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进步(15)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53章:进步(15)

军委会议讨论的第二个重点是军费问题。

林冠华表示,军费可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公开增长,建议1970年定850亿,后续每年以50亿增幅逐年递增直到1000亿。

同时内部预算流程明确,日韩驻军安保收入、上约体系汇总中分摊获得的军费、驻外提供军事顾问的服务收入均纳入军费序列单独计算,不占用1000亿范畴内容。

所有涉外军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统收统支。

中国军费基本上不透明,外界无从了解细节,但公开预算增长还是更能靠近实际使用效能并彰显信心。

由于军费增长比例低于GD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比例,故军费占比仍将趋于下降。

虽然军费持续增长,但长时间紧张状态避免不

林冠华特意提醒,“海空军不用说,都是烧钱大户,陆军也不遑多让。

同志们已看过三份现代化集团军编组预案了,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有一点完全相同:强调高度机械化、自动化与机动性,预计作战单元将全部采用自行火力,基本不装备牵引式火炮。

是否继续在一线单元装备牵引式火炮曾是争论焦点。

在抽掉造价相对较低的核心优势后,牵引式火炮价值一下子小了很多。

极端情况下还是会有所利用,如在山地作战中,1可用支奴干这样的重型直升机吊运。

类似后世M777这样只有4吨重量的超轻型155mm榴弹炮还没发明,现在吊运的火炮全部为105mm级,分别是美帝的M102与牛牛的L118榴弹炮。

前者是大战中缴获的,美帝两个空降师踌躇满志地刚装备好2.2吨新型火炮,结果铩羽而归,直接变成战利品,成为快反部队的显著装备。

战后中英恢复接触与军事项目合作,牛牛为尽可能搞钱,把还在研发中、重量只有1.86吨的L118交了出来,下一步变成中英联合生产。

即便如此,大家都承认直升机吊运还是太困难了,必须要以自行化为重心,自行火炮需要,卡车炮也需要。

从这就可以看出,集团军根本不可能有太多建制,太多完全搞不起,

目睹苏军开始大范围经商后,中央更具紧迫感,林冠华在军委会议上再次重申军队不得经商,强调不得以任何名义对外有提供偿服务,不得参与生产经营。

这里的有偿服务主要包括房地产租赁、农副业生产、招接待、医疗、科研、幼儿教育、新闻出版、文化体育、通信、人才培训、基建营房工程、储运设施、民兵装备修理、维修技术、司机训练等15个行业。

这些服务存在,最开始并非直接以牟利为目的,而首先为满足军队需要,在满足军队需要过程中,服务能力增强了,本着为人民服务宗旨而对外提供服务。

最典型就是军队办幼儿园,幼儿园不属于义务教育,民间可介入经营,但相对偏远的部队驻地,民间资本或地方力量不足以支撑幼儿园,部队就出面搞起来,顺带安置随军家属。

搞了以后,附近老乡乃至其他国企、政府机关干部也想把子女送过来,陆陆续续实现混编并对外收费。

司机培训同样如此,随着社会车辆越来越多,考驾照成为时髦,一时半会没那么多驾驶学校供培训,部队恰好又能批量培养汽车兵,地方政府出面撮合,让部队帮忙培养机关、国企、交通运输单位的驾驶员。

大多数情况下,很多服务不是军队主动为赚钱,而是社会、政府或者公众看到部队有类似服务,本着对解放军信任而找上门去的。

军队管理层也强调优先满足部队需要,在有余力的前提下满足社会需要,为人民服务,收取费用以覆盖成本为要求,不追求盈利。

任何事情,可能出发点是好的,搞着搞着就出现变样。

军纪委报告的多起案例显示,军队腐败最开始是以倒卖、盗窃军资为主要表现形式,经过多年严厉查处,直接硬着吃里扒外极大程度减少了,但软性腐败、打擦边球,利用对外服务谋求个人利益的事增多了。

一刀切肯定不科学,但有时候不切一刀不行这次军改就是要彻底把这些依然留存的有偿服务窗口关闭。

基建类、技术类问题比较好处理,以前有独立的铁道兵、工程兵为地方建设服务,后来在裁军体系下陆续都转业分流,有些进入铁道部,有些进入中铁、中建、中铁建等大型建筑类国企,还有些进入建设兵团,剩下部分再分流就行。

文化、培训、幼儿园等等,全面移交地方管理也已落实下去。

最难办的就是两件事:第一,农副业生产;第二,军队医院尤其高等级大医院对外服务问题。

保守派认为,军队参与农副业生产是解放军优良传统,是人民战争理论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人民子弟兵就依靠农副业生产顶过了最困难的封锁,且在偏远地区不搞农副业生产也不利于保证部队供应。

这股反对力量比较强大,甚至王震这样支持改革的要员,因有359旅南泥湾开荒的典型事迹,都来找林冠华疏通,意思还是适当保留。

林冠华最终没接受,反过来说服他建立全面联勤保障的重要性。

军队用大量人力物力和宝贵的时间用于农副业生产,怎么可能有足够力量去完成军事训练?

如果说不影响军事训练,专门抽调人员搞农副业生产,那不就是典型的冗员、冗兵么?

至于王震提到的,特别偏远地区生活物资保障问题,斯小林都笑了:“给部队配Y-1输送够不够?一次送1.5吨猪肉或其他物资够不够吃?

这东西交给联勤保障兵站负责嘛,难不成因为运输困难,连汽油、弹药也组织就地生产?

359旅开荒是因为被封锁、没得吃又没人送,必须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现在社会化大分工情况下,外面有的是人生产并提供物资,谁敢封锁军队?

交通不便我承认,不过现在技术装备也提升了,Y-1、重型运输直升机统统都可以用,300公里供应范围难道还不行么?

再不行还可以投放超级Y-1,一次运输2.5吨,成本也不会太高。

Y-1依托各种二战老飞机,到1967年,所有渠道搞来的老飞机已全部拆完重组,甚至国内紧急报废与退役的机型也用完了,再生产Y-1需要全部重新生产,成本无形当中提高不少。

除此之外,军队基于多年使用Y-1的经验,提出想要更大、更远、速度更快但起降能力基本保持类似的新Y-1。

该设想被定为超级Y-1,逻辑和苏联安-3差不多,但场面更大。

这个时期,因快帆/三叉戟两种机型的成熟与发展,基本顶替了子爵客机生态位。

他们航程更远、速度更快、乘坐体验更舒适:运行成本也没提高太多。

除周边一些小国,国内已不再新增子爵,预计到1970年就要完全关闭子爵生产线。

停产归停产,发动机还在继续生产以便备用与替换,超级Y-1选中子爵使用的达特涡桨发动机(2000匹马力),同马力尤其超过1500马力后,涡桨发动机虽然造价更高一点,但油耗比活塞发动机更低、运行性能更平稳。

超级Y-1是内部简单说法,实际定型型号为Y-11,实现涡桨与双翼机这种匪夷所思的组合,效果居然还不错。

价格肯定大幅提升,重组版本Y-1价值在5000人民币左右,比卡车们都便宜,全新生产的Y-1需要2万多近3鏊总万,超越了绝大多数卡车。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