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章:新策(18)
除铁道部外,秦邦礼代表金融工委、宋任穷代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万毅代表国防科工委也分别签署了各采购1万台的合同,确保鸿蒙IlI在启动时就获得至少4万台订单。
他们使用的都是大客户专用版,基本不需要彩色显示器,搭配14寸灰度显示器即可,但汉卡和网卡全是标配。
4万台先行合同已比鸿蒙I代、II代全寿命周期累计发售量都多,显示出中方对于这款新机型的充分信心。
两天后,外媒发布实机测试测,有效验证了中方介绍数据的真实性与可用性。
1万美元的定价,在中国当然还属于价格高昂的生产力工具,但在欧美并没那么高不可攀,毕竟过去几年间美元已持续大幅度贬值,而鸿蒙Ⅲ在性能、配置极大丰富前提下,纸面价格纹丝不动,显示了极优异的成本控制。
相比之下,各国都还在为3微米芯片良品率而大伤脑筋,就算有成果也得先搭配给军用芯片,军方给的价格要高得多。
沃金斯咨询NASA和芯片制造部门,得出结论是,假设不考虑任何知识产权,单纯山寨一套系统,成本可能高达1.7-1.8万美元,且至少还要延误6-8个月。
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中美都签署了知识产权协定,敢山寨会被罚款或索赔到死。
如果单独设计并达到相同水平需要推迟1年,价格或许会更贵,毕竟还得保持兼容性。
个人电脑从来不是单纯的芯片架构,得顾及兼容,就像鸿蒙I可以跑多用户版的CNIX,也可以跑单用户版的COs,你要开发兼容芯片必须也能完整运行这两款操作系统,最起码能兼容—款,否则不好办。
如果打算连操作系统也另起炉灶重新搞,恭喜你,发掘到了IBM!
IBM就是想从头到脚全自己搞,重组新生态系统,最终耗干所有研发经费而破产。
IBM当时主要发力于大型机,理论上用户群体更集中、更容易替换,就这都不行,别说个人计算机体系了。
相比之下,吸收IBM残骸的雷明顿公司依靠苟学猥琐发育,专门仿制或依靠中国OEM,活得挺好,赚了一大笔钱。
毕竟鸿蒙里难度最大的只是那块6908芯片,其次是内存,其他主板、软驱、硬盘差距都很小,显示器就更不用说,在美国只要能造彩电,基本都能把彩色显示器复现出来。
之所以没人想着用彩色显示器,是因为普遍觉得用不着,为加载彩色图形还要额外牺牲性能。
现在一看,彩色显示模式还是很有必要的,屏幕显示一下子亮眼不少,电脑游戏也有劲头了,免得遇到街机或游戏机就是一堆渣渣。
可见需求有时确实能引导出来。
雷明顿、摩托罗拉等公司目前的如意算盘就是从中国引入6908芯片、内存成品,其他再自己搞一搞,变成美国血统的品牌计算机应付白宫的国产化招标。
面对差距,沃金斯不能说什么,只能勉励大家好好干,继续跟随发展,毕竟,依靠中国技术重置的美国第一代导航卫星(GPS)都还没完成,那都引入多久了?不比PC电脑更重要?
也有批计算机厂商如DEC等打算走另外路子,研究性能差点,但价格更便宜的廉价计算机方案,比如不要这么高性能芯片,不要14寸彩显和硬盘等等,考虑将价格压到5000美元最好4000美元以下。
他们认为这更有助于计算机走入千家万户,毕竟美国熟练工人一年收入也就是1.2-1.3万美元,税后是1万,花1年税后收入买一台电脑过于奢侈了些,最时髦的奔驰家庭轿车也不过7000美元而已。
DEC的设想没错,可惜面临挑战也不小,因为中国也有低端芯片出口:鸿蒙I、l确实停产,但还有库存芯片,这些玩意在鸿蒙IⅢ发布后立即以大跳水的姿势销售,且不需要用整机,直接散片就可出货。
这是欧美那些囊中羞涩又渴望计算机的发烧友最梦寐以求的东西,他们着重开发个性化产品或干脆叫DIY。
如此一来,DEC面临的竞争就将是DIY成本和前代芯片的甩卖价,这一关也不好闯过去。这一切都是中方故意安排的,意图就是持续打垮竞争对手的迭代能力。
苏联动作稍微慢几天,但柯西金也亲自过问了这件事。科学院一评估,说请中央先拨一笔钱进行研究、复制,苏联没专利概念,克隆是无所谓的,问题欧美目前普遍在实验室有3微米技术,美国一开始尝试实用化,苏联连10微米技术都还没完全吃透呢。
报上来的方案和项目先要打基础,计委呼啦啦—盘算,先期经费就等于4000台鸿蒙。
这把柯西金气坏了,按他理解,真复制出来后,全苏能不能装备4000台都不一定,一张口先要价值4000台的研究费,还不包成功,更不包后续成品制造,这让我怎么给钱?
