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更迭(7)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355章:更迭(7)

柯西金试图用这样的办法,让远东号列车配合货运列车一起分摊贝阿铁阿路庞大的基建投资。

想法很好,最终没什么卵用,因为害怕物价涨幅太高逼老百姓造反,计委反手又给商品提供巨额补贴,等于运费和基建投资还是归中央承担,无非在报表上显示不同科目而已。

远东号每班也就能解决248人,依然不够用,苏联铁道部又根据情况陆续增加了南方号、海湾号。

所谓南方号,就是跨过乌拉尔后,改走中亚铁路到团结港;

所谓海湾号,就是没过乌拉尔前就改走高加索铁路-中东铁路,一直抵达巴士拉,到巴士拉就方便了,无论直接坐船离开还是抵达夜谭市(迪拜)、海湾市(阿布扎比)转乘都有办法。

以前火车都没那么挤爆,可谁让黑海航线断航了呢?

本以为顶多2-3个月就能解决问题,没想到整整8个月还是无法恢复使用,要没有这些铁路线,可真要断档了。

或许有人还会提摩尔曼斯克,但吞吐量实在太小了:二战4年输入的物资不过800万吨;二战后经多次扩容,年吞吐量连800万吨都没到。

限制吞吐量的不仅在于港口本身,还在于港口背后的铁路网,摩尔曼斯克可以终年不冻,但背后的高寒地带在冬季运输就是煎熬。这么一对比,团结港依托的中亚铁路虽然道路崎岖、山地遍布,最起码冬天不冷,少很多麻烦。

在外人眼里,苏联开发阿富汗那成本高得不可想象,但在勃勃眼里,开发卡累利阿加盟共和国尤其克拉半岛的收益还不如他耕耘阿富汗呢。

为什么卡累利阿加盟共和国能从俄罗斯分离出来自立成为苏联一级行政单元?

不仅因为这块地本就从芬兰这里搞下来的,更因为如留在俄罗斯版图里,100%抽俄罗斯的血,独立后只抽90%,好歹还回血10%不是?

谢尔盖、鲍里斯很快登上被称为汉洲型的远洋客轮,并被告知要在船上度过8天8夜,然后能抵达最终目的地:吉大港。

至于为什么被称之为汉洲型,就因为这些船大部分用于中国内地与汉洲间的交通往来。

现在设施已升级过了,相对不舒服的硬卧全改为了软卧配置,全船运送旅客人数也从2000多人改为只有1200多人。

拆下来的硬卧设备也不浪费,重新进入铁路系统改造成为硬卧列车。

有段时间,苏联很想搞客轮建造争夺海外市场,并为此专门设计、建造了米哈伊尔·加里宁级客轮,甚至为确保动力可靠性,专门从德国格斯堡一组伦堡机械制造厂订购柴油机装配。

船圆满造了出来,性能指标与设计也达到了要求,但一艘都没卖出去。

因为他们面临着中国产的西洲型客轮竞争,虽然后者用的还是更成熟保守的蒸汽轮机、油耗也略高,但西洲型同样能达到19节/小时的最高航速,与苏联的最新客轮不相上下。

这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造价悬殊。

l艘完整配好的中国产西洲轮造价只要800万美元,而一艘米哈伊尔·加里宁级客轮成本高达1700万美元,就算油耗低点,油费上便宜的那些钱根本不足以弥补一次性购入是的差额。

本来美帝建造西洲轮也是800万美元且有得赚,随着美元大幅度贬值,美帝船厂再也造不出只要800万美元的西洲轮了,哪怕移植到日本船厂也受不了这价格。

别说满载排水量不过万吨的西洲轮,就是满载过2万吨的桑加蒙级及其改型,在中国熟练掌握建造技术后,英、美、日三国都卷不过中国,更别说苏联。

三国还保有优势的是5万吨级乃至更高吨位的集装箱船、滚装船和LNG等技术含量更高的特种船,满载排水量3万吨内的民用船舶,尤其是传统型号,除少许特种船(如破冰船)外,中国已占据绝对优势。

苏联造船都只能自己玩,运一趟亏一趟,要不然必须由计委买单把成本摊销进去,柯西金显然没这么好耐心天天给补贴,后续苏联客轮、货轮、油轮大规模建造都停了,要么搞更有技术含量的船只,要么选择从中国外购。

