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更迭(2)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50章:更迭(2)

“他们几位,包括常委会其他同志和许多政治局、书记处同志都推荐冠华同志,认为他立场坚定、工作得力、成绩显著、已证明拥有领导全局、负责全面工作的能力,能团结各条战线上的同志并在过往实践中证明了自己。

由于年龄关系,冠华同志参加革命的资历确实不深,是典型的38式干部,但无论早期在国外的地下工作经历还是后来主持发改委全面工作乃至最近主持总前委工作,都为党和人民做出了杰出贡献,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在干部和群众队伍里建立了威信,对此我也高度认同!”

主席扫视众人一眼,缓缓道,“这次交班,我和其他同志一起推荐他出任党的第一副主席兼任军委主席,主持并负责党的全面工作,等11大召开,整个中央领导集体再全面交接班。

我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周游世界,351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横跨亚、非、拉、欧、大洋洲五大洲,濒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很大的地盘呦,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好多地方我还不认识,正好了解下风俗民情和基层实际情况。

11大卸任后,我将长期定居西洲搞调查研究,这一点也已明确。

以上意见,如果同志们不表示反对,那就一起定下来通过吧……”

说罢他率先鼓掌,然后会议现场都热烈鼓掌,不管心里怎么想,至少到这个阶段、这个时候,肯定积极鼓掌拥护通过。

随后,总理道:“主席意见已一致通过,现在请冠华同志讲几句。”

“主席,各位同志……说句实在话,交接班这件事我此前没有任何心理准备。

从时间来讲,还不到换届的当口;

从资历来讲,我几乎是在座各位中最浅薄的,建党、建军、土地革命、反围剿、长征等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都未曾参与;

从职务安排和过往贡献来看也不及在座很多同志。

故而,主席想提前退休并交接班我一开始坚决反对,和主席沟通汇报过至少4次,希望他收回成命,至少坚持到11大召开。

但主席有通盘考虑,甚至反过来做我的思想工作,认为革命队伍、干部队伍、中央领导层年轻化势在必行。

其他同志也表达了差不多的意思,认为交接班不仅仅是个人间交棒,更要从党的领导班子有机新陈代谢、革命与建设事业长远发展、国家长治久安,从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事业不断深入推向前进等层面来思考并决断。

最后我接受了这些意见,坚决拥护主席做出的决断。担任党的第一副主席并兼任军委主席,是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也是对我个人的重大考验,要求我必须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迎接挑战,解决问题,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

为此有三个原则,既是对我个人的要求,也与同志们一起共勉。

第一,始终不渝地恪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和精髓,沿着主席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第二,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持之以恒地以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去认识、把握和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迎接新挑战、战胜新困难、取得新成就、实现新进步;

第三,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廉洁自律、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的工作作风,广泛汇聚各类积极因素,团结—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致力于自身发展,坚持不懈地追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共产主义事业的全面胜利!”

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冯白驹注意到主席先稍微皱了下眉,又迅速放松开来,恢复了平和态度。

他很清楚主席为什么皱眉,提前抵达北京后,主席也找他具体谈了一次,不经意间问起了姚文元那篇文章,冯白驹实话实说、全盘托出,主席也没说啥,点点头就过去了。

此前蓝萍的反应,主席再次问起及林冠华刚才这番话,使冯白驹心里如明镜一般。

主席和总书记的意见明显有分歧,尤其关于海外扩张与联合阵线、世界革命等领域,恐怕分歧还不小,否则主席不会对西洲的情况和这两年的斗争问得那么细。

就冯白驹及西洲军民的观点看,坚决拥护斯小林的政策,不但现在拥护,从南洋攻略开始,他其实已大致清楚是谁的主张了。

拥护斯小林不等于反对主席,这里要有调和。

过渡时期总路线,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主席开辟的,难道还是斯小林开辟的么?不归功于毛泽东思想,难道还归于其他?

真要轮到斯小林表态,他也只能赞同姚胖子的文章,甚至公开场合还得拿出来说。

这就是阳谋,无解。

冯白驹现在明白姚胖子这篇文章投机成分不少,好在确实讲了自己心里想说的话,所以他大手—挥通过了,要不然《西洲日报》社论这种要害文章,西洲工委书记不过目、不掌握怎么行?

必要敲打还是要有,他回头打了电话,警告姚胖子老实点,别再折腾有的没的,交接班大事也是他能掺和的?弄不好就粉身碎骨!

少奇不露痕迹地笑笑,斯小林第一次公开把“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调放在主席身上,表面看起来和姚胖子的文章遥相呼应,实际内核完全不同。

他更清楚,姚胖子的文章绝不是林冠华授意的,因为姚文元去西洲,本就是斯小林处理柯庆施问题的附带。

再让人当吹鼓手营造声势,斯小林也不可能选姚文元。更何况他了解林冠华,很少搞这种事,更不会授意笔杆子去闹事,他做的事都自己直发,大讨论一节就很明显了。

他相信斯小林希望主席多拖2年也是真的,背锅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以前有主席遮风避雨,以后就得斯小林自己扛了。

至于说不是一把手不能最后拍板,要看具体什么情况,在常委会经常2:5、1:6的情况下,斯小林其实早就在具体拍板了,总前委权力更大,就像沃金斯的报告需要麦克马克签字同意,但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流程而已。

这种情况下,主席不想再接着干下去也是人之常情,要不然就得扶持人马把斯小林搞下去。

政治斗争谈何容易,上次好不容易起个头让谢富治冲锋,直接让政治局杀手给干趴下了,还不是下面暗自施展功夫角力,是直接在会议现场公开干趴下的,唬得后面上来的杨尚昆战战兢兢、大气都不敢出。

躺在医院养病、素来怀疑一切的陶铸也打算辞职不干了。再找人还有谁能匹敌?起码会场里看不出来。别说其他人了,连蓝萍都不愿陪主席重上井冈山。

哪怕主席定居西洲,蓝萍也不去西洲担任地方职务,继续留北京当广电总局局长,顶多—年去西洲“出差”几个月,斯小林帮她把后续工作与崭新的C929专机都安顿好了。

这架专机名义上当上然归主席,但估计蓝萍乘坐居多;就算用不着1号机,还有总理的3号机和林彪的6号机可用。

林彪专机自己基本不用,且严禁家里人用,而和斯小林—样,常年给军委系统的人员使用。

当王光美把这个“小道消息”偷偷摸摸告诉病榻上的少奇时,后者居然笑了半天。

有一点倒是释然了,难怪历史上姚胖子写《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能挠到主席的痒处并迅速蹿起,说起来还真有几分真本事,一个原本默默无名的年轻人,一下子趁势而起变成4人帮,运气当然不可或缺,本事同样不容小觐。

由此可见,历史会按固有逻辑运作,没《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那就搞“毛主席开辟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你就说难受不难受吧?

他敢断定,这事还没完,斯小林就算当上一把手也轻松不起来。

主席在西洲肯定会发表一大堆理论成果,如何理解、运用这些内容将构成很大挑战,思路一致还好说,思路不一致就是考验。

主席本人未必怎么样,架不住下面还会有人借钟尴打鬼,闹腾出事端来。

稍后哑然失笑:想这么多也没用,已基本和自己没多少关系了。

自己身体只有自己知道,能不能撑到11大换届都算未知数,总理身体也很勉强,虽然历史上确证的膀胱癌在此时体检中还未查出,但心血管存在问题已很明显,有次还因心绞痛送去301急救,虽然很快就出院,依然敲响了警钟。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