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4章:更迭(6)
“谢尔盖,我们已在阿富汗了,列车员同志告诉我,再有29个小时,我们就可以抵达团结港了!”
谢尔盖合上手中的《100天学会常用汉语会话》,不确定地问:“团结港的中的国联络处会正常开放,对吧?通行证和船票不会很难搞吧?”
“不难不难,他告诉我,每天都有船通往中国各大港口,不过要小心点,别坐错了。
她推荐走两班船,一班是到吉大港,然后换中国山南铁路,一路可抵达武汉;这一趟海上时间短、火车也不慢,价格稍微贵点,可能合计需要420卢布;
还有办法是乘船去广州,那就要绕过马六甲海峡,这时间要长好几天,船票比较便宜,275卢布就行……
千万不要贪便宜搭乘去星洲、也就是去新加坡的船,因为新加坡到中国内地的铁路还在修建,尚未通车,别看陆地紧紧相连,但只通飞机和船……”
谢尔盖立即掏出俄文版中国地图,仔细对照并寻找地名。同伴鲍里斯笑道:“到中国,咱们得赶紧买新地图,这地图都已老掉牙了。他们都说在中国,买中国地图送世界地图呢……”
其实这份俄文中国已是他能搞到的最新版本了,但苏联效率大家都懂,1965年出版的中国地图尚未把滨海等地划拨进去,依然标注为英属马来亚。
至于友谊商城,地图这些属于敏感书籍,上架需要苏共宣传部特批,倒不是说一定不允许卖,但限制不少,更新比较麻烦。
其实别说苏联了,中国国内各地新华书店出售的官方地图各种版本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老地图印了赶紧打折卖回收成本。
谢尔盖小心翼翼道:“列车员同志不会……”
“不会不会,你想多了,她见得多了,我们都已算晚了,好多人6月份毕业,7月份就走了,我们都11月份啦!她让我们赶紧走,没准政策又变了呢?”
“政策又变了”是苏联社会老百姓的口头禅,用于形容那些他们看不懂又变幻莫测的政治决定。
斯大林把车臣、卡尔梅克等少数民族迁徙到中亚和西伯利亚,赫鲁晓夫把他们全弄了回来;
斯大林把人员一刻不停往边疆送,波德戈尔内与柯西金又把他们拉回来;
斯大林不顾一切地建立了各种各样的全套工厂,米高扬和柯西金同志砍砍砍、削削削。
要说斯大林好吧,从这些返回的人民脸上似乎看不出这种迹象;要说斯大林不好吧,最起码他那时候中央稳定,不像现在充满了变化与不安。
谢尔盖哑然失笑:“都已这样子了,还能变什么?”
“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天真?”
鲍里斯严肃道,“西波兰进攻东波兰了,后方部队已接到命令顶上去了,连驻扎在保加利亚的军队都抽调过去顶窟窿了,还在传要紧急动员,让预备役和后备役上,我们这样不去落实工作的无业游民,很容易被直接抓去上前线。
你想去打仗么?反正我不想,没什么意思!
现在不是卫国战争的年代啦,没人敢入侵苏维埃,只不过头脑发热的总书记们老想去打别人!
打也就算了,还老打不赢,土耳其和波兰方向都打多少次了?
那些中央首长老想学中国,又学得很拙劣……”
整整30个小时,谢尔盖、鲍里斯等人终于抵达团结港,他们心情忐忑地拿着在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提前准备的有关个人身份、学历证明、商务计划备案书送去中国联络处。
现场人不少,大家颇为默契地排队,心照不宣地互相点头:不能说材料全是造假,但100份材料中至少有98份是精心包装过的,区别在于包装费多少。
谢尔盖、鲍里斯这样正规的列宁格勒应届大学毕业生,属于苏联4大名校,仅仅只需2000卢布;其他人就不一样了,有些人花了3千、4千,甚至还有5千的……
结果几乎所有人都审核通过,没通过的少数人也是因为自己疏忽少带了证明或证件,或有些地方名字不一样,仅此而已,回头再补也可以过关。
即便这样,大家依然不苟言笑,保持了高度严肃。
联络人特意强调过了,不要得意忘形,现在还在团结港,这可是苏维埃地盘呢,中国人不见得会把你怎么样,克格勃和内务部可不是好招惹的,你们交的钱很多都要用于这方面疏通,但他们也有指标,偶尔也要抓些人凑凑数。
不要说给你们定罪,就是随机抓获安排在团结港工地上服3个月苦役,你能不能受得了吧?
你要能受得了这个,那当我没说,有问题自己摆平就好。这还真不是咋唬,团结港到处都是工地,看起来确实挺忙碌,但无论是建设工地还是装卸码头都不是什么好差事,起码文质彬彬的知识分子肯定受不了。
随后,谢尔盖等人凭借护照、签证、通行证三样东西,如愿以偿登上去中国码头的摆渡车。
这时候大家才注意到铁丝网、边界线、隔离带与监控建筑物,又眺望到了远处的防空塔及不远处的标语墙,上面用中、英、俄、阿拉伯4种语言写着文字:欢迎来到中国天方省瓜达尔市!
现在大家对团结港紧紧毗连瓜达尔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比团结港,瓜达尔明显更宏大、更气派、更壮观也更繁华,甚至还看到了好几艘军舰,后来才明白那是中国西洋战区波斯湾分舰队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实力如何不好评估,比起团结港的苏联巡逻艇确实大多了。
苏联当然很不忿中国占领了迪戈加西亚,但形势比人强,筹建中的印度洋舰队连波斯湾分舰队都打不过,那还扯什么?只能装不知道而无动于衷了。
瓜达尔码头购票大厅,大家终于放松心情,叽叽喳喳相互寒暄,谢尔盖抓紧时机问咨询台:“有去旅顺或大连的船么?”
“几乎没有,一个月可能才碰上几艘,基本都是货轮,不载客的,实在要去可抵达星洲再换船,但建议你去中国内地再换火车,那更方便。”
“好的,非常感谢,非常感谢。”
买完船票,鲍里斯不解道,“我知道你父亲在旅顺驻扎过,但不是已回国17年了么?难不成他还有朋友?”
“没有,他一直和我说,旅顺和大连都是好地方,要不是那会儿他已结婚并生了我,他都想娶个中国姑娘………”
谢尔盖惆怅道,“但我有个远房表哥,列宁格勒大学数学系副博士毕业,一直没他的消息,本以为在哪个保密机构工作,后来才明白在大连一家软件公司效力,甚至把全家人都接过去了,上个月给我家寄了信和照片,我母亲看完信才同意我去中国……”
鲍里斯大感惊讶:“兄弟,咱们认识4年了,我一直没听你提起过这种事。”
“嗯……比较敏感,不便透露。”
鲍里斯浮现出一丝狐疑,很快就看到了一封信和几张照片,是对方从背包里掏出来的。
他瞅了几眼,结结巴巴问:“中国政府居然分配给你表哥别墅和奔驰小汽车?”
“这是他自己的……”“他自己的?”
鲍里斯颇为疑惑,“这什么意思?他自己买的?别开玩笑了,我们那里区委书记(相当于中国厅级)都没这么好待遇,你再看他照片里那公司的派头和招牌,明显大型国有企业啊。
中国东方软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我都听过这公司,很有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