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更迭(1)
政治观察家们都能看出,德国搞消耗战并非是为大规模进攻苏军的先声,而是在持续巩固德奥合并成果,顺便实地测试刚到手的新玩具好使不好使。
除此之外,德国另一目标是重组德奥军工体。
二战时德国产业链有很多部署在奥地利、捷克,捷克那套肯定不可能再弄回来了,但奥地利完全可以重组。
两国合并和经济产业重组从来不是小事,需协调多方面关系,这种时候,柏林压根没心思谈和。
但就算看明白,也没什么太好的应对办法。
东土耳其这片本就是山区,原本算德国拥有传统优势的领域,更别说奥地利出身的山地步兵和猎兵,更有显著优势。
随着中欧、美欧、中美关系陆续调整到位,中间派们担忧起来,包括勃列日涅夫都在主席团会议时指出,不能再这样持续下去了,要有转机,要尽可能与中国沟通。
可惜想沟通也没什么特别好的办法。欧洲的条件,莫斯科不想答应;中国提出来的办法,苏联不想听;而苏联的要求,没一个人答应。
在这种情况下,谈了完全白谈。
质问中国签署《互不侵犯合约》的动机也没意思,中国说不针对第三国,你是信还是不信呢?
毕竟北京已明确暗示莫斯科:只要你不首先动核武器,那《乌拉尔方案》就不可能成真。
这句话必须反过来理解:如果苏联首先动核武器,那《乌拉尔方案》估计真就免不了,这可是比《互不侵犯合约》还厉害的东西,这警告如果都能接受,那《互不侵犯条约》又算什么?
苏共主席团又不是看不懂形势,所谓欧盟不包括东欧那一片,换言之,欧盟已认可中国影响甚至领导东欧作为欧洲与苏联间的缓冲区。
要进攻西欧,必须跨过东欧,必然与中国起冲突。
中国是不是下场,匈牙利战役已证明过了,现在更好,中国都有东欧驻军与地中海领土了,走东欧必然撞见中国。
不从东欧走,剩下的唯一通道就是走北线打穿德国!
都准备打德国了,那估计得把大雷雨计划从档案室里翻出来捣鼓捣鼓。
既然唯一通道是北线,那德国在南线死死顶住,似乎情有可原。
主席团也知道,只要退回去啥事没有,德国会赶紧回家去折腾德奥合并。
但主席团或者说强硬派就是不甘心,一旦他们主动退却,强硬的虎皮就没了,部分高层就又要换人了。目前唯一的办法还是苦撑待变。
德奥合并、英加合并、北约与西约重组后,国际舆论焦点终于从政治和外交移开,转向了奥运会。
本届墨西哥奥运会原本是10月12-27日召开,但因北美特殊情况,国际奥委会临时延期半个月,原定27日是闭幕式,现在变成开幕式,其他所场面都顺延。
联合王国以崭新的姿态参加,南非也不再因为种族隔离而被奥委会拒绝参赛,德奥合并参加,魁北克则专门组团。
总体而言,参加国家比历史上多了近30个,且可以说,这30个代表团能参加,几乎都和中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哪怕魁北克独立也是中国煽动蝴蝶翅膀后折腾起来的。中国体育代表团照例由贺老总率领,分乘4架C919(国产化的DC-8)前往墨西哥,包括领队干部、运动员、教练员、后勤服务人员、记者与电视转播技术顾问等等,高达近900人,规模在全球都属于名列前茅。
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为适应新形势同时抓住有利时机,林冠华指示启动C-929机型全球招标:大型宽体客机、航程、载客量、起飞能力越大越好,至于机场设施改进不要介意,中国可通过基建升级来优化。
主要报名对象共是4款:道格拉斯DC-10、洛克希德L-1011、牛牛的VC-10超级改进型和波音747。
原本波音并不想出让刚刚研发成功、面向新时代的747技术,但此时情况紧张,由不得波音再拿大。
由于竞标战略运输机失利,波音失去了美国军方订单,把希望全部寄托在民用身上。
为能研发和建造747,波音在华盛顿州西雅图北部购买了约3.16平方公里土地,用作全新厂房建造,是当时全球最大的工厂,与此同时还砸下去了14亿美元研发经费。
之所以愿意通过泰国渠道、绕开肯尼迪政府管制向中国输出全套波音707技术,也是为能回笼资金,解决困境。
即便如此,波音仍然走到了财政危机边缘,预定的种子用户泛美公司端起了架子,要求波音先造然后决定购买,波音不甘示弱,要求泛美先下订单才会落实生产,双方僵持不下。
市场忽然涌现出比泛美更有竞争力和支付能力的大客户,当然要哄抢。
林冠华心里想要747,但不能简单流露出来,毕竟波音对是否转让全套技术很纠结,有点只想卖飞机而不出售技术的想法,但中国必须要全套技术。
他让人表达了对洛克希德L-1011的好感和倾向性,因为L-1011发动机是罗罗的RB211涡扇,这东西中国已有知识产权,且中国也是罗罗基石股东,从场面来说,明显更亲近且具有优势。
甚至连为747开发JT9D-3发动机的普·惠公司都急了,—方面表示自己的发动机绝对能卖能授权,另一方面力劝波音接受。
如果中国国资委与民航总局不接受,那中国市场上747将绝迹,这不但意味着中国航空公司后续不会采用747,乃至和中国关系密切的上约各国也不会用747。
现在不比此前啦,没准日韩买什么机型也要看中国脸色。波音如梦初醒,最终达成意向备忘录:中国向波音采购48架747,单价3200万美元,其中24架由美国波音生产,另外24架在其后由美国工程师指导在中国落地生产。
中国获得生产技术后,为本国航企生产不必再交钱;如向外国销售,波音有权抽取10%销售金额为技术授权费;如单独出售发动机,则普·惠公司有权抽取10%。
整体订单周期预计跨期8年,但从1969年开始,波音就需指导中方扩建厂房并允许中国全面参考、借鉴波音基地。
理论上说,这些合同需要美国政府审议,既然连尼米茨级核动力航母和配套技术都输出给中国并派遣有关专家去中国了,那民航飞机获得审批基本不难的。
10月29日,有关小道消息不经意流出,波音股价如旱地拔葱,怒涨24%!
洛克希德如梦初醒,但为时已晚。
其实不能说L-1011完全不好,但相比747总归差点什么,林冠华考虑合适时机安排成为三叉戟的升级版,可安排为远东地区非跨大洲业务使用,当然,还得再杀杀价。
中国的飞机订单不能简单参考历史,还要参考国际地位与经济发展,更要考虑版图。
3518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中国,近乎4倍部署呢!
现在轮到泛美难受了,再摆臭架子说要波音造出来才买,那头几批飞机肯定就和泛美无缘,排期会靠得很后;—旦现在低头,则最好的议价阶段就失去了,无法再拿捏波音。
最终泛美咬牙签署了18架的意向合同,价格是2900万美元/架,表面看似乎还便宜300万美元,实际上中国才花了不到1.5亿授权费就获得了747的技术,说明泛美的价格其实是偏贵的。
林冠华没心思关注泛美怎么想,甚至后续谈具体合同也不用亲自出面,工作重心在10月30日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
由于事关重大,所有的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全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