苏联还不算最可怜,最可怜其实是韩国,刚吸了口造船产业尾气,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消化若干并发展壮大就已被甩开了,整个生态转移压根没抓住,只留下了给中、日提供配套的部分行当。

好在白善烨没学过穿越史,不知道韩国除了造船,连半导体、重化工产业也基本没了,依然津津乐道韩国纺织、服装、玩具、造纸等产业的成功及获得了中国、美国、苏联、日本的巨大市场。

更重要的是,背靠中国和庞大的上约体系,韩国基本解决了粮食短缺。

韩国农业虽然也有保护政策,但程度比日本轻得多,中国稍微说下就放开了。

也不能说他短见,哪怕历史上没中国竞争且有美国倾斜扶持,韩国也到1973年才发表重化工业化宣言并开始投资钢铁、造船、机械、石化等高端工业。

本时空用韩国普通消费品与苏联换石油、换化肥,与北方的朝鲜换煤炭,也算混得风生水起。

至于其他工业生态位直接被提前崛起的中国截胡了,但除极少数学过党史的人群,世界上没有人知道,连韩国人自己也不那么想。

抵达吉大港的前一天夜里,谢尔盖很早睡着了,一早醒来,发现很多人都在甲板栏杆上谈论着什么,且感觉神情十分复杂。

“出什么事了?”“你不知道?”

“我……我昨天不是很早睡着了么,然后……”谢尔盖忧心忡忡,“该不会东波兰方向惨败了吧?”“倒不是东波兰,而是保加利亚……”

11月21日,保加利亚发生政变,保共中央召开秘密会议,众多政治局委员一致批评掌权的日夫科夫,联手将他赶下台并开除党籍。

曾任保加利亚部长会议主席,因批评日夫科夫经济政策而被开除党籍的安东·于哥夫被恢复党籍并火速当选为一把手。

日夫科夫表面上接受了下台意见,却并不甘心失败,找准机会招呼心腹去通知苏联还在保加利亚的驻军并向莫斯科紧急求援。

葛罗米柯命令尽快扑灭“反革命政变”,可惜保加利亚驻军已抽调大部分力量去东波兰顶雷了,剩余部队不足于压制场面,反而与保军形成对峙。

清晨,于哥夫通过电台公开宣布要“建设保加利亚特色社会主义”,还向中国、罗马尼亚、南斯拉夫、匈牙利等国求援,帮助保加利亚抵抗外国侵略。

铁托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命令南斯拉夫军队快速突入,匈牙利、捷克、罗马尼亚也纷纷表态支持,呼吁苏军立即从保加利亚撤退,由保加利亚解决内部问题!

中午时分船只靠岸,更惊人的消息传出,于哥夫决定为保加利亚前政治局委员特拉伊乔·科斯托夫平反,并宣称科斯托夫是为争取保加利亚的民族利益而被苏联强压杀害的,扣在他头上的一切罪名都是斯大林及其追随者妄加的不实之词。

科斯托夫是季米特洛夫的得力助手与接班人,跟着季米特洛夫与苏联接触。不但支持季米特洛夫与铁托的有关巴尔干联邦设想,还多次在与苏联谈生意时斤斤计较、讨价还价、据理力争。

苏南分裂后,斯大林指控他背着季米特洛夫出卖国家利益,要把国家卖给南斯拉夫。

季米特洛夫去世后没几天,科斯托夫也被亲苏的契尔文科夫抓捕并扣上帝国主义间谍罪名杀害。

当天傍晚,铁托亲率4000多部队赶赴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向于哥夫表示支持,还当着众多保加利亚高层的面指出季米特洛夫死得非常蹊跷,怀疑是被斯大林毒死的。

当初对于季米特洛夫的确切死因,苏联方面选择秘而不宣,其善后处理更是疑点重重,十分反常。

保加利亚医生曾要求检查季米特洛夫的遗体,但遭到苏方严词拒绝,并将遗体严加看管起来,除苏方指定的人可接近外,任何人不得靠近。

就在季米特洛夫死后极短时间内,苏联当局指派曾为列宁遗体做防腐处理的,苏联著名化学家、医学科学院院士兹巴尔斯基紧急赶往医院,在极为严密的监视下,给季米特洛夫遗体做防腐处理。

这些反常举动引发了外界种种猜测,更有知名医学专家指出:苏方对季米特洛夫尸体进行施香脂防腐剂,就是为掩盖尸体内有毒物质的痕迹。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