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变革(3,1800票加
更)
5月24日,累西腓通电,原美国五星上将、二战盟
军统帅,现自由罗马帝国公爵艾森豪威尔去世,作为回
应,五大国都派出代表团前往吊唁。
在艾克病逝的同时,菲克特勒也已重病住院多日,
诊断结果很难熬过这个冬天,支撑罗马帝国的老将群体
很多已退出一线舞台,显示正在陆续凋零的格局。
就在同一天,主席结束了对海岚特区的考察,动身
前往希腊、南斯拉夫与东欧各国访问。
赶赴希腊途中,萧劲光问他:“主席,直觉告诉我,
您似乎对海岚特区目前工作开展并不是特别满意。”
主席想了想,缓缓点头。
萧劲光单刀直入:“是对李对锐同志有意见么?”
主席怔了下,笑道:“你怎么看?”
“比较瓜港和海岚的面貌,有很大差距……”
萧劲光道,“我能明显感觉出来李锐有很多想法……
怎么说呢,过于急功近利,很想一下子压在瓜港上面来
证明自己。
他整天把国际化、与国际接轨挂在嘴上,好像多少
胸怀全球,但实际却有点虚、有点浮躁,相反,他的副
手江泽民同志虽是留英回来的高材生,反而比他沉稳,
更少谈外国经验,强调以我为主。
我还有种感觉,这两位主要人物可能在工作相处上
并不融洽,搭班也不一定合理。”
主席苦笑一声:“你也看出来了?”
“这怎么能看不出来呢?”
萧劲光摇头,“他处处抢话,以老资格自居,书记的
活一手包揽,市长的活要抢一半,汇报时更要争抢功
劳,唯恐我们看不出来是他领导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很多套路是瓜港学的,甚至是总书
记亲自点拨的,到他这就变成具有首创性了。”
主席叹了口气,一下子不知道该说啥。
考虑任命时,林冠华曾希望以江泽民为书记,再搭
配一个技术官僚当市长;但常委会其他人认为,海岚地
位重要,需要高配副省级干部,最终安排了水利部副部
长李锐。
有关任命得到主席的点头,陈云也表示认可。
既然他们都同意,林冠华也没强求,直接按李-江配
安排下去了。
至于陈云为什么点头,是因为1948-1949年李锐在
东北局为高岗、陈云做过政治秘书,认为能力比较突出。
针对李锐的历史,林冠华曾有过点评:思路不一定
错,但为凸显自己,爱好夸大其词、推过揽功。更大问
题在于,李锐喜欢在大是大非上搞投机。
历史上庐山会议时期,李锐并无参会资格,但因为
给主席担任过通讯作者,善于钻营,故而争取到做会议
工作人员的资格。
彭黄张周等人挨批后情绪很激动,私下里又聚集在
一起讨论,老彭和张闻天气鼓鼓表示主席的做法“很像斯
大林晚年”、“一手遮天”、“翻云覆雨”等(主要指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