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进步(16)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54章:进步(16)

军委高层会议第三个核心议题,是关于核武器与火箭军发展问题。

中美大范围全球冲突后,美国并未和澳新战争一样,拿核武器或核战争全面威胁,但中央并未掉以轻心,一直对美国动向保持高度关注。

进入1969年,出现两个令人关注的新迹象。

第一,苏联交付的核原料突然出现比较明显的减少;

第二,侦查卫星捕捉到美帝国内更多的地下发射井与导弹发射痕迹。

第一件事很容易确证,苏方内部告知,尼克松访苏后,美国购买了一批核原料,由于生产能力有限,故交付给中方的成品减少了,但表示目前正加速运作,后续会有所回升。

虽然各方都宣称核原料贸易是为“和平利用”、“核能发电”、“充当燃料”,但在大国博弈层次,彼此心知肚明购买核原料用来干啥。

中美公开披露的核电站就那么多,装机容量也有数,哏渏藹蒄伦入年根本要不了多少核原料;

核潜艇核动力军舰等需要也不多,中国手里现成就有尼米茨级,也有核潜艇,一看就明白需要多少核燃料。

相互之间骗不了人,大家只能猜测肯定很大一部分用在核武器上。

莫斯科暗示:中国多年来已购买了不少核原料,推鱭测中国核武库并不小,至于中国为什么选择大规模购买而非自行生产,合理解释是原料地不好搞及提炼成本偏高,但中国有铀矿确凿无疑,其他不说,苏联清楚蒙古有铀矿且已在开采。

苏联主要铀矿目前在哈萨克的楚河-萨雷苏河铀矿区,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地区及西伯利亚南部地区等,为确保中国不能拿到大量铀矿,当初领土赎买时,苏联特意将楚河-萨雷苏河铀矿区排除在外而让中国获得卡拉甘达地区。

无非莫斯科没料到,这样虽然避开了主要铀矿区,但让中国获得了卡拉甘达的铁矿及一小部分其他矿产(其中也包括铀矿)。

美国认为莫斯科的说法合情合理,根据可靠情报,中国已在纳米比亚开采铀矿,从规模预估未来产量还不小,这某种程度上或许勉强能解释中国放着安哥拉、刚果不管,却直接在纳米比亚驻军的动机。

除此之外,南非矿业和布尔共和国提供的矿石非同小可。

威特沃特斯兰德盆地占地只有200平方公里,却是全球最大的金矿区,评估下来的黄金储量占全球已知储量的一半以上,从1886年开始就进行开采,最高峰时拥有100多个矿山,南非战役后还有30多个在运行。

克拉克控股的南非矿业拥有三分之一的矿山和开采权,并拥有9个超级大矿中的5个。

在其他资产陆续剥离并卖给中国后(如煤、铬、钒、锆、钛、锰等),南非矿业包括布尔共和国其他矿业公司另一桩生意就是把铜、金复合矿提炼后的矿渣或者原始低品位金、铜矿石卖给中方。

