山脉、朗厄山等关键隘口与交通要道,而不是随意前突,保留下次进攻的居高临下态势。
留给南非政府的控制区还有开普半岛、开普平原和沿海平原,总计面积大约20万平方公里,生活着白南非60%的人口。
这里有很微妙的变化,黑南非本想拥有大部分开普敦省就足够了,中方提议划给白南非大约是后世西开普敦省位置,随着现在解放军持续推进,黑南非方面跃跃欲试,多次找中方,希望他们把白人全赶出去,或只保留沿海10万平方公里土地。
话里话外对中国与英美再次和谈不满,明着是说不理解为什么大好形势不不继续趁机追击,实质就想让解放军把白南非势力全清除,不再保留了。
杨成武、邓华、吴信泉等人十分皱眉,一瞬间忽然理解了总书记指示的重要意义:
要平衡,不要偏颇;
要尊重每个民族的民族自决、独立和解放权,非洲黑人并非一个整体,土生土长上百年的白人同样也有民族自决权。
中国当然坚决反对白人至上与种族隔离体系,但也不赞同黑人至上或黑人版的“种族隔离”体系。
在万生岛上不理解有关停战决策的人群,总前委就安排他们看电视、看实况转播。
10月1日下午,哀乐低沉回响、有关街道保持肃穆,第4批也是最大一批“非洲解放烈士遗骸归国仪式”在京举行。
车队缓缓通过人民大道与人民广场,让烈士们最后一次眺望人民英雄纪念碑。
包括主席在内的在京所有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军委委员、各部委首长等群体,随同20万首都军民,佩戴白花、臂缠黑纱,在人民大道上整齐列队,低头肃穆,迎接烈士们归国。
1967年不是逢五逢十的年份年,所以人民广场不举行阅兵仪式,但对是否举行烈士归国仪式并从广场通过,其实内部有争议。
迎接烈士归国当然很重要,但部分领导顾虑国庆是大喜日,持保留意见,或者说,希望日期能错开。
但林冠华认为,这是烈士们最后一个国庆节,他们有资格获得全国人民的瞻仰与纪念,国庆节当然是喜庆的日子,但也是烈士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以瞻仰烈士归国车队替代阅兵式,正是为更好纪念并世世代代传颂下去。
最终主席拍板,要搞!
正好是休息日,有关党政干部都应该去;国庆既然是纪念日,那其他纪念活动还是照常,想必烈士们看到祖国人民喜庆的氛围,在九泉之下也会很欣慰。
从去年出兵以来,解放军席卷中东、非洲,在大量歼灭敌人的当口,自身伤亡也近5万,其中死者超过半数。
烈士不一定直接阵亡,还包括当地环境恶劣、水土不服、突发事件等等情况,但不管怎么说,跨海2万里远征,最终死在异国他乡,无愧于烈士称号。
不但迎接活动要办,且中央电视台要向全世界转播。给基层部队官兵看电视转播一方面是正向激励,鼓励大家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如果你看了转播出现情绪不稳定,害怕牺牲,不敢付出,趁早还是不要去战场的好,免得连累战友。
另一方面也在潜移默化中告知,中国解放非洲并非轻飘飘,而付出了重大代价,经济上、人员上都如是,与抗美援朝时期的保家卫国还不一样,与南洋、澳新战役时期也不尽相同。
达成目的之同时,尽可能要控制自身付出的代价。
林冠华更暗示中高层,既然中国为非洲解放付出了巨大代价,那必然需要对等回报,未来也要坚决捍卫自身利益,仅为单纯的意识形态口号或极少数人的世界大同理想,完全不应该。
反过来也给中央委员以上的高级干部施加压力。
有些话已形成回旋镖打过来了,比如主席评价美军战略上的重大弱点是力量高度分散,“十个手指按住了十个跳蚤,一个也抓不住”。美国需要控制的地方太多,欧洲、非洲、中东、西太平洋、东南亚还有拉丁美洲它都要控制。
在这种政治需求下,美国在世界各地都要驻军,兵力非常分散。
主席认为这些驻军基地加上为驻军而签署的条约,是美国自己给自己套上的绞索,背负了责任和义务,并陷入各地局势中去脱不了身,这就把自己力量给钉死了。
总体而言,主席比较反对海外基地,尤其较多设置海外军事基地并驻军。
但林冠华就认为海外基地有必要设置,驻军也完全需要。中国可以不像美国那样拥有过多基地并形成开支黑洞,但关键节点控制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次战事,英美之所以不敢派水面舰艇来印度洋广泛破交并袭击中国后勤线,就因为中方控制了所有关键节点,使敌人感受到无形威慑而在权衡后不敢。
假设中国没驻军、没有可靠的海外基地,光印度洋破交与反破交就可能忙得焦头烂额。增加的消耗与驻军相比只会代价更大。
作为世界性大国,世界各地发生的事理论上都与中国的利益密切相关,怎可能不管?中国不但要管,还要尽可能管好,无非要自我克制,别像美国人那样横行霸道。
远程介入没基地怎么行?
故而,马耳他、塞浦路斯、查戈斯基地都需要抓住并巩固,等北非战役结束,中国还要在的黎波里附近驻军并强化地中海舰队,保持在中东的威慑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本土远离战争并保持快速响应能力。
原则上不介入他国内政事务没错,但如果他国内政变化影响到中国切身利益且不可逆转,该干涉还是要干涉。
相反,如和中国利益牵扯不大,只是意识形态或社会制度具备一致性,那就不该干涉。
基于上述推论,利比亚政权颠覆进而影响中国石油利益,必须得管;南斯拉夫政权分裂或各自独立,哪怕标榜社会主义,要分家就分家,要解体就解体,中国不该管,要尊重南斯拉夫人民的自我选择。
这套路让主席不太适应,但常委会和军委主流意见都支持林冠华,甚至以温和为名的总理现在也逐步转为扩张派了。
若非听说有30万人不好安置,再加马耳他与欧洲历史密切相连,彭真甚至还想把马耳他也吃下来,在欧洲搞一搞离岸领土。
依照他朴素的观点,租借的发罗拉基地哪有自家领土好?大片土地不敢想,弄个殖民地小岛合理吧?又不是没买过殖民地。
到这时候,主席才明白“苦一苦世界、骂名主席担”的杀伤力有多大,林冠华在外界眼里可能还算温和派,因为经常出面喊停战,搞君子协定、做生意,甚至能为收2艘航母喊停战并给牛牛进一步支招,包括4000万盎司买船案也是他签的备忘录。
可谁知一系列场面都是林冠华折腾起来的,主席不过出面背锅而已。
义务这东西也要看怎么履行。中国有上约体系,有各类盟国,两圭、玻利维亚受到攻击,那就必须得管。
远离核心、跨越半球去管远不远?
当然远!可谁让中国在南美有那么大一片领土呢,不管也不行。在中东有天方省,如周围都乱起来,天方省能好好经营么?西洋省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