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谢幕(12)
各大财团中,波士顿财团联合洛克菲勒财团,旗帜鲜明地支持肯尼迪担任总统,最为高调,还和老肯尼迪为代表的爱尔兰系合流,实现交叉持股。
肯尼迪入主白宫,替波士顿财团争得大批军事订货,所属特克斯特隆、雷锡昂、波拉罗伊德等公司异军突起,十分活跃。
此场面引起摩根财团强烈不满,波士顿增加的订单,基本就从摩根这里抢夺的。
肯尼迪如果还在台上,摩根确实没啥办法。
随着肯尼迪被暗杀,尤其其家族被沃金斯为代表的军官团连根拔起、全面清算后,摩根就认为机会来了。
当然,摩根还要再看看风向,还不敢马上下重注,正巧获得了可靠情报,便投石问路,亲自把材料送给沃金斯。
沃金斯也不想总打击议员群体,虽然知道里面还有很多问题,但过犹不及,摩根的“举报”正中下怀!
本轮打击对象是尼克松竞选搭档,可有效震慑共和党方面,让他们明白:沃金斯不—定能当总统,但他能决定由谁来当总统!
远在东京的腊斯克并不知道华盛顿酝酿着更大风暴,依然兢兢业业在和王稼祥谈判。
大体原则基本确定后,有些细节还要抠。
比如,双方议定战俘费用是42亿,但因紧急事态委员会没收了一批犹太和肯尼迪家族在日韩资产,沃金斯不太想继续持有,希望冲抵,这就需要具体评估并折价计算。
中方可以认同冲抵思路,但价格必须按中方来,谈不成的情况下,美国可选择出售给第三方。
又比如,腊斯克提出在日韩基地目前归中国承继,这没问题,但要求把这些不动产也折算费用。
王稼祥不同意这个要求,这些玩意就和基地内物资、装备一样,是中方战利品。
说到没得说,腊斯克又表示日、韩政府累计还欠美国20多亿债务,完全没抵押,本来美国控制一半领土不怕两国不还,现在中国已全部实控,他要求把这些债务提前收走或转给中国。
王稼祥征求林冠华意见后同意接盘,但要求按现行美联储标准一次性贴现,数额冲抵有关费用,中国再找日、韩索要。
细节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扣扣索索也能搞出不少东西来。
到7月3日,腊斯克甚至直接表示,希望在两国关系正常化后,由中国中金集团配合出一份投资建议,看好美股,认为会大幅度回升。
王稼祥和随从们都愣住了,做梦都想不到中金的投资报告威力有这么大。
林冠华表示同意,要求美国单独以官方出具文件:提前解除迪戈加西亚群岛的租赁合同同时所有附属设施都归中国。
现在轮到腊斯克发呆了,在他记忆里,这岛屿不是早就租借给苏联了么?难道中方不知道?
再仔细询问才明白,牛牛已把所有权卖给中国了,买卖不破租赁,英美间签署过租赁协议,还需要当事人主动解除。
至于美苏间只是备忘录,没有实际效力,毕竟美国又没获得转租权,不敢白纸黑字写上去。
腊斯克幸灾乐祸:“莫斯科该不会在印度洋上和你们打起来吧?”
王稼祥乐了:“产权清晰是我们的正规要求,打起来倒也不怕,总书记率领主力舰队已准备取道好望角回国了……我们现在更担心—旦英加合并获得通过,你们和加拿大会不会打起来?”
一说起这,腊斯克的脸顿时拉长成为了苦瓜脸,怎么说都不行。
苏联本来一直想把迪戈加西亚岛建设为海军基地,奈何团结港都没搞好,再加前几次小动作被中国发现,实在没多余精力搞这件事,除少许驻扎部队外,基本设施都还保留着1945年左右时的水平。
林冠华打算等回国途中端掉并正式控制并大规模新建!这一天,方毅通过卫星电话向他汇报最新动向,意思苏联已同意转让Tu-22M、Su-24有关技术及实物,希望还能获得中国的灵巧攻击套件。
“套件可以卖,价格也标明了,但需要收现款,莫斯科打算用什么支付?”
林冠华疑惑道,“哪怕算上核潜艇、Mi-24直升机乃至这些都完全不够抹平当前逆差啊。”
“苏联提出增加牲畜、肉类、电力供应……”“还卖牲畜?”
林冠华愕然,“他们那奶牛都卖了多少啦,再出口肉类?苏联传统上就不是以畜牧业发达供出口的,我不是说不要,而是觉得如此出售,难道不影响国内消费么?”
“米高扬同志亲自和我谈的,表示希望我们多承接些,缓解逆差,他们已特意把对华贸易结算中的卢布改为24卢布=1美元,相当于1人民币=12卢布。”
方毅补充道,“除此之外我还得到消息,苏联关停了一大批畜牧业农场,今后不再恢复,且本国商品补贴将极大压减。”
林冠华十分吃惊:“那物价就要大涨啦,老百姓肯定会严重抗议……”
“我知道是这道理,但没法说,他一直希望我们给予贷款,我每次都搪塞他,说我们还欠着美国近2000亿美元……”
既然波德戈尔内决定孤注一掷,那米高扬和柯西金只能硬着头皮按这思路来缓解问题。
关掉数目众多、以畜牧业为主体的集体农场,再把所有存栏牲口尽可能变现并压低本国市场供应。
这里得到双重好处,一方面可以不用填补金钱进乱七八糟的窟窿并压实账目,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国这里回笼一大批资金。
无论奶牛、肉牛还是猪、羊,亦或者是皮革,都可以变现,且数目庞大,上来张口至少40万吨。
除此之外,由于牲口减少,饲料粮需求也会同步减少,这就能压缩进口需求,甚至有余力可供转型生产其他经济作物。
柯西金已经发现了,通过让边疆地区人口回流其实能更省钱。
道理没错,就苏联这稀烂的物流和管理水平,越分散越糟糕,假设人口全挤在全国前20大城市里,整体管理效率会提高很多。
至于人口进城后如何安排就业也不要紧,因为苏联军工体的耗费水平又进—步提升了,所有都需要连轴转。
大大小小的军工体以前耗费了60%的财政支出,土耳其战役强化后,军工体耗费已来到70%甚至更高。
财政支出一直高于收入,苏联民众又没购买国债习惯,以前的钱还存在特别国债中呢,巨额财政赤字只能用印钞来缓解。
故而,波德戈尔内批评柯西金的补贴太烧钱也有道理,这次汇率贬值就是追认有关成果。
“商务部怎么看?”
“大家都认为……这样下去,下半年逆差肯定会减少,毕竟出口量也会压缩……当然,这不是最主要的,最关键是,这么搞的话……”
方毅叹了口气,吞吞吐吐道,“我怕酿成东柏林事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