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大国(11) - 时空电商:1949 - 帝国狂澜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时空电商:1949 >

第487章:大国(11)

导弹方阵结束后,很快迎来了16个空中梯队。

首先引入眼帘的空中护旗编队,3架Z-5和6架Z-7(Mi-8)悬挂国旗受阅,

紧随其后的是8架Z-8(超黄蜂)组成数字2,8架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内部编号Z-9)8架组成数字0.

引进的Mi-24雌鹿还在评估中,本来预定给予中国编号Z-10,但因意见分歧,依然还未获得认可。

分歧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简单评估这架直升机好不好,而是中国拿之后该怎么用。

苏联对MI-24的定位是飞行步战车,试图把武装直升机和突击运输直升机合二为一。

米-24挂载大量武器导致最大起飞重量太大,而发动机功率又不可能无限扩大,使其在重挂载情况下没多少冗余搭载步兵,如要搭载步兵只能少挂武器,这又影响直升机战斗力。

执行对地攻击任务中,米-24会做剧烈机动,此时舱内步兵都是死重,影响机动性能,且剧烈机动会让舱内步兵感到晕眩,甚至吐得七荤八素,即便落地也难迅速执行战斗任务。

不过雌鹿在快反部队有一批支持者,支奴干虽然能装,但防御能力太差,一旦遇到风险可能会直接损失一个排,风险很大。

这时候,能装、能打的MI-24出场就很重要了。

剧烈机动导致晕眩可通过特别训练和身体固定来对抗。

除此之外,快反部队都是空降兵出身,真遇到问题,大不了将直升机拉高到300米以上,低空快速跳伞投放而不一定追求索降或机降,这比30多人的支奴干更方便些。

至于扮演空中装甲突击猎手,中方基本没人赞成,因为有专业的G-10突抓鹰攻击机,横扫一切地面目标。

如果仅仅装备快反部队,数量似乎又少了些。

本时空中国不强调上直升机上高原能力,因为不需要每款都依托这个思路。

上高原主要是为对付印度,但目前对付印度最好的办法不是走青藏高原,而是走海路。

如要支援锡克,有更多的作战飞机乃至重型运输机可用。

就这稍微分歧,Z-10\Z-11都被抢走了。

Z-10给了美国黑鹰直升机,Z-11给了阿帕奇武装直升机。

黑鹰和阿帕奇都是沃金斯掌权后提交的新方案,有多家美国公司竞标。

由于直升机领域相对开放,再加军工体们强烈要求,大家也去中国同步投标。

总共8个方案中,国防科工委和总装仅用9周时间就选定了型号:黑鹰+阿帕奇,而美帝评估才刚刚起头,第一阶段都没走完!

令专业人士喷血的场景发生了,被中国遴选上方案的休斯(阿帕奇)/西科斯基(黑鹰),直接拿中国官方报告拍在五角大楼高官们面前:中国人已选好了,你们怎么选?

五角大楼嘴上说着还要继续深入考察,中国归中国,美国归美国,但3个月后,宣布的结果与中国一模一样!

这是沃金斯和艾布拉姆斯商量后亲自拍板的。

和中国选型一样能避免很多风险,万一将来不行还有理由;万一和中国不一样又被中国的选型吊打,就太难堪了。

就像步枪选型,美帝放着成熟方案不要,非要另起炉灶搞M-14/16,在深入评估及一线作战部队实际反馈后,认为既不如中国广泛使用的FN54,也不如苏系的AK-47,在主要大国中垫底:

M-14被形容为“狗屎一般”,直接被基层废弃不用,大量M-14连封装都没拆开就被送到德国。

德国当初硬着头皮接了M-14,后来全用在二线训练上,等东西德统一时获得AK后,连二线训练都用不着。

M-16被评价为“稍微好点的狗屎”,逼迫五角大楼继续改进,试图用5.56mm来取代原来的.22口径再进行优化升级。

这事也有反对者,因为5.56mm杀伤力不够,根据可靠情报,中国快反部队已批量化装备防弹背心了,虽说作战指望步枪而不是其他装备显得滑稽,但如果小口径打不穿防弹衣,就显得惊悚。

苏联也有小口径化趋势并搞出了AK74,中国丝毫不为所动,继续用FN54来全面武装。

表面看好像是中国军队人数太多、枪械技术一般以至于没法开发新枪,但实际上,中国内部有关小口径枪械的立项报告,在军委内部会议上被暂时搁置。

林冠华认为,表面上看小口径似乎有很多好处,但从长远看,随着防弹衣技术进步,终究是条死路。

中国真正要搞的不是马上标新立异去追逐一款新的小口径步枪,而是让FN54变得更加模块化与现代化,并使用更多工程塑料适当减重。

出于培养国产枪械设计的前提,拨款搞点前期研究可以,但暂时不是主流,当前重点还是与FN公司一起搞出改进版的FN74来,同时在弹药上更下功夫。

M-16肯定能持续进步,这一点大家都信,但就1969年的节点而言,FN54胜出却毫无疑问,这事给了美帝很大压力。

中美军备一体化还能有效压低价格,军工体们也拍胸脯保证:研发费两家一人一半,后续授权费根据订购和生产分摊。

他们也在打小算盘,不太重要的配件是否可放中国生产?

那可以进一步压低成本,增加利润!

只要中国采纳,上约体系估计也能打开销路:完美!

克格勃把消息发回莫斯科后,乌斯季诺夫、奥加尔科夫连眼珠子都瞪圆了:这两家居然还能这么玩?

中国压根用不了9周,9个小时就够总书记拍板

之所以用9周,一方面是拖延时间显得在“深入评估”,另一方面也是快马加鞭把所有东西都摸一遍、偷点拳头升升级,看还有什么思路可以借鉴。

就像休斯公司私下里说的话:"哪有什么天才?中国人无非把我们这边官僚和将军们用来喝咖啡、度假、扯皮、磨洋工的时间全用来工作了!"

果不其然,一听中美都选好了,罗马当局马上表示:俺也一样!

中国对直升机的运用不止这些,其他未中标的美帝公司也理解,他们可继续投标,毕竟除了这些,中国还有反潜直升机、预警直升机、通信直升机等多个用途呢!

与直升机编队伴飞的还包括初教6、Y-1、Y-11等著名慢速飞机。

初教六和Y-1是美帝民间比较喜欢的东西,够好用!够便宜!

由此中国也成为向美帝大规模出口飞机的国家。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