科学院认为花钱必不可少,中国便宜是因为人家用高边疆军用芯片摊销了民用成本,我们军用都还没成呢,哪能不交学费?
柯西金又问乌斯季诺夫军用芯片开发成果,结果对方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再仔细打听,感觉自己头都快要炸了:军方目前使用的还是小型管与晶体管,包括最先进的T-10战斗机项目(即Su-27)和Mig-25上用的雷达还都是晶体管为主的设计。
军方不但等着民用技术发展给他们降低成本,甚至还在期待去美国考察后能使用廉价美援(赖账或国家引进)方式来填补这个坑呢。
军方通过克格勃从美国获取到了消息,美国最新一代F-X战斗机在计算气流与大气数据时,使用了6颗封装式的嵌入芯片,军方便打算研究集成后的嵌入式单板机(性能略强于历史上的4004但弱于8008),结果这第一步还没越过去就卡住了。
实验室里芯片是有了,但成品率很低,更诡异的是,单独测试都好,放到系统里集成就屡屡出事,这套系统2年多了都没法正式装备,研发人员为此伤透了脑筋。
至于在土耳其战场缴获的3微米灵巧攻击炸弹残骸,专业人员一评估就知道造不出来,干脆眼不见心不烦,等着后续引进了。
比如F-5\A-5这种飞机,虽然性能上确实落伍,但上面配备的中控计算机、雷达性能依然比苏联产品优越。
五角大楼也提出,如果你们不想要这些整机,暂时也不便透露Mig-25的话,是否给几架Mig-23,我们研究下看具体能搭配什么航电与计算机,再考虑做如何改进,改完后可以把整套方案以成本价卖给你们,让你们自己在国内组织生产并提升水平。
放心,Mig-23也不算什么新飞机了,我们打过很多次交道,早熟悉了。
你还别说,最近军方头头脑子里一股子类似谋划,打算依靠美苏合作去搞点拳头、提升军工设备水平,最好还能打通外销通道。
现在除了以色列和印度,基本没哪个国家要买苏联装备,连买了飞毛腿导弹的铁托,也不想要苏联的Mig-23而宁可选更贵但更好用的牛牛家的斯贝鬼怪。
不利用美国技术升级改造,只怕今后更没人买苏联货。为此交流项目,国防部搞了个代号:和平典范!
柯西金只能先让军方拿飞机去交流,同时拨出部分款项去中国买几台鸿蒙Ⅲ,看有哪些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他不知道,这玩意一公布,苏联学物理的、学数学、学微电子的大学生、研究生们更下定决心要跑路去中国了。
已是3月中旬了,统计数据显示,依靠23万平方公里土地赎买获得的对华贸易盈余马上又要折损光而进入逆差阶段了。
虽然主席团有意识地压减了军队并减少了对应进口物资,同时加速出口,问题在于,大量卢布外流加剧了这一趋势。
官方汇率依然是30:1美元,但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团结港附近黑市上,汇率早就是45卢布=1美元了,中方源源不断用美元或人民币吸纳来华苏联知识分子和倒爷们手里库存的卢布,再用这笔钱填补中苏贸易苏方盈余,将官方/黑市双轨制玩得活灵活现。
柯西金根本阻止不了,后面牵扯着太多人了,你以为反官倒、反走私、反特权反的都是谁?
包括去列宁格勒接见学生代表的勃列日涅夫,其女儿女婿就是批条子主力!
戈尔巴乔夫理解这种焦虑,但没像谢列平一样上来就喊打喊杀,而提了缓解方案:先用美国给予的日韩贷款额度去买民用消费品,减少对华依赖,依靠出售黄金的外汇进口化工设备提升化工厂产能,增强化肥出口以便赚取更多美元。
不管怎么说,哈默的200亿美元化肥出口协议总不是虚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