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变革(2)
五月下旬,苏联深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也标志着勃列日涅夫-米高扬新政拉开了帷幕。
第一是开放外国证券交易落地。
继中国券商、期货经纪商落地后,莫斯科又批准了美国券商和期货经纪商落地,美林、美银、花旗、高盛等主流券商都获得了准入机会;
第二是开放外国银行分支机构落地。
中国8大国有商业银行都获都得了审批许可,美国摩根、富国等6大银行也同步放行。
第三是试点开放毕业生自主择业。
中国依托该策略已从苏联圈走了8万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紧缺专业往届毕业生和有关副博士等;但这8万多不全在中国效力,类似中国在苏有关机构聘用人员,也走这个渠道。
美国准备通过该系统招录1万员工,重点分布在航航海、银行、证券等领域,对学历没有硬性要求。
第四是试点开放外国人来苏旅游审批。
这一条虽然都对各主要大国开放,暂时必须以团队游客,不接受散客,旅行社还要求苏联本国组建并负责接待,所有来苏旅游的游客必须缴纳价值1000美元/人的保证金,如后续出现违规,需扣罚以示惩戒:
第五是明确宣布组建苏联自己的证券交易所并安排国企上市。
全苏石油、天然气、铝业、钢铁、几大银行、几大电力、民航、航运等公司都准备陆续改组为股份制后安排上市。
根据预设性公告,准备对外发行不超过15%的股份,10%面向全苏民众发行,以卢布交收,5%面向外国机构投资者发行,以外汇交收。
消息林林总总共发了10多条,统称“5月新政",令柯西金头疼的是,消息发出去后没两天,市场不但没受到任何鼓舞,反而再次哄抢,能买不能买的物资被抢购一空
与此同时,瓜港国际商业街的两替店不分昼夜营业,承接外溢卢布并兑换为人民币。
黑市汇率从22:1人民币直接涨到28:1以上。
之所以造成这个局面,是因为流出小道消息:苏联即将再次货币改革并实行限额兑换,被限额外的部分不是给15年的长期国债,而给上市国企的股票。
民众吓坏了,你给中国或美国股票,我抛完还能拿到人民币或美元,很踏实无所谓的;你给我苏联股票到时候我卖给谁去?
万一卖不掉或只能破发打折卖,又找谁哭?
上一次货币改革说给15年长期国债,国债本息倒没
赖账,但经过这么多年通货膨胀,钱早就发毛了。
而按现行改革思路,就连这点发毛的卢布国债也不
准备发下来而要换用股票给我们,这不等于赤裸裸的“多
余卢布征收机制”么?
这种情况下,谁敢长期持有货币?还不是赶紧兑
换?
米高扬拍了桌子,质问到底是谁把主席团开会讨论
的消息释放出去的?
查半天也不见踪影,安德罗波夫和谢列平甚至偷偷
摸摸暗示他:问题根子就在主席团。
米高扬想起勃列日涅夫的女儿女婿,再想到契尔年
科、库纳耶夫这两个地方实力派,报以一声叹息。
最后他指示柯西金先通过真理报和塔斯社辟谣,但
方案继续抓紧做。
柯西金蒙圈了:现在辟谣有多狠,将来股票发行与
货币改革挂钩时的舆论反弹就会多狼狈。
这确实是很大的问题,最后米高扬只能表示:消息
不实,目前证券化改革与国企上市还在酝酿中,中央暂
无货币改革计划。
无论如何先拖过1969年再说,到1970年再实施货币
改革就不叫“暂无计划”了。
林冠华觉得米高扬-柯西金这一手还比较符合规律,
相当于把多余卢布使用国有化证券份额吸收。
问题在于,苏联在经济、金融、货币领域长期以来
都没有任何信誉可言,以至于民众形成条件反射:任何
货币改革都是对现有资产的剥夺或悄无声息的稀释!
主席就更不知该如何评价了。
私有化份额在苏联解体时曾出现过,叶利钦上台后
制定方案把所有国有资产私有化,但老百姓拿着这东西
没啥用,后来全低价卖给寡头,寡头们一凑拢便获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