一开始美国没上心,后来与苏联交流后才反应过来,那些矿石和矿渣都富含铀矿。

华盛顿秘密照会布尔共和国与罗马,希望能停止或减少对华输出,结果两家态度暖昧,表示愿以“合理价格”优先卖给美国。

等美国真派遣公司去购买后,发现两家卖给中国越发勤快,库存和开采量实在太多了,除非美国承诺包圆,否则根本买不完。

沃金斯认为,阻止中国获得铀矿石的做法极其愚蠢,法国控制的西、北非,牛牛控制的加拿大都有大量铀矿石,只要中国想要,随时随地可以获得。

真正构成威胁的是中国的提炼和运用能力,而不是区区矿产。

如美国确实有需要,买点南非矿渣倒也无妨如果只是为防止中国获得就全部购买,无异于傻帽。

退一步说,买回来这么多矿渣,美国如果自己不提炼,储存都是个难题。

他建议关注中国获得了多少矿石,大概能提炼多少黄饼,再推演中国的核武库规模。

沃金斯的想法比较明智,中国大陆地区铀矿确实不怎么样,但其他地方可不少,汉洲就发现了奥林匹克坝矿床,富含铜矿与铀矿,但斯小林没有批准开发。

之所以满世界采购或向苏联购买,无非是为贸易平衡并把人民币撒出去,尤其苏联核原料,更是为让莫斯科有钱能采购中国商品。

美国从苏联获得的中国购买核原料的情报也失真,中方通过各渠道获得的苏联核原料超过苏联提供数据的3倍,还包括90%的高丰度产品,这些内容莫斯科都没有如实交底。

或者说,主席团很多人也不知道军头和内务系统到底卖了些啥,因为当初这些是伏罗希洛夫、布尔加宁等人经办的。

中国也努力分析美国的动机,最后得出合理结论:美国民兵1型导弹估计已研发成功,出于常规武力落败尤其高边疆战术的威胁,美帝向内收缩并决定加速核武器的装备,所以向苏联购买核原料。

与此同时,估计美苏还达成了有关中程导弹领域的“谅解”协议,美国在撤走土耳其、希腊的中程导弹后,并未再和原来估计得那样,在西波兰、意大利部署新的中程导弹。

一方面中程导弹太容易被针对,另一方面,美国自认为苏联威胁减少了很多,还有德国在,部署在西波兰没有必要,反而会沾染不必要的包袱。

尤其苏联“谅解”美国进入芬兰后,态势更趋明确,除中程导弹与核武器,美国确实还有其他办法在芬兰刷点存在感。

一旦西波兰部署这些,本身就令德国不满。

基于这些变动,中央重新审视了本方核弹头与洲际导弹库,认为,虽然中国在洲际导弹、分导式多弹头、圆概率精度及海基核武器等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中国核弹头数量偏少却是不争事实。

抛开轰炸机携带量不说,中国能确保打到苏联欧洲部分的核武器数量大约是120件(部署在单枚导弹上的多弹头只算1件),能打到美国核心区域的核武器大约是60件,以上均包括靠近部署的海基核武茹。

国防科工委认为,苏联核武库(仅指洲际导弹)可能是中国3倍;美国大概是中国5倍,英法两国合计数比中国还少,可暂时忽略不计。

如此数字相对靠谱。

因为20年来常规武器大发展与高边疆迅猛推进,又因为持续不断地交手,受军费限制,美、苏两大国核武器数量均远少于历史同期,而中国多于历史同期,彼此之间差异没那么大。

至于外界评估的,中国核武库与美苏大差不差的结论,也不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林冠华指示在全国各地新修地下发射井。

有些发射井是真的,但里面并无洲际导弹部

有些发射井是假的,本来就是为欺骗卫星并防止情报刺探的手段,甚至国安还用这一手抓过军内和要害科研机构的间谍。

造地下发射井当然耗资不菲,无论真有用还是假当真,都有积极意义。

美帝对华作战多次重大失败后,对常规战争领域击败中国已信心不足,沃金斯在稳住军费来源后,采取防守反击态势,一方面努力在高边疆领域追上中国的动作,一方面扩容核武库寻求自保。

最明显特征就是明明他是海军出身,但没再搞第二次《两洋法案》,而把海军标准悄然降低为一强标准耖跖俢忽黄说明内心非常有数。

不可忽视的关键在于,日内瓦军备控制条约后,美、苏不约而同冻结了战术核武器开发计划,摒弃了核动力汽车、核动力火车乃至于核动力移动发电站等华而不实的设想,使这方面资源都可以投入战略核武器研究,包括核原料可以重新取出运用于战略核武器。

中国除中子弹研究上手外,基本没怎么搞战术核武器,经费和原料想折腾都折腾不出来。

确实考虑过将中子弹投入实战,但美帝败得太快,尤其中东这么硬碰硬都没能顶住,使林冠华果断叫停中子弹实战,也叫停了“洪水系统”运用。

既然民兵导弹推迟4年后亮相,美帝选择扩大核武库,那中央趁势决定追加对核武器与洲际导弹投入,争取到1975年突破400件,形成更具价值的威慑体系。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