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绝杀(18)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278章:绝杀(18)

肯尼迪兀自辩解:“我也不想拖啊,目前这种条件和处理方式,明显有人刁难我们,毫无诚意……还有……某些团体吃里扒外和敌人唱双簧也加剧了政府面临的困难……

以前天天有人说高层泄密,我还奇怪来着,看目前这场景,我压根都不奇怪,甚至觉得……”

麦克纳马拉没心思再听肯尼迪掰扯这些,人心中的成见是座大山,很难翻过去。

他可以相信幕府集团为了建国与中国进行合作,但不相信为了合作,幕府集团在台上时就倒卖情报、泄露机密并充当间谍,如果那样,克拉克搞《两洋法案》干什么?

人家当初都是为尼克松铺路的,是因为肯尼迪突然上台,实在没办法才搞了这一手。

“你不会打算在卸任前都不同意和平协议吧?”麦克纳马拉单刀直入,“我们没多少时间了,每多拖延一天,手里的底牌就少一分……你看看股市都跌到什么程度了?

43.77点!这是大萧条以来,仅次于1932年的最低点,比珍珠港事件后最低的92点还少一半。

之所以还没出现遍地失业、动荡不安的局面,不是因为若无其事,而是大家尽可能在忍耐。

大萧条将胡佛总统永远钉在耻辱柱上,肯尼迪先生,您也不想因为第二个股市低点而被永远钉在上面吧?

美国人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号称600万犹太人共赴国难的贝京,首先自己就完蛋了。

美国这么大、这么富裕,东山再起很容易的,何必在一局已明确输定了的棋局中胡搅蛮缠呢?早点重开不好么?”

一说起这,肯尼迪下意识一哆嗦,喃喃自语:“我签了字,你们就能放过我?只怕死得更快吧?”

这问题连麦克纳马拉也无力回答,最后宽慰道:“日韩问题就先这么处理吧,其他细节让国务卿阁下再谈谈……我从不赞同毫无原则让步,但更不赞同不顾客观实际,从想象出发的谈判。”

以贝京为首的极端派,确实裹挟民意,准备折腾600万总玉碎。

犹太人毕竟不是日本人,这种想法太过极端,再加犹太人在军队损失超过28万(毙伤俘),平民伤亡逾20万,又继续动员30万兵力参军后,绝大多数人都受不了这种场面。

这注定了贝京的结局,虽然搞暗杀是小团体,但贝京一死,没犹太人公开给他喊冤,甚至很多人认为他死得好,早就该死了。

这种画风逆转也让极端派不敢再多吭声。

毕竟,真能慷慨赴死的人,很多已倒在战场上,现在还活着的人,或多或少都还想继续活下去。

受过教育、有理智的犹太人都明白,虽然中东穆斯林喊打喊杀、恨不得完全铲除而后快,但中、法两大国其实不见得有如此意思,他们甚至还愿意承认给予以色列生存和独立的权力,包括第二轮谈判中也把耶路撒冷划给了自己。

何必再为政客们那虚无缥缈的大国梦想而粉身碎骨呢?

既然以色列有意求和,再加极端派头头已死,很多事就容易谈了。

中法划下了道道:

-以色列的罪责由贝京承担主要责任,由以色列政府承担次要责任并负责道歉;

-在原联合国决议基础上将以色列疆域重新划定为1.35万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减少的2400余平方公里为赔偿阿拉伯人的损失,算修正联合国决议的不公正之处,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总共领土共约2.7万平方公里。

修正后,以色列和阿拉伯人各占一半,而且双方都是好地、山地占一半,而不是原来的把好地都划给以色列,烂地都给阿拉伯人。

济赫龙雅各布-迈哈德一线以北的近6000平方公里,全部划给德鲁兹共和国;

南部的加沙走廊(呈现7字型,宽度大约40公里,包括埃拉特及其出海口),划给约旦,面积7000余平方公里。

另有300多平方公里被称之为耶路撒冷走廊,即从约旦苏迈韦出发,设一条宽度大约18公里的走廊连通耶路撒冷东郊,为穆斯林进入耶路撒冷提供便利,今后犹太教徒和穆斯林各祭奠各自的,不互相干扰并划出分界线。

经过如此划界,德鲁兹共和国和约旦王国一南一北如同两把大钳子紧紧包夹住以色列,在背后撑腰的就是中国,再往外推是法国。

苏联再也没陆上通道能直接联通以色列,海上通道首先要过黑海海峡和希腊群岛这一关。

-新边界划定后,有关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都应离开非本国领土到新地方定居。

-以色列为驱赶、破坏等罪行以及巴勒斯坦人返回安置等共支付赔偿款约12亿美元,塞浦路斯、阿拉维、德鲁兹和黎巴嫩每家各2亿,约旦为4亿。

不多不少正好12亿,是因为美国第二批拨给以色列的援助款项总计12亿,消息已完全公开。

约旦能获得最大的领土和金额,主要因为约旦将承接并安置最大多数的巴勒斯坦移民。

总的来说,阿拉伯世界对此结果不是最满意,但没更好办法。

直接接壤的约旦、德鲁兹、埃及、黎巴嫩乃至阿拉维都已陆续表示赞同并拥护中法两大国这么处理,并认为基本是公正的。

约旦确实想全部占领巴勒斯坦土地并把犹太人赶走,但一问具体把犹太人安置到什么地方就卡壳了。

全球没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接受这么多犹太人,甚至苏联、波兰等送出犹太人的母国也拒绝回收。

不把人送走继续留在领土上,需要淋浴室并配合全套最后解决方案,希特勒都没能完成的宏大战略,约旦怎么可能完成?

中法规劝起了重要作用,中国明确表示,如果全部吞并巴勒斯坦地区,约旦会变成众矢之的,明天阿拉伯人乃至巴勒斯坦人就要对准你了……

约旦人觉得很有道理,又不是没占领过约旦河西岸的那些地区,最后咋样?

约旦国王不是被以色列人,而是被不甘心的巴勒斯坦人杀了!

德鲁兹不赞同干掉以色列,以色列如果在,德鲁兹派和阿拉伯人还有穆斯林这个最大公约数,没了以色列,自己就是穆斯林的异端,分分钟会被人干掉。

黎巴嫩当局也抱有类似想法,只要把控制范围内的穆斯林送走就可以了,只要以色列继续存在,阿拉伯人矛头始终会先对准犹太人,没以色列,基督教马龙派的身份落在穆斯林眼中不也是异教徒么?

到时就变成自己孤零零处在穆斯林包围圈中了。顺此逻辑推理,阿拉维派类似,大家为什么要独立建国,不就因为在叙利亚这大盘子里活不下去、活不好嘛。

没以色列前,中东从来没太平过,反而有了以色列,大家首先对准犹太人。

埃及表示赞同,首先因为萨达特领导的埃及民间武装终于留在了阿拉维,不会再和开罗政府捣乱了,更因为约旦拥有完整的加沙走廊后,埃及和约旦互为邻国,以色列和西奈半岛再不接壤,埃及战略态势改善很多,反正消灭以色列埃及又捞不到好处

既然一批当事国家都同意,其他喊打喊杀的中东国家也没办法。

为吃掉犹太人这28万并再抗衡30万兵力,中东圣战联军损失同样非常大,伤亡数高达近10万,真把600万犹太人全干死,要再死多少人?

大家暗暗盘算,觉得划不来。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