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绝杀(19)
5月18日,汉城回合谈判再次无疾而终,中美未能达成任何有约束力的协议。
倒不是说腊斯克不想谈,而是关键问题上都被肯尼迪出具了否定意见,他也没法深入谈。
再加日韩这件事已如此处理,连解决契机都没有。
有些事情,比如中国没收日、韩美军基地里的装备和物资后,又把部分装备反手卖给了韩国和罗马,也只能装不知道了。
就在同一天,克拉克发布敕令,基于现实情况与传统友好关系,为满足日本、韩国、泰国、菲律宾民众实际需求,罗马帝国将开放快速移民通道,授予日本50万个配额,韩国30万个配额,泰国与菲律宾各20万个配额,除无犯罪记录要求外,不设任何其他信仰、财产、技能、学历等前提条件。
只要在罗马帝国连续居住满183天且无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的表现,可直接申请罗马国籍并享受一切国民待遇。
除上述移民配额外,另外开放主要强国护照的免签许可,毕竟英、法、德、意最近这段时间都已相继承认了自由罗马。
美国虽未建交,但罗马帝国依然允许免签入内……
这不但是当初的承诺与配套安排,也与罗马高层试图改变人种结构的决心密切相关。
相对而言,巴西东南部经济更为发达,种族人口也更白,罗马高层当然希望完全引入白色人群,但又知道这是办不到的,全球没那么多白人移民,布尔共和国都还在嗷嗷待哺呢。
但又不想引入黑人,因为罗马境内黑人足够多了,从人种学说,由于世代混血,巴西拥有非洲血缘的比例甚至超过号称大熔炉的美国。
最后克拉克拍板决定,主要从美国和欧洲引入纯种白人,再从远东引入亚裔。
亚裔引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起码中东后裔不要,哪怕他们可能肤色更白;南亚后裔也不要。
罗马要求的亚裔只限于小部分东亚、东南亚地区,如日、韩、泰、菲律宾、安南,除此之外,缅甸、印尼、马来等几乎也不要,无非不在明面上列出而已。
大家一致公认,信奉耶稣的系列种群,无论新教、天主教、圣公会或其他族群都是可以的;佛教、道教等也都可以,穆斯林不要,免得出事。
除非其他合格移民中带有犹太血统,否则也不要犹太人。
通过移民改良,让罗马帝国人群结构变得更合理些。
关于华裔尤其中国华裔是否接受移民,采用折中办法:即华人先移居泰国,居住数年后获得合法身份并被承认为泰国人后,可在泰国配额这口子下移民,除此之外,除非是通婚或特殊情况,否则不收直接移民。
当然,持有其他欧洲国家或美国护照的华裔不受限制。
要不然,中国自己都在向西洲移民还给予补贴,完了罗马直接从西洲引入中国移民,斯小林肯定得发飙!
无论如何,这时候公布移民方案,不啻于给日韩注入了一针强心针,很多人着急移民,去警局有关打无犯罪纪录证明都排起了长队。
田中角荣、白善烨都不敢无视这股风潮,立即和中方沟通,
在东京的彭真表示,想去罗马的人群都可以放,如果配额不够,到时中国可以出面沟通,再酌情增加。
田中角荣颇为不解,如敞开移民,岂不是日本的资金、技术乃至于部分专业技术人口都要流失?中国不着急么?
松田千秋一脸云淡风轻,笑道:“不服您的人都走了,剩下可不就是顺民么……与其让人不情不愿留下来给咱们捣乱,还不如礼送出境,让他们去罗马。”
“难道不会给中国在南美的领土形成压力么?就算公方殿目前对华友好,他们可就未必……”
“总书记面向未来的战略总是高明的……”
松田千秋意味深长道,“为什么要扶持一个相对强大的罗马帝国而非把巴西削弱到极限,他也担心有朝一日西洲与中国本土分离啊。
就目前这样子,没有中国中央支持的西洲,将来能与罗马抗衡么?
让陆军马鹿及其余孽去罗马,将来必然也绝了西洲与罗马合并的可能,您不会觉得中日能合并吧?哪怕中日关系再好,哪怕韩国都和中国合并了,中日都合并不了!”
田中角荣万分惊讶,深入思考后深以为然:依托这种安排,位于南美的西洲很难再发展成为脱离牛牛的美利坚啦!
还不等国际舆论回过神来,第二天,罗马宪政委员会又颁布了《自由罗马帝国宪法(暂行稿)》,明确规定,自由罗马为立宪君主政体,实行三权分立体系。
行政大权归皇帝掌握,有任命首相与内阁各成员的权力,政府对皇帝负责,除非皇帝任免或上下两院均以三分之二多数弹劾,否则不被罢免,但皇帝的赦令和条例需要分管大臣会签与副署方为有效;
立法大权归议会掌握,议会为两院制,称上议院/元老院,下议院/精英院,每届任期5年,中途不得解散或提前大选。
上议院成员固定名额100人,以上六爵获得者为资格,在本人自愿报名基础上遴选,报名人数多于当届名额通过抽签决定,除非法定人数实在满足不了需求,否则不得连任;
下议院成员按固定10万选民选举产生一名的比例分配名额,可连选连任。
年满18周岁的国民均可登记为选民,议员候选人需满足年龄30周岁以上,但现役军人、内阁成员、各级政府官员不得为下议院候选人。
各行省议会与帝国议会方式一致,但行省元老院资质放宽到所有世袭爵位(9级),行省精英院以每4万选民产生一名的比例分配名额。
司法权由帝国最高法院、宪政委员会共同掌握,设大法官9人,任期终身(但当事人可辞职),宪政委员会享有大法官人选推荐权、皇帝享有人选提名权、议会享有大法官人选决定权(通过需简单多数、弹劾流程与弹劾首相或内阁大臣一致)。
上面这套体系基本和美国体制大同小异,无非把普选模式的总统换成了世袭皇帝。
但“统帅权独立”这一条,深刻揭示出罗马帝国与美国体系的关键不同。
相比日本的统帅权独立及军部利用现役武官体系屡屡干涉内阁,罗马做法稍微往后退了一步,将军政和军令分开,明确规定国防大臣为文职,总参谋长为皇帝的军事幕僚,由现役武官充当,不受内阁更迭影响。
大体逻辑与德意志第二帝国更接近,但与德二陆海军分开,总参谋部其实只是陆军总参谋部的情况相比,罗马帝国总参谋部是彻底的总参谋部,囊括了各军种。
总的来说,文官和立法体系掌握宣战、军费、后勤等重大权力,但在军队指挥与人事晋升上没有太多权力,实权掌握在军功体系和军官团中。
为防止议会借预算审核权与政府、军队为难,宪法明确规定,在当年预算案未获通过前,可按上一次预算案通过的水平和标准代行。
宣战需要议会审核,但帝国主权和海外领土遭受侵犯时,可直接反击,毋庸受宣战权制约。
与此同时,军队又单独细分出近卫军,包括快速反应部队直属于近卫军,只服从皇帝敕令。
从这点来说,罗马比美利坚更具军国色彩,甚至指挥权比德二更稳固,这是所有军头的一致想法,他们不想再和美国一样被国会山死命压制了。
加“暂行”字样,说明目前还没有经过上下两院审议,是自上而下的宪法草案。
根据时间表倒排,1968年圣诞节前要完成有关行省划定、最终选民登记,于明年万寿节前召开第一届帝国议会并正式审议表决,通过后即为正式宪法。在此过渡阶段由皇帝通过内阁先行